出口订单暴涨的苦恼:航运费用也涨了数倍

“我们以前一个货柜到印尼是300美金,现在涨到了2000多美金,涨了六七倍。”

义乌市天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磊最近有点苦恼。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严重缺集装箱和舱位,海运的费用在过去一个月里“水涨船高”。面对着旺盛的出口市场,不少出口商不得不选择等待和观望。

“有的货柜总价值可能就5万~6万元人民币,运费都涨到数万元了,让成本直接增加了3成!”楼磊坦言,最近海外市场需求确实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反弹,但由于成本高、舱位和集装箱难找,提前订了一个月了,都还没有船公司过来,导致他们公司的业务量被压制着——本以为会随市场增加的生意,实际却同比下降了三成左右。

因为圣诞节,以往的此时都是每年的出口旺季,但用楼磊的话来说,订舱量是比以前更多了,但更多的是无效的电话沟通,出口量并没有相应增加。

订单暴涨、供应紧缺

11月19日与20日,上海凤凰等自行车概念股连续两天涨停。

与之对应的,是在6月迎来海外需求复苏的自行车行业于近期迎来了又一次高潮。

根据国际电商平台eBay后台的数据,今年11月以来,不管是美国站还是英国或德国站,自行车继续成为该平台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事实上,早在今年一季度,中国卖家的自行车及相关产品的销量就在eBay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站增长了近30%;而在eBay的前述三站和澳大利亚站,电动踏板车的销量增幅更是分别高达140%和120%。

阿里巴巴国际站数据则显示,自行车行业连续6个月实收GMV(成交总额)超过100%增长,10月份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了220%。据上海凤凰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骆掠称,目前公司在手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7月。

苏州猛狮智能车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苏州猛狮”)总经理曾宪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早在3月,全球电商平台就呈现出了自行车需求上涨的迹象——“环比翻了一倍”,到了5月,海外线下门店陆续开张、港口开放,出口量一下子释放,形成了爆发式增长。

定位中高端电动自行车的苏州猛狮,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为欧美市场。按照曾宪胜的说法,电动自行车市场近年来本身的出口额就在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电动自行车替代公共交通出行。他认为,不管疫情是否缓和,市场的认知已经提高了,因此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全球综合数据资料库Statista最近的调查称,因为疫情,85%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使用自行车通勤比人群密集的公共交通更安全。越来越多家长购置儿童自行车,帮助小孩消磨时间;爱好者也趁居家隔离时进行自行车维修和保养。

然而,虽然苏州猛狮收获了“超过去年3倍”的下单量,但上游供应链的挤兑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些配件要到明年8~9月才能有货,有些连交期都没有”。

“6月那会儿供应链还没有疯狂,现在已经传递到了上游。”曾宪胜对第一财经表示,“铝合金的焊接、车篮、车架等零部件的短缺都很严重,整车厂都在催料的路上。”

除了自行车市场持续火热,小家电、笔记本电脑、手机、健身器材等与“宅经济”相关的产品也在圣诞季保持旺盛需求。

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而言,市场的突然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生态的平衡,从而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正如曾宪胜所说,上游也缺材料,而供给整车厂的原材料可能只有70%,这会让最终的成品产出增幅,不如上游供应链增长的那么大。

在疫情的多重因素叠加下,出口型制造商们面临的难题远不只是上游的供应不足。

“我们都算老客户了,但运往美国的航运费也涨了三成以上,对英国的还要涨更多,因为大家担心英国脱欧后可能会收双层关税,所以也在抢出订单。”曾宪胜表示,订船也变得很难,周期明显拉长。

货代忙着找箱

在出口“爆单”下承受压力的,还有国内大大小小的货运代理公司。

上海一家大型货运代理公司的宋晴迎来了旺季中的最忙季。

“我们今年特别忙,要帮客户找舱位,还要找箱子,有时候好不容易有舱位了,却找不到集装箱。”一直到下班才有空聊两句的宋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受疫情影响,船东为了削减成本在上半年停掉了部分船只,没想到最近海外市场一下子恢复了,特别是从中国出去的货物量显著上涨,而船只及人工的恢复未能及时跟上,于是便出现了如今供不应求的局面。

加剧供不应求局面的,还有疫情背景下各地港口的防疫流程和用工紧缩,比如到港后要观察14天或者做相应的核酸检测等,都让清关速度放缓,也直接导致了集装箱比以往更长时间地“堵”在了海外。

另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亚欧大陆桥与国际班列服务中心国际事务高级协调员杨杰认为,疫情导致欧美的货源无法及时拓展,致使我国出口增加,集装箱随出口货物到达国外后却无法及时返回,也是引发国内缺箱、国外大量空箱在港口和场站堆积的原因。

供不应求之下,涨价显得顺理成章。

“跳价特别厉害,运到北非的运费已经涨到上万美元了,每个礼拜都在涨,现在基本是要多少就给多少。”宋晴表示,有的船运公司甚至用起了摇号的方式。

在这种供应短缺和涨价的影响下,宋晴他们和楼磊一样,实际的货代业务量也没有出现往年的增幅,和激增的市场需求相比,出口量并未同步释放。

船运也忙但赚得不少

作为国内一家大型船运公司负责设备供应的工作人员,不直接对接客户的林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现在是发动一切资源去挖掘箱量,包括加紧维修坏的箱子,去市面上挖掘可以租赁的箱子。”林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集装箱制造厂的新箱订单早已经下满,“要订至少要到明年春节后了”。

虽然近期是惯常的出口旺季,公司会有一系列的应急预案,但今年市场和供应端的特殊情况,仍然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压力高企的同时,海运企业利润暴增。

11月20日,航运板块大涨,其中,宁波海运(600798,SH)、中远海特(600428,SH)、中远海控(601919,SH)涨停。

另据外媒报道,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三季度净利润增长83%,一个月内第二次上调全年盈利预期,德国航运巨头赫伯罗特也预计今年盈利增速将超50%。(文中宋晴、林乔为化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