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

书法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访“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特等奖获得者陈守斌

11月22日下午,在“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总决赛上,来自广东深圳的选手陈守斌以97.68分的成绩摘得本届双年展特等奖桂冠,并再次获得现场评委的高度认可。而在前一天的决赛赛场上,陈守斌同样是一路领先,以排名第一挺进总决赛。在接受采访时,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学习书法的心路历程、对书法创作的真知灼见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现年50岁的陈守斌是参赛选手中年龄较大的,不论是站在赛场上答题,还是面对面交谈,他都是话语轻柔,脸上挂满笑意,目光沉着笃定。谈及与书法结缘,陈守斌回忆道,小时候村子办的戏班里有一个叔公喜欢写毛笔字,每逢过年都会为村里人书写对联,从那时起,他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喜欢的字体就模仿着写,现在主攻魏碑。

“书法功夫,在朝思暮想、洗濯磨淬、日积月累。”回顾近40年学习书法的历程,陈守斌说:“我没有抄过近路,下的都是笨功夫。所谓‘取法臻乎上,驰毫雅且新’,正是日积月累而来的。”几十年的勤学不辍,陈守斌的书法创作水平不断提升,书法作品日渐得到肯定,屡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并先后入选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等10多个全国性书法大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是一种能够愉悦身心的艺术享受,学习书法你就会把烦躁的心情放下,精力集中在用笔用墨上。我现在是以写碑为主,写行草是一种调和,写楷书和隶书都是比较安静的,所以找一些手感比较流动的东西,想通过这样的练习,把碑写出灵动。”陈守斌说。

对于魏碑书法,陈守斌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魏碑那种大气磅礴、奇崛方雄的艺术风格和大同这座城市的个性有着相似与融合之处,也正是这样包容多元的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魏碑艺术,让他想要通过自己的书法创作,表达内心的喜爱与向往之情。他希望通过这次大赛,能把魏碑书法广泛地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魏碑之美,感悟书法艺术。(记者 张诗珩 )

比赛使我受益良多

——访“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一等奖获得者张立

“此次比赛规模大、规格高,邀请到的评委都是知名的书法大家,每一次的赛后点评都若醍醐灌顶,让我受益匪浅。”来自江苏省的参赛选手张立激动地说。

张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二届隶书作品展、首届全国册页书法作品展等多个展览。1972年出生的张立自幼受父亲的熏陶而酷爱书法,多年来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精益求精,不断摸索出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他告诉记者,“我的书法方向是碑和帖结合,比赛时我重点表现了魏碑的书写性,将个人思想融入其中,讲究用笔方圆、体势开张、意态跌宕、生动活泼,力求充分展示魏碑的古拙、奇趣。”

回忆起比赛时的情景,张立坦言,现场创作时自己没有紧张,一心只在纸墨之间,写出的作品也基本能达到内心想表达的艺术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他说:“大赛的知识问答环节让我觉得自己的书法理论知识有所欠缺,赛后将会多方面了解与学习中国书法史,进一步关注南北朝时期的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完善自己对魏碑书法体系的认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希望今后在书写时能通过融合、渗透的手法丰富自己的作品,使其更具有观赏性、协调性与表现力。”

他还表示,来大同参加比赛算是意外收获。“一到大同,就觉得这座城市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大同作为魏碑故里,有一种醇厚古朴的风貌,文化气息浓厚,作为书法爱好者,这样的氛围能带来许多创作灵感,真的很喜欢大同。”(记者 张诗珩 )

我对书法的审美有了质的飞跃

——访“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一等奖获得者刘吉强

“一路走来,惊喜不断,感慨颇多。”刘吉强告诉记者,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友为了自己钟爱的书法艺术齐聚大同,互相切磋交流,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同时,在一轮又一轮的比赛中,深切感受到在魏碑书法的表现形式上,大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呈现出魏碑艺术在当代多样发展的风格与趋势,令他十分触动,对日后的书法学习大有裨益。

刘吉强1987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目前从事书法的教学与创作。“书法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和工作就是书法”,他说自己平时创作以行草书为主,以魏碑作品的呈现来参加高规格的全国大赛还是头一次。刘吉强说,评委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是他此行最大的收获。比赛让他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全国书法名家,听到最直接、最专业的点评,不论是对投稿作品的认可、对现场创作的分析,还是对未来改进的指导,都是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需要努力的方向。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对于书法的审美有了质的飞跃。

“学习书法不光要关注书法本体,更要置身于文化大潮之中,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刘吉强认为,云冈石窟不仅是佛教雕刻艺术宝藏,还是书法艺术宝库,雕刻在云冈石窟的造像题记风格含蓄、质朴,蕴含着北魏时代丰富多样的文化,希望把这样的风格融入到今后的书法创作中,在教学中也会更加关注平城魏碑,让更多人了解魏碑发祥地大同的历史文化,以及平城魏碑的独特魅力与价值。(记者 张诗珩 )

书法学习需要钢铁般的意志

——访“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一等奖获得者方申奥

“每个字都很美,整篇看起来也富有灵气,这位选手善于制造矛盾,又将很多矛盾糅合在一起,很柔和地体现了出来。”在双年展决赛第一轮比赛现场专家如是点评。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的28岁小伙子方申奥,从那时开始便收获了关注的目光。对于评委的肯定与赞赏,方申奥高兴地说:“感谢在书法学习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他们很好地保护了我的那份‘童心’,尤其是书法启蒙老师的教导,奠定了自己今天魏碑书法的气韵和格局。”

大学二年级时才开始学习书法的方申奥,虽起步较晚,但他的经历却为其魏碑书法学习增添了不一样的底色。大学原本在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习的他喜欢上了魏碑书法,从此开启了与宣纸翰墨为伴的书法学习模式,即使大学毕业去参军,也没有中断过书法练习,他觉得军营生活与魏碑书法的艺术风貌极其相似,不仅要有雄强刚健的体格,还要有钢铁般的意志与昂扬的斗志,这也是他自己在书法学习道路上应该具备的素质。

方申奥一路研习,把隶书与摩崖石刻引入了自己的魏碑作品中,此行从平城魏碑拓片中也收获了不少灵感。目前,方申奥正在攻读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最近两年开始参加书法大赛。他说,本届双年展规格很高,极具挑战性,自己在比赛时也会紧张,甚至出现写差行和写错字的情况,但他很快沉着冷静进入状态,这样的参赛经历,尤其是专家们的现场点评,为他今后的魏碑学习探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记者 张诗珩 )

多元融合 我写我心

——访“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一等奖获得者余启兵

“能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上与各位老师交流学习,我觉得非常幸运。老师们的点评为我以后的书法创作指明了方向。”在谈到获奖感受时,来自广东东莞的余启兵感慨地说:“这一路走来可谓异常艰辛,半决赛中以排名第四进入决赛,决赛第一轮以第十五名踩点进入第二轮,然后又以第五名踩点进入总决赛。”他对最终的结果还是很满意的。

余启兵平时会写小楷、汉简,他想通过广泛的涉猎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他告诉记者,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会接触平城魏碑书法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司马金龙墓表》,其中有非常成熟的楷书成分,有方、圆、曲折等表现方式,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又如《皇帝南巡之颂》等碑展现了隶变的过程,也很有代表性。余启兵认为这些都是魏碑书法作者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谈到对书法的理解,余启兵说,“写书法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才提笔,书法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我写我心’,最大程度地表现自己的心境,展示最真实的状态,这是我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的。”

“这是我第一次来大同,能够来到魏碑故里,亲身体验魏碑书法之美,体悟大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谓不虚此行。”余启兵说,他利用空闲时间参观了大同古城、九龙壁、华严寺等景区景点,观摩了魏碑作品,也欣赏了古都雪景,感受到了大同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感受到了大同人的热情温暖,这些点滴都值得他无限回味。(记者 张诗珩 见习记者 王春艳)

来源:大同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