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故事:时向东油画里的风景

时向东

旅美艺术家

清华美院美术学博士

艺术史研究者

画 家 自 述

小时候画画是从洋片开始的,照着画各种武将。一次,父亲给我买了一本《十竹斋画谱》,又临摹了许多花鸟、山水,但当时就是不知道去画身边的风景。

高中开始学画,先学素描几何形体,然后是静物和简单的石膏像,接着开始画水彩静物。真正让我们那帮孩子兴奋的是画风景。高中学校离洛河岸边很近,老师带我们到洛河边画写生,大自然就是教室,一帮孩子跟着老师在外面画画,很惬意,很难忘。

从此,“景”和“色”常有意无意间撩动我内心敏感的情愫。

“景”者,或重峦叠嶂,或别有洞天,既有蔚为壮观,也可细枝末节。

至于“色”,恰如“一叶知秋”、寥寥数字,却能调动人的图像思维。精炼至极,这也是绘画追求的至高境界。

这次小规模线上展,我选取了自高中学画至今三十余年间的30多幅作品,材质上以油画为主,大抵体现我在风景题材上的广泛实验。

另外,每幅作品都配了简要说明,记录作品的材质、尺寸、时间、地点以及点滴感受,权当大家读画时可资参考的线索。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水彩 1989年

高三时画的水彩写生,当时好像是配合一次拍电视的活动,但不管怎样,第一次在龙门画写生,旭日东升,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面向东方,所以上午是最好的写生时间。

▲《洛河滩:洛神赋的河》

油画 胶合板 40X50cm 1993年

上大学时画的写生,画的老家的洛河滩,就是曹植《洛神赋》里的洛水。那时最喜欢法国巴比松画家柯罗的画风,在我眼里,洛河滩似乎变成了美术史里的巴比松村。

▲《交河故城》

油画 亚麻布 200X200cm 1993年

这幅画是1993年大学去新疆毕业采风的创作,后来,著名华裔艺术家姚庆章先生给我们班上课,对这幅画给与了很多鼓励,还与我在画前合影。93年底,学校和东京艺大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日现代艺术展》,袁先生让我送此画参展。

▲《老君庙》

油画 亚麻布 50X60cm 1995年

当时在广州华南师大美术系当小老师,那两年没啥压力,也没啥目标,还有心情画这样纯朴的写实作品。

画的是老君庙的香炉,此庙位于甘肃玉门。中国第一口油井就是1939年在附近发现的。

▲《十万弥勒洲》

油彩 综合材料 亚麻布 81X100cm 1997年

去炳灵寺不易,需在刘家峡乘船,沿黄河一路上行方到。途中有一段山形万峰林立,景观奇特。记忆颇深,遂有此画。

▲《高原的云》

工笔重彩 熟宣 100X100cm 1998年

1997年秋,和装雕本科班同行西游采风,老董带队,他是“西北王”,路线、地形、人头都熟。从刘家峡坐长途车到临夏,然后再转车到夏河拉卜楞寺。

▲《门头沟秋色》

油画 亚麻布 22X30cm 2005年

最早去门头沟是老吴开富康车带着去画写生,大概1999年;后来,我也买了辆富康,有孩子后也常到门头沟玩儿,顺便画画写生;再后来,北京车满为患,门头沟都拥堵不堪,河边无处停车,于是就再没去过了。

▲《二郎之山》

油画 亚麻布 50X70cm 2007年

十几年前曾跟随一支队伍走过一段长征路,三天时间步行了将近150公里,从石棉县安顺场到泸定县泸定桥。返程时穿越二郎山,初次体会川西的峻拔神奇。多年后川藏线自驾又经过此地,总难忘第一次的深刻印象。

▲《小卖部》

油画 亚麻布 60X80cm 2010年

小卖部在六部口北新华街,顺着北京音乐厅路口往南走就到。北京的胡同里藏着很多景致,也藏着很多微观的历史细节,但终究只有画家如我才能垂青它们。

▲《香山静翠湖》

布面油画 30×40cm 2012年

香山的整体布局和细节设计有许多“诗画”可以捕捉。树的造型、山的曲线,建筑的安排,湖岸的叠石,加上冰冻后的积雪和阳光,虽然遮盖了湖中之“翠”,但却衬托了山、树轮廓的诗画意蕴。

▲《古柏新桃》

油画 亚麻布 30x40cm 2011年

中山公园在明清称为社稷坛。方型坛体,铺设五色之土,代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江山社稷。在好多年时间里,此处是我早上必经之地,许多角落都走过,寻觅古意,搜罗点画画的“边角料”。

▲《柏林路上》

油画 亚麻布 60x90cm 2014年

那年和家人去欧洲,经过柏林、布拉格、纽伦堡,慕尼黑、法兰克福。一路的火车、汽车票都是英语不好的我事先在网上预订,又方便、又便宜。还见了大学同学,还有一位已经故去的老友,他请我们吃德式烤肉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山径》

油画 亚麻布 30x40cm 2014年

百望山是离北京城最近的山了。早年从山上往东看,春天时一条嫩绿的长龙,那是京密引水渠两边刚发芽的大树,城市仿佛还有些距离。近些年不行了,山下已鳞次栉比,百旺房贵、不堪入画,所以我画的是后山向西望去。

▲《塞外如妆》

油画 亚麻布 60x90cm 2014年

1999年五一,朱镕基时代首创长假。那年在上海外滩、苏州园林亲身体会了摩肩接踵的滋味。从此自觉远离潮头,乃至多年后开车去张家口,也主动避开热门的“草原天路”,但好景依然不会错过,就在路边的某个山头。

▲《移动的山》

油画 亚麻布 50x70cm 2015年

那年夏天临时决定去西藏,一家人飞到成都,内弟开车在双流机场接上我们,直接上高速,奔318国道而去,然后就是一路既拥堵又艰难的行程。这幅雪山是在西藏路边休息时偶然所见,山虽高,但前面有山遮挡,恰似“犹抱琵琶半遮面”之趣,也让我想起了《神奈川冲浪里》隐没在巨浪后面的小小的富士山。

▲《角楼 雪》

布面油画 30×40cm 2015年

前些年经常路过筒子河这段路,景色随季节变换,使人心醉。尤其雪后的清晨,游客尚未涌过来,筒子河、宫墙、角楼总让人流连、浮想。

▲《红墙》

油画 亚麻布 50×70cm 2015年

冬日小雪后,天开始放亮,车灯映照在雪后的地面,形成复杂、优美的光色,同时又有些湿润的难以言说的情绪。不远处是故宫东门,叫做东华门。

▲《胡同的艺术》

纸板油画 39×39cm 2016年

大一时,经常骑车穿胡同,车铃清脆,胡同整洁幽静。如今,胡同旧貌不再,旅游催生了胡同时尚行业的兴盛,这些新变化也为胡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大年吉祥》

油画 亚麻布 30×30cm 2016年

北京的景是需要发现的,逛胡同和在高楼上鸟瞰大片平房,是反差巨大的视觉经验。

▲《堵车时的霞光》

油画 亚麻布 30×30cm 2016年

经过北海团城边上的金鳌玉蝀桥,仿若进入了一个大园林。即使在此堵车,我的心情也是放松的,可以欣赏团城的建筑和白皮松,还可以遥望稍远处景山顶上的万春亭,那可是当年北京最高的地儿。

▲《9路车站:母校记忆》

色粉笔 纸 2016年

央视新楼的位置以前是北汽摩的厂址,右侧高楼的工地是工艺美院旧址,现在已迁到清华,唯有9路公交车还沿着原来的线路行进。

▲《帝都气派》

彩墨 宣纸 33x33cm 2017年

当年,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必驾车或步行,沿东华门过筒子河,或穿行中山公园,或绕西华门。八年多里,每早在此附近溜达一钟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晨曦》

油画 亚麻布 60×80cm 2018年

清晨是筒子河最美的时光,晴好的冬日更具魅力。阳光初照,色彩稳重饱满,如油彩般将角楼金顶染得愈加辉煌。

一阵风刮过,干枯的柳枝轻摇急舞,京味儿随之发酵。

▲《行进中的日子》

油画 亚麻布 180x30cm 2017年

109公交车逶迤行驶在北京最美的线路上,它的车窗不知道反射过多少历史晨昏、人情冷暖。

我画里的车窗反射的不仅是故宫的轮廓,还暗藏了远处CBD的新天际线……

▲《行进中的日子》(细节)

马路对面向西的汽车匆匆而过,背景是路口转角改造过的老房子,以及北海公园高高的白塔。

▲《第一场雪》

彩墨 宣纸 33 x 33cm 2017年

2017年三月从北京到纽约长岛,京城已百花争妍,岛上却漫天飞雪。本想出门走走,没多远就被风吹了回来,索性安坐室内绘窗外小景。窗外雪景年年美如画。

▲《法拉盛 新世界》

彩墨 宣纸 33x33cm 2018年

从法拉盛新世界商场车库出口望去,并没有新世界的感觉。人们对“新世界”这么恶俗的词早已麻木,只有“艺术家”对之“敏感”!

▲《进城路上》

彩墨 宣纸 33x33cm 2017年

纽约地铁两旁的建筑上常见到涂鸦的痕迹,收入画中一点都不煞风景,恰似画中画。

▲《Mohonk(莫洪克山庄)》

油画 亚麻布 60×80cm 2018年

这幅画是朋友定制的作品,画的是纽约上州一处著名的度假酒店。当时并没有去过,搜索了大量的新旧图片,画了好几幅草图,远景、近景都做了移花接木的处理。直到前一段才有机会“故地”一游,步行了两万多步,真的是去看自己“作品”的感脚。

▲《琳琅》

彩墨 宣纸 40x40cm 2018年

法拉盛是纽约地区最著名的新中国城,墙上满是广告,要不是混杂了许多韩文、英文,真让人觉得像是到了中国的某个县城。

画完不久,墙上的招牌和广告都被拆了,无意间保留了一面历史。

▲《夜归》

油画 金属盘 30x30cm 2018年

法拉盛缅街看上去乱哄哄,但内心却有一种亲切感。每一个小店都是一段移民奋斗史,小店暖暖的灯为入夜后的缅街覆盖了一层油彩般的光晕。

▲《法拉盛 缅街》

综合材料 60x80cm 2019年

法拉盛是全美广告牌最密集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全世界华人文化汇聚、展示的展厅。

▲《院子里的四季》

油画 亚麻布 160x50cm 2021年

一年多的磨砺,朋友委托的油画终于完成。不同于写生,这是一组多时空的组合创作。晨花,春朝霞升;日上,仲夏荫凉;落木,秋日辉煌;夕静,冬云映雪。

四季之美,在你身边静悄悄的。

▲《院子里的四季》(细节)

这是四季中春天的一幕,晨花,春朝霞升。

▲《去年的雪》

综合材料 71x57cm 2021年

《去年的雪》,今年的今天算完成了,用了好多种材料,拼贴的过程也是随时有调整、新的思路不断被激发出来。窗口的雪景画过多次,但《去年的雪》有了变化,多了一位主角。

▲艺术家时向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