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中谈话工作摘录
逐渐将行贿方的口供不经意间一点点表述出来,给其造成越来越强的心理压力。……对峙心理比较强烈,此时出示证据,绝大多数嫌疑人都会予以否认;要选择犯罪嫌疑人心理波动最大,权衡利弊反复动摇的时候出示证据,往往能够迫使犯罪嫌疑人向有利的交代方向转化。
——顾军《职务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
对被讯问人首先就是要施加压力,使犯罪嫌疑人感受到压力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环境压力。被讯问人被带人讯问室后,讯问人员首先要着正装,向被讯问人亮明身份,讯问人员坐姿端正、口齿清楚,这些讯问的外在形式都会使被讯问人感觉到压力的存在。
在讯问过程中,保持对被讯问人的压力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的讯问技巧、讯问谋略都是在被讯问人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才能够得以实现。这种压力除了环境压力以外,更多的是由讯问人通过语言的组织,向被讯问人表达出来。被讯问人心理压力的来源是来自于被讯问人对法律制裁的恐惧以及对未来前途的迷茫,来自于讯问人的言行。在讯问过程中,加大对被讯问人的压力,在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的减缓压力,之后再施压。如此反复进行,以突破被讯问人的心理防线。
使用肢体语言的方法增加被讯问人的心理压力。肢体语言包括讯问中有目的的行为以及手势、眼神的运用,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时虽然经过初査,但尚未掌握高某涉嫌犯罪的全部证据,手头仅有几页从银行调取的账目材料。在讯问过程中不管高某如何辩解,侦查员始终直视高某的目光,同时指出高某供述中的矛盾之处。渐渐地,高某从开始的口若悬河,变成了面红耳赤、张口结舌,并逃避讯问人的目光。讯问人发现高某一个细微动作:高某时不时瞥一下讯问人员放在桌子上的几页账目材料。讯问人根据这一现象,开始对高某所陈述的收钱的过程,包括时间地点、如何汇钱等问题进行发问。高某每回答一个问题,讯问人都有意识地看一眼桌上的几页账目材料,并从眼神中向高某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在高某供述的过程中,讯问人突然拍案而起说,你所讲的跟我们掌握的不一样,老实交代你自己的问题才是你唯一的出路。高某被吓了一跳,说道,是不是我所说的跟你手中的材料能对上就行了?讯问人趁热打铁对他说,你必须如实、全部交代自己的问题!至此,高某开始供述了收受数百万元贿赂款的事实。
证据的正确出示时机应该是在对被讯问人政策攻心,想方设法使其感到巨大压力,其思维完全被讯问人调动起来的时候。具体表现为被讯问人急于辩解的时候,或者是主动提要求的时候。在这种时机下,向被讯问人出示证据往往会产生良好效果。
——顾军《职务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
充分利用被讯问人的供述漏洞。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犯罪嫌疑人都知道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也会通过很多方式弥补自己的疏漏,但只要是犯罪,都不可能天衣无缝无人所知,百密必然一疏,合理的利用漏洞击破谎言也是成功制胜的法宝之一。如我院办理的某大型国有公司经理张某涉嫌贪污一案,此公司曾经出资与一外商企业合资经营,在这一合营过程中,张某作为中方负责人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非法占有大量公司钱款据为己有。后来外商撤出经营,多年后张某涉嫌犯罪的行为被举报。张某立即着手开始伪造相关证据,用以证明自己当初并非未经同意而擅自侵占公款,主要包括一份伪造的当时在职的所有负责人签名的同意其使用公款的决议,并将这张纸风化使之看上去陈旧,加盖公章之后提供给司法机关。从形式上看不出什么破绽,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张某加盖的公章乃是单位现在所用的菱形公章,而在公司合资时所使用的则是只有合资企业才能用的椭圆形公章,在公司合营结束后椭圆形公章已经由公安机关收回销毁。张某并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因此在接受讯问之初态度极为嚣张,声称要举报我院擅自对其进行拘禁讯问,并在没有任何人对其提问时主动将所编造的事实和盘托出。承办人见此情形未做任何表示,只是紧盯着张某,任凭其信口雌黄。待张某说完后,承办人才问道,你说完了?那我说吧!然后承办人严厉的批驳了张某的嚣张态度,使其认识到自己现在的位置和司法机关已经充分掌握了其犯罪的事实。
张某的气焰被打消后,仍然抱有一丝幻想认为自己提交的证据是没有瑕疵的,并仍然不承认自己有犯罪行为,但语气已经明显减弱,承办人看出张某的心态已经发生微妙变化,心里开始紧张、惶恐。于是承办人适时的将张某伪造的证据和承办人收集的证据交给张某,让他自己找出有什么不同,张某仔细紧张的对比了几下后,发现了印章的不同,立时将眼睛死死的盯在自己伪造的印章上,并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伪造的东西非但没有帮助自己,反而给自己留下了很大的把柄!其精神防线瞬时崩溃,痛哭流涕。承办人见此情形,便递给张某一张纸巾同时再次讲明了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张某见事已至此无法抵赖便一口气将自己的全部罪行交代清楚,案件成功告破。
——顾军《职务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