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以后的不期而遇

广西巡抚新繁严树森(1876年卒于任),与他的三个朋友—宜宾薛焕、通渭牛树梅、崇州杨光圻,因工于书画,100年后在《益州书画录》【1】中不期而遇,而严树森与三人之遇则各有缘由。

严树森与薛焕的姻亲之遇

严树森(1814—1876,见《益州书画录正编.蜀籍》),原名澍森,字渭春,四川新繁人,祖籍陕西渭南孝义里,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累官河南、湖北、广西巡抚,光绪二年卒于广西巡抚任。钱保塘在《广西巡抚新繁严公墓志铭》中记述:“女三人:长适候选知县富顺萧瀛;次未字;三字兴文薛华培。”薛焕(1815—1880,见《益州书画录正编.蜀籍》),字觐堂,宜宾兴文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累官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礼部左侍郎、总理衙门大臣行走,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华培(1861—1906),字次申,荫生,湖北候补道,薛焕第三子。严树森去世时三女儿已许配薛焕第三子薛华培为妻。 受薛华培之托,李瀚章【2】在为华培之母—薛焕之金夫人(1840—1898)所撰《皇清诰封一品夫人薛母金太夫人墓志铭》中记述:“女孙四:长适特用户部主事严祖衡……”;《广西巡抚新繁严公墓志铭》又记载:“祖衡以公身后,恩以主事用。”严祖衡为严树森长孙,时巳娶薛焕长孙女为妻。严树森与薛焕同为川籍,同朝为官,两代姻亲,可谓亲上加亲,书中相遇,那是巧之又巧。

严树森与牛树梅的知交之遇

牛树梅(1799—1882,见《益州书画录正编.游宦》),字雪樵,号省斋,甘肃通渭(今鸡川镇牛家坡村)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起,历任四川雅安、隆昌、彰明(今江油市彰明镇)知县,资州(辖今资中、资阳等)、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府(府治西昌)知府。道光三十年(1850),牛树梅在宁远知府任上,于八月初七(1850年9月12日)亥时发生7.5级左右大地震,牛公被压于坏墙下,一只腿受伤,获救后落下跛疾,以病自请归养,十一月十七日,再赴茂州任,旋丁父忧,卸任。《益州书画录》载:“(咸丰)辛酉(1861),豫抚严树森以'爱民以德’【3】荐,仍不起。”接着又会衔专折推荐,紧接着专门写信给牛树梅,以“成都晤别,匆匆十一年矣”唤起老朋友的回忆,将友谊追溯到道光三十年(1850)到咸丰元年(1851)前后,即因地震受伤又丁父忧那段艰难时光,时严树森也将改授湖北东湖(今宜昌市夷陵区)知县,依依惜别;信中又以“蒹葭榛苓之思【4】,久阻于荆棘”,动之以情;再以“循吏【5】一书,须颂全部”,晓之以理;更以胡林翼【6】原话“斯人不出,如苍生何?【7】”寄语,诚邀入楚,担负重任。尽管牛树梅以怔忡之病加剧致健忘为由,力辞不仕,在胡林翼、严树森等先后力荐的同时,骆秉章【8】抚蜀也急需循吏安民心,于是与给事中高延祜【9】联署恭请,朝廷终于在同治元年将(1862)牛树梅擢升为按察使,让其“速赴新任”。牛树梅最终出山,与严树森等一众知交相荐不无关系。严树森与牛树梅成都晤别,岂止“匆匆十一年矣”,是匆匆百年矣。

严树森与杨光圻的幕僚之遇

《益州书画录续编.蜀籍》中载:杨光圻(1832—1905),崇庆(今崇州市)人,字璧生,一字汝封,昭勇候时斋曾孙也……尝以候选知府入桂林严渭春中丞幕…… 文中对“昭勇候时斋”作了简注:“昭勇候时斋:杨遇春,字时斋。清四川崇庆人。武举出身,道光五年(1825)暑陕甘总督。封一等昭勇侯。”如果要知道杨光圻何以入严渭春中丞幕,则需要对杨遇春其人作多一些了解:杨遇春(1760—1837),字时斋,四川崇庆(今崇州市)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武举;道光五年(1825),累官至署陕甘总督,七年(1827)因功加太子太保,八年(1828)实授陕甘总督,晋封一等昭勇侯,十五年(1835),年老致仕,十七年(1837),卒,谥号“忠武”。也要对严渭春其人进一步了解,严渭春乃严树森字也,“公少孤,事母吕太夫人孝谨……十余岁为同郡杨忠武公所知”,严树森十余岁就已为杨遇春所知;严树森在《新心别館印存序》中说:“余少时读书希古,恒不屑屑与世俗事,及见吾乡先达杨忠武公乔梓,宏规伟度,慨然奋功名之思。”因杨忠武公乔梓即杨遇春父子(长子杨国佐,官至四川茂州营都司,加副将衔;次子杨国桢,官终闽浙总督,袭封一等昭勇侯。)气度非凡,则以之为楷模。看来两家同郡同乡,同城而居,严树森十余岁孝谨即为杨遇春所知,严树森少时奋发读书是以杨遇春父子为楷模的,两家应是比较熟悉的了。杨遇春除在崇庆(今崇州市)建有“宫保府”而外,成都尚有三处府邸,姑按习惯也称“宫保府”:一在文庙前街(老城区西偏南);二在三圣街(老城区下东大街偏南);三在前卫街(“成都府治六里东南”,今黉门街、国学巷、小天竺街片区内),道光十七年(1837),杨遇春即卒于此。据严树森致朱学勤手札(上海图书舘历史文献研究所《历史文献》)札文中署址,同治六年(1867)至同治十年这段时间,严公主要居住于成都桂王桥街和新开街(盐道街附近),那时,成都老城区的地域范围比现今小得多,两家同朝为官,同城而居,相距不远,往来是少不了的。故后来严树森于同治十一年(1872)復出,署广西按察使,光绪元年(1875),授广西布政使,旋擢广西巡抚(《益州书画录》中称“桂林严渭春中丞”),杨遇春曾孙杨光圻为入幕之宾,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这也才有了这百年以后的幕僚之遇。

广西巡抚新繁严树森第六世裔孙严训朝

二〇二一年九月十一日

注:

【1】《益州书画录》于2018年1月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该书是近人薛天沛纂述。薛天沛(1893—1966),字志泽,自号中隐楼主,成都人。国文专门学校毕业。作者以一己之力,于1945年搜集了有清一代至民国初年川籍、游宦、流寓于四川之书画家共一千二百余人,汇以《正编》、《续编》、《补遗》、《附录》共四编,每编分蜀籍、游宦、流寓、方外、闺秀五类。(正文后附按姓氏音序排列的“人名索引”,使查阅更方便快捷)该书以民国三十五年(1946)成都薛崇礼堂镌本为底本,由张大千题签,时正编由崇庆彭举和毕节路朝銮分别作序,续编由双流张骥叙,补遗后由志泽自序。1984年夏,校注者林孔翼、何韫若写了“出版说明”。2014年,时已96岁高龄的林孔翼在《后记》中述:“《益州书画录》校注稿沉睡三十年后”付梓。四年后终与读者见面。

【2】李瀚章(1821—1899),字筱泉,一作小泉,晚年自号钝叟,安徽合肥(今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祠堂郢村)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拔贡朝考签分湖南,咸丰元年(1851)到同治四年(1865)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同治六年(1867),调江苏巡抚,署湖广总督,十二月调浙江巡抚,赏一品顶戴;七年(1868),任湖广总督,整饬水师;十三年(1874),兼湖北巡抚;光绪元年(1875),调四川总督;二年(1876),调湖广总督;十年(1884),任漕运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十五年(1889),调两广总督;二十年(1894),赏太子少保;二十一年(1895),告老还乡;二十五年(1899),卒,谥勤恪。李瀚章与薛焕为儿女亲家。

【3】爱民以德:清四川隆昌人耿昂在牛树梅德政坊匾文中称其“爱民如子”、“德过于才”。

【4】蒹葭榛苓之思:指对人在贱职、处非其位的隐士的思念。蒹葭:近人多指恋人,旧时或释为隐士。榛苓:山有榛,隰有苓,各得其所;人在贱职,处非其位,乃榛苓之不如。

【5】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

【6】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咸丰五年(1855)3月,由湖北按察使擢升布政使,4月署湖南巡抚;六年(1856),復武昌,实授湖北巡抚,赏头品顶戴;十一年(1861)九月,因病呕血卒于安徽军中,谥号文忠。

【7】“斯人不出,如苍生何?”该句语意出自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泣曰:“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

【8】骆秉章(1793—1867),原名俊,37岁改名秉章,字龠门,号儒斋,广东广州府花县华岭村(今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充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掌撰记;后历任侍讲学士、御使、湖北按察使、湖南巡抚、四川总督;授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同治六年(1867)卒于成都,赠太子太傳,谥文忠。

【9】高延祜,生卒年月不详,字德夫,一字秩斯,号星岘,浙江萧山人,清咸丰三年(1853)进士,散舘授编修,吏科给事中,官至内阁侍读学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