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新闻背后的故事
易中天说过:“真实,原本是新闻的生命;客观,原本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不管新闻引发出怎样的情绪,正面也好负面也罢,大抵都是强烈的、迅猛的、势不可挡的,同时也具有一种摧枯拉朽、能置人与生死一线的可怕力量。作为报道新闻、呈现事实的记者,就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和公正。
多年前,我就遇到这样的难题。当时我在一个新闻部门值班,发现当日漏报了一条重要新闻。而这条新闻,已经在成都报纸电视上大肆报播,报纸、电视、电台,各方都派出了记者报道此事,唯独我们这张数一数二的市场大报,孤零零地落了空,与这条劲爆的新闻线索,失之交臂。
这条新闻,初读有一股浓浓的血腥味。龙潭寺一个中年男人,嗜酒成性,常常烂醉,还对妻子动粗,妻子屡屡劝说不听,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愤怒离家出走,家中只剩这男人和八岁儿子。妻子的出走并未令男人幡然醒悟,他死不悔改,依旧沉迷于酒液之中。这日喝得醉醺醺,竟行了禽兽都不会行的恶事:以一把锋刀利刃,活活割下了八岁儿子的小鸡鸡!
我用遥控板打开电视,看到愤怒的群众,正在围殴这“残忍的凶手”,有人挥之以拳头,有人猛踹猛踢,群情愤慨,痛骂阵阵。男人犹如过街老鼠,仓皇地抱住脑袋,蹲在地上,被打得起不了身。
我长叹一口气,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天真无辜,竟遭到这般毒手,他后面的人生到底会如何,简直不敢设想。我为孩子今后的生活担忧难过之后,思路迅速转到工作本身,我们漏掉这条新闻,即使现在补报,还不是炒人家的残羹冷饭?再将别家媒体报道过的内容翻出来重复一遍,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在处理新闻线索时,一个疑问从脑海冒出来:这个中年男人,媒体报道他常常烂醉如泥,他是否已经被酒精侵蚀了心智,神经上出了问题?倘若他是个正常人,即使喝得人事不省,也不会对自己亲生儿子下此毒手啊?
这个疑问,便成了最好的一个切口——我想知道的,也许正是广大读者朋友最关心最想知道的事实。这个猜测,令我提前振奋起来,我翻遍了当下媒体报道,大家都在大同小异地陈诉“案情经过”,但却无一人怀疑中年男人是否神经正常。这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倘若他身体不正常,我们这些行为正常的人,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殴打一个自我行为失去控制的病人?
我马上派去一路记者,邀请了成都市二医院的一位专家,带上检测仪器,火速奔往龙潭寺,为这个“残忍的父亲”作检查。我想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更想给这个受千夫指责的男人一个被公平对待的机会——他到底是心如蛇蝎的罪人,还是身不由己的病患?到底是惨无人道的刽子手,还是心智不受控制的可悲弱者?医生经过详细检查,给出了强有力的医学结果:因为长期饮酒,这个中年男人已经酒精中毒,患上了三级精神病!
一个精神不正常心智失衡的父亲,我们自然无法用正常人的标准来对待他,因为这是有失公允的。他犯下了禽兽不如的罪孽,并不是他受本身意愿的驱使去为非作歹,大家非要“除之而后快”,岂不也是以公众强大的舆论力,去对付一个孱弱、有病、残缺的弱者?
成都的爱心民众都在讨伐这个该死的男人,全社会的激愤情绪都被调拨到至高点时,只有我们报纸,从另一个角度,以医生专业严谨的检查结果,给出了不一样的分析。这不是为中年男人“脱罪”,而是尽量去找寻悲剧背后的真相,谁酿成了今天的恶果?
这个分析,如同在汪洋的口水之中,在混乱的拳头之中,延伸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民众的目光怔忪地移了过来,他们还有点茫然,望着这条小路,不知将会伸向何方。不过,至少他们暂时收敛了唇枪舌剑,将火山般喷薄的情绪,稍微往下压了一压。
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趁着民众能有片刻冷静的思考,我再接再厉,派出了第二路记者,专门采访男人的邻居。我想知道的,也是大众想要知道的: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在事后义愤填膺,卷起袖子痛打中年男人的邻居,他们之前给过这家人多少关心呢?这些事发后高高举起愤怒拳头的好心人,最终说了大实话:他们之前并不晓得男人精神有问题,所以那家人闹得妻离子伤,邻居也默认为这是人家的“家务事”,并未插手,连多问一句都没有。
第三路记者,去龙潭寺当地社区了解情况,问及在悲剧发生之前,社区是否关注过这样一家人?是否曾经给予过他们温暖?我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社会这个有机躯体的最小组成部分,只有当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幸福生活时,我们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实现和谐美好。社区的职责,不就在管理和帮助这些“家庭细胞”吗?如今,一个“细胞”出了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在对这个小家庭,对行凶者的无穷无尽责难之上,而是应该跳出窠臼,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
第四路记者,派去采访了人大、政协、残联等部门:遇到这样的家庭和群体,政府将秉持怎样的态度,给予怎样的帮助?记者收集了成都本地相似家庭的信息:一个有精神病人的家庭,病人痛苦不堪,家人何尝会好过?他们日日夜夜,如同走钢索的人,一个不慎就会跌下万丈深渊,粉身碎骨。这些家庭的痛苦,如同一块黝黑幕布,将人们重重笼罩其中,一点阳光都透不进去,每呼吸一口都万分吃力,活着的每一天,便是在苦水中反复熬煎沸煮。对于这些家庭,政府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救助措施呢?我希望政府能正视这个问题,并给出答案。
第五路记者,一直追到云南,才将那离家出走的妻子找到。找寻孩子的母亲,是因为受伤的孩子还小,不管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他都急需母亲的温暖呵护,孩子已经遭受重创,不能再失去家人的爱。当这位离家出走的女士晓得儿子遭此厄运后,直哭得晕了过去,她随即火速回到成都,日夜不休地照拂病床上可怜的儿子。
几路记者,分头行动,几管齐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关于这个“血腥恶性事件”的后续报道更为客观公正。我们认真梳理线索,分析事件背后被忽视和遗忘的弱势群体:在悲剧发生之前,邻居的关心在哪里?社区的关怀在哪里?社会的帮助在哪里?
没有,一切都没有。大家怀着几分冷漠和麻木,就算看到了男人酒醉、家暴,看到了他每日浑浑噩噩,丝毫没有承担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但大家看见就看见了,并未重视,更加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正是邻居关心、社区帮助、社会救助体系的缺位和缺失,才让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男人,最终酿出这样难以收拾的惨痛悲剧。
我们媒体的深入报道,不但满足了读者“想要了解更多真相”的心理,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变革。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邻居开始发自内心地关怀这家人,社区和社会也给予了温暖帮助,孩子能安安心心治病,那个神智混乱的父亲,也能得到人道关怀的治疗救助。
就因为当年我们对此事件的多方挖掘,将“爆点”背后更多的线头和故事找了出来,引发了整个社会和民众的思考,直接促进了人大立法,修订了对残疾人保障的相关法律条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和进步。
新闻报道,所牵涉和报道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其背后的故事和经历,能使人产生共鸣,催发思考。这条原本漏报的新闻,我作为部门值班负责人,应该被报社扣款处罚的,但因采取了不同的报道角度,使这起同题材竞争的报道,后续追踪不断,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我们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在月度新闻奖励中还给予了高度评价。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而作为媒体人,不仅仅是单纯的看客,更是忠于真相的记录者,更能直接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之中。以新闻来推动社会文明和历史进步,媒体人责无旁贷。
细数一数,我离开传媒业,已经有十多年了。这十几年,正是网络突飞猛进的重要年头,网络仿佛放大了人们的情绪,让人常常沉溺于“爆点”新闻之中,口水和怒骂齐飞,恶语和讨伐同在。有时,当我看到人们在网上以“暴风雨扫落叶”之态,大肆地批判、诋毁、打压一个人时,哪怕对方真的行下了十恶不赦之举,我也真切希望网民能擦亮自己一双眼睛,先去了解一下,“爆点”之后,是否还隐藏着别的线索,别的故事?因为,情绪的升腾和发泄,只是一件简单的事,去找寻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并且通过自己一点微薄之力,能推进社会向更好的方向行进一小步,这比单纯地痛骂谁斥责谁,更为重要,也更为理性。
韩国电影《熔炉》里有句台词说得特别好:我们一路向前,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不管我是身在媒体江湖,还是已经当了“江湖隐士”,永远不变的,是我对待新闻的初心态度:我不愿被世界上的喧嚣声音所左右,轻易受影响而改变自己。无论何时,我都会以清醒而理智的态度,去看待和分析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力求公正公立公平,给出自己的答案。这也许是多年记者生涯,带给我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令我受用至今。
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