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新闻背后的故事

易中天说过:“真实,原本是新闻的生命;客观,原本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不管新闻引发出怎样的情绪,正面也好负面也罢,大抵都是强烈的、迅猛的、势不可挡的,同时也具有一种摧枯拉朽、能置人与生死一线的可怕力量。作为报道新闻、呈现事实的记者,就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和公正。

多年前,我就遇到这样的难题。当时我在一个新闻部门值班,发现当日漏报了一条重要新闻。而这条新闻,已经在成都报纸电视上大肆报播,报纸、电视、电台,各方都派出了记者报道此事,唯独我们这张数一数二的市场大报,孤零零地落了空,与这条劲爆的新闻线索,失之交臂。

这条新闻,初读有一股浓浓的血腥味。龙潭寺一个中年男人,嗜酒成性,常常烂醉,还对妻子动粗,妻子屡屡劝说不听,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愤怒离家出走,家中只剩这男人和八岁儿子。妻子的出走并未令男人幡然醒悟,他死不悔改,依旧沉迷于酒液之中。这日喝得醉醺醺,竟行了禽兽都不会行的恶事:以一把锋刀利刃,活活割下了八岁儿子的小鸡鸡!

我用遥控板打开电视,看到愤怒的群众,正在围殴这“残忍的凶手”,有人挥之以拳头,有人猛踹猛踢,群情愤慨,痛骂阵阵。男人犹如过街老鼠,仓皇地抱住脑袋,蹲在地上,被打得起不了身。

我长叹一口气,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天真无辜,竟遭到这般毒手,他后面的人生到底会如何,简直不敢设想。我为孩子今后的生活担忧难过之后,思路迅速转到工作本身,我们漏掉这条新闻,即使现在补报,还不是炒人家的残羹冷饭?再将别家媒体报道过的内容翻出来重复一遍,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在处理新闻线索时,一个疑问从脑海冒出来:这个中年男人,媒体报道他常常烂醉如泥,他是否已经被酒精侵蚀了心智,神经上出了问题?倘若他是个正常人,即使喝得人事不省,也不会对自己亲生儿子下此毒手啊?

这个疑问,便成了最好的一个切口——我想知道的,也许正是广大读者朋友最关心最想知道的事实。这个猜测,令我提前振奋起来,我翻遍了当下媒体报道,大家都在大同小异地陈诉“案情经过”,但却无一人怀疑中年男人是否神经正常。这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倘若他身体不正常,我们这些行为正常的人,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殴打一个自我行为失去控制的病人?

我马上派去一路记者,邀请了成都市二医院的一位专家,带上检测仪器,火速奔往龙潭寺,为这个“残忍的父亲”作检查。我想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更想给这个受千夫指责的男人一个被公平对待的机会——他到底是心如蛇蝎的罪人,还是身不由己的病患?到底是惨无人道的刽子手,还是心智不受控制的可悲弱者?医生经过详细检查,给出了强有力的医学结果:因为长期饮酒,这个中年男人已经酒精中毒,患上了三级精神病!

一个精神不正常心智失衡的父亲,我们自然无法用正常人的标准来对待他,因为这是有失公允的。他犯下了禽兽不如的罪孽,并不是他受本身意愿的驱使去为非作歹,大家非要“除之而后快”,岂不也是以公众强大的舆论力,去对付一个孱弱、有病、残缺的弱者?

成都的爱心民众都在讨伐这个该死的男人,全社会的激愤情绪都被调拨到至高点时,只有我们报纸,从另一个角度,以医生专业严谨的检查结果,给出了不一样的分析。这不是为中年男人“脱罪”,而是尽量去找寻悲剧背后的真相,谁酿成了今天的恶果?

这个分析,如同在汪洋的口水之中,在混乱的拳头之中,延伸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民众的目光怔忪地移了过来,他们还有点茫然,望着这条小路,不知将会伸向何方。不过,至少他们暂时收敛了唇枪舌剑,将火山般喷薄的情绪,稍微往下压了一压。

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趁着民众能有片刻冷静的思考,我再接再厉,派出了第二路记者,专门采访男人的邻居。我想知道的,也是大众想要知道的: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在事后义愤填膺,卷起袖子痛打中年男人的邻居,他们之前给过这家人多少关心呢?这些事发后高高举起愤怒拳头的好心人,最终说了大实话:他们之前并不晓得男人精神有问题,所以那家人闹得妻离子伤,邻居也默认为这是人家的“家务事”,并未插手,连多问一句都没有。

第三路记者,去龙潭寺当地社区了解情况,问及在悲剧发生之前,社区是否关注过这样一家人?是否曾经给予过他们温暖?我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社会这个有机躯体的最小组成部分,只有当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幸福生活时,我们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实现和谐美好。社区的职责,不就在管理和帮助这些“家庭细胞”吗?如今,一个“细胞”出了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在对这个小家庭,对行凶者的无穷无尽责难之上,而是应该跳出窠臼,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

第四路记者,派去采访了人大、政协、残联等部门:遇到这样的家庭和群体,政府将秉持怎样的态度,给予怎样的帮助?记者收集了成都本地相似家庭的信息:一个有精神病人的家庭,病人痛苦不堪,家人何尝会好过?他们日日夜夜,如同走钢索的人,一个不慎就会跌下万丈深渊,粉身碎骨。这些家庭的痛苦,如同一块黝黑幕布,将人们重重笼罩其中,一点阳光都透不进去,每呼吸一口都万分吃力,活着的每一天,便是在苦水中反复熬煎沸煮。对于这些家庭,政府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救助措施呢?我希望政府能正视这个问题,并给出答案。

第五路记者,一直追到云南,才将那离家出走的妻子找到。找寻孩子的母亲,是因为受伤的孩子还小,不管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他都急需母亲的温暖呵护,孩子已经遭受重创,不能再失去家人的爱。当这位离家出走的女士晓得儿子遭此厄运后,直哭得晕了过去,她随即火速回到成都,日夜不休地照拂病床上可怜的儿子。

几路记者,分头行动,几管齐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关于这个“血腥恶性事件”的后续报道更为客观公正。我们认真梳理线索,分析事件背后被忽视和遗忘的弱势群体:在悲剧发生之前,邻居的关心在哪里?社区的关怀在哪里?社会的帮助在哪里?

没有,一切都没有。大家怀着几分冷漠和麻木,就算看到了男人酒醉、家暴,看到了他每日浑浑噩噩,丝毫没有承担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但大家看见就看见了,并未重视,更加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正是邻居关心、社区帮助、社会救助体系的缺位和缺失,才让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男人,最终酿出这样难以收拾的惨痛悲剧。

我们媒体的深入报道,不但满足了读者“想要了解更多真相”的心理,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变革。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邻居开始发自内心地关怀这家人,社区和社会也给予了温暖帮助,孩子能安安心心治病,那个神智混乱的父亲,也能得到人道关怀的治疗救助。

就因为当年我们对此事件的多方挖掘,将“爆点”背后更多的线头和故事找了出来,引发了整个社会和民众的思考,直接促进了人大立法,修订了对残疾人保障的相关法律条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和进步。

新闻报道,所牵涉和报道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其背后的故事和经历,能使人产生共鸣,催发思考。这条原本漏报的新闻,我作为部门值班负责人,应该被报社扣款处罚的,但因采取了不同的报道角度,使这起同题材竞争的报道,后续追踪不断,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我们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在月度新闻奖励中还给予了高度评价。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而作为媒体人,不仅仅是单纯的看客,更是忠于真相的记录者,更能直接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之中。以新闻来推动社会文明和历史进步,媒体人责无旁贷。

细数一数,我离开传媒业,已经有十多年了。这十几年,正是网络突飞猛进的重要年头,网络仿佛放大了人们的情绪,让人常常沉溺于“爆点”新闻之中,口水和怒骂齐飞,恶语和讨伐同在。有时,当我看到人们在网上以“暴风雨扫落叶”之态,大肆地批判、诋毁、打压一个人时,哪怕对方真的行下了十恶不赦之举,我也真切希望网民能擦亮自己一双眼睛,先去了解一下,“爆点”之后,是否还隐藏着别的线索,别的故事?因为,情绪的升腾和发泄,只是一件简单的事,去找寻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并且通过自己一点微薄之力,能推进社会向更好的方向行进一小步,这比单纯地痛骂谁斥责谁,更为重要,也更为理性。

韩国电影《熔炉》里有句台词说得特别好:我们一路向前,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不管我是身在媒体江湖,还是已经当了“江湖隐士”,永远不变的,是我对待新闻的初心态度:我不愿被世界上的喧嚣声音所左右,轻易受影响而改变自己。无论何时,我都会以清醒而理智的态度,去看待和分析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力求公正公立公平,给出自己的答案。这也许是多年记者生涯,带给我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令我受用至今。

杜阳林,四川南部人,少小贫困,自强不息,以笨拙笔触,开创自我天地。多年躬耕不辍,岁月荏苒,初心难改。愿以有温度的文字,写人生悲欢,呈世间百态。

请留言

(0)

相关推荐

  • 曾经向往的记者职业,只剩下情怀

    今日话题:记者,我只剩下情怀 今日是第19个记者节,随着越来越多传统媒体人转型,混迹传媒江湖多年的我,记者,这个职业,只剩下情怀,回顾自己的新闻生涯,鲜少有得意的新闻报道,相反,在近20年撰写的时事评 ...

  • 记者节|庄电一:终身做一名“草根记者”

    寄语:我希望.也相信新闻事业会越来越发达,优秀新闻工作者会越来越多. "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记者?""我认为我们需要的记者应该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是有用信息的传播者- ...

  • 【行走在乾县】​走近融媒体,感受新闻背后的温暖

    走近融媒体,感受新闻背后的温暖 乾州蕞娃 2019年11月8日中午,我接到了乾县融媒体中心王少仑的电话,说今天是记者节,通知我下午去乾县融媒体中心参加会议.这让我有些受宠若惊. 在会上,我见到了熟悉的 ...

  • 「黄政民」的剧,必须5星

    影帝和流量明星,一般来说就像是两个世界的生物,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搭不上边. 虽然流量明星并不一定就是花瓶,但是当他们和影帝站在一起时,还是会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那么,当流量明星和影帝精诚合作后,会 ...

  • 别害怕转行!你不是不会,只是没机会!

    半年前,我一个多年的好友和同事,辞职转行了.他今年45岁,在这个行业已经干了二十年了.准备转行之前,我们都劝他,说突然转到一个陌生的行业,能不能行啊.他说:"没事,再不折腾,我就折腾不动了. ...

  • 小小记者,你还能做什么?

    「前言」 2018年11月8日,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大多数记者永远希望自己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作为一名倾听者.记录者.讲述者.追问者.质疑者,以及抚慰者,甚至匡扶正义 ...

  • 假如记者写高考作文

    当年不看报纸的你,错过了多少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拿高分的诀窍,不在于看多少篇满分作文,而是让批卷老师在字里行间读到你的阅读量和对人生的思考深度. 闭门造"文",只读历史名人故事 ...

  • 中远海控:运价2.3万美元!捋一捋这条新闻背后的投资价值

    Sht老萨 05-29 18:01 中远海控:运价2.3万美元!捋一捋这条新闻背后的投资价值 我不生产新闻,我只是新闻的搬运工.不废话,看这条新闻标题,就够刺激了.<拥堵没完没了,做好准备!下月 ...

  • 亲历丨新闻背后的故事:那些感动……

    2018年12月7日,有一篇刊登在<中国旅游报>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宣贯培训开班"新闻报道,不足700字的短文,看得我热泪盈眶. 相较于一些新闻报 ...

  • 暴雨中,他们披上“雨衣战袍”逆行而上…… | 新闻背后的故事

    连日来,一场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突袭河南.当灾难来袭时,有人冒雨护航,有人激流勇进,有人倾"馕"相助-- 这些普通人披上"雨衣战袍",乘风破浪.逆行而上,为受 ...

  • 新闻背后的故事,你看得清吗?

    孙子要买iPhone奶奶背筐来付钱,这则新闻一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我看到的时候,已经有10879位网友做了相关评论.粗粗浏览了一番,人们大概有如下5种不同的反应: 第一种反应,谴责这个无良.冷血.造 ...

  • 【石油和化工十大新闻背后的故事】首套超级悬浮床工业示范装置开车成功

    导言 1月15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化工报社主办,主题为"向社会讲好化工故事"的2016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大新闻暨行业影响力人物发布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 本 ...

  • 歌曲“一条大河波浪宽”,与电影《上甘岭》背后的故事

    歌曲“一条大河波浪宽”,与电影《上甘岭》背后的故事

  • 陆奇成功背后的故事:决定人生高度的,是这 7 条原则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 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丰融视界立场. 人生不是线性的,不要以为一班车就能把你从现在的位置带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位置. 8月15日,YC宣布:&qu ...

  • 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通车背后的故事

    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北上出川"蜀道难"终成历史.1975年7月,宝成铁路电气化工程全部建成,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诞生. 历史背景 1952年7月2日,宝成铁 ...

  • 丁姐读女人之231-那条黄丝巾背后的故事

    她和我们的相识挺有戏剧性的. 我们公司的一个很靓丽的同事,那天不知道是在来上班的路上,还是去干什么路上,遇到了在大街上发产品广告的她. 给同事递广告的女人,年龄和同事相仿,都是四十来岁,穿着,打扮,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