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一生万物,道在其心不在其行,顿悟后方知世间真谛

《道德经》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本著作,其中包含了天地之道,还有深奥的哲学知识。如今很多人都以此作为必读的书本,以此来重新的解读生活,重新悟道。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第十四章”执古御今“的解读,《道德经》:一生万物,道在其心不在其行,顿悟后方知世间真谛: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释义:看不见无色无形叫夷;听不到寂静无声地叫希;摸不到无质无实的叫微。这三者无法刨根问底细致分别,他们原本就浑然为一。它外显的部分并不明亮,隐含的部分也不晦暗,它无开端无尽头,延绵不绝,无法明确的表述,只好归结为超物质的存在,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固体的形象,若有若无得惚恍。
迎接它却看不见它的开头,追随它却看不见它的末尾。遵循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当前的一切,能认识最早的本始,这便叫做大道的规律。
一就是道,它包含来道的两种相互联系的内涵:即物质世界的实质,和物质世界变化的普遍规律。道虚无缥缈不可感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确实存。
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掌握这种自然规律便掌握了具体事务的根本。道并非普通意义的物,而是形体不可见的物。
老子先是用世界的一切概念对道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可见道何其深微奥秘。
道的普遍规律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圣人能够掌握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驾驭现实存在,就是因为他悟了道。
道具有模糊性,抽象性,本质性,无限性与非具象性,以及灵活性,活性,非僵硬性,终极性,至上性,普泛性还有实用性。使人联想到星云、恒星爆炸、黑洞空间与时间的无穷大等等。
老子找到的不是人格神或神格人,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图腾,而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成、无往不利的大道。
老子强调大道的无形,无声,无恒,无迹,无物,极可能是在避免其庸俗化,偏执化,简易化和具体化。
大道一旦具体化,就难免变成仁爱、谦逊、聪明、礼貌等庸俗化的具体表现。过于形式主义的计谋,处事奇术反而丧失了大道的恢宏与渊博品质。
高深莫测的变化之道。对于一个人来说顺应大道就要使自己变成变化无方,不可预测的。我们不能停止改变,唯有如此生命才能成为一种令自己愉悦的过程。
三国时期孙权刘备共同抗曹时,周瑜已经调兵遣将,安排好了一切,就等着跟曹操决一雌雄。可他突然想到欲用火攻必须的东风,可近日风平浪静,于是因此着急生病。
诸葛亮听闻后前去探访与他,更已猜出其心中所想,于是让他筑台焚香,自己三日后巧借东风帮助他。周瑜听到后大喜,便命人将诸葛亮所说的一切照办。等到三日之后,果然东南风起,周瑜趁机大败曹操,更是佩服诸葛亮,同时也更加记恨诸葛亮,最后数次与之争个高下,结果被对方三气而亡。
其实哪有什么呼风唤雨,无非是诸葛亮比周瑜更加精通天文之道,了解自然规律,算出了三日后必有大风从东南而起,所以故弄玄虚的骗过周瑜,好让自己得以脱身罢了。
所以道虽高深奥妙,可人都是经一事,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交往、磨练中出来的知识和经验。若离开了现实的人与事,一切都是空谈,便无智慧可言。所以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悟道,更要留意身边的各项事物,它们都是成就你的美丽风景!
(0)

相关推荐

  • 若想修道,何不从“太上三经”学起!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 ...

  • “无中生有”!

    这是<道德经>里提纲挈领的一章 再次强调了道德经最重要的观念之一 --无中生有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动 道的基本特征,是反 反是什么? 大致可以理解为绝对的变易.绝地的不确 ...

  • 路易坪丨我读老子《道德经》

    我读老子<道德经> 作者:路易坪 找到你的头,头上有个目,目通阴阳窍,足下证菩提,此之为道也.横目竖鼻四方口,一心不乱人人求,此之为德也.道德二字值千金,千金难买<道德经>.所 ...

  • 你的认知,决定你的命运

    修身 意识决定一切...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贾平凹曾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所谓的觉醒,就是打破原有认知,消除固有偏见,然后发现自然真 ...

  • 《道德经》“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是什么含义?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如何理解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道德经新译》第三章:大道泛兮左右万物

    <道德经新译>第三章(道篇第三章) 大道泛兮 左右万物 (原第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 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 ...

  • 《道德经》的道,是不是自然规律?道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又是什么

    老子<道德经>的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众多的学道之士,最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 现在网络上,关于道到底是什么的争论,几乎就没有消停过,网友们 ...

  • 十二花田 || 笑然 || 多情常被无情恼,道是芳心不可猜

    十二花田  shierhuatian 诗词一组 作者 | 笑然 编辑 | 烟雨红尘 01 七绝 入桃林 一缕轻风入我怀,夭桃萼蕊误沾腮. 多情常被无情恼,道是芳心不可猜. 辛丑年春分有记 霏霏雨雪正飘 ...

  • 《道德经》:道祖洋洋洒洒五千言,到底在讲什么呢?

    壹 提起道教经典,以三洞四辅十二类作为分类方法的整部<道藏>卷帙浩繁,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入手.如果并非是教内人士,而又仅仅只是想对道教的思想做个兴趣了解,那么笔者在推荐人们阅读的时候, ...

  • 《围屋闲话道沧桑——田心围》

    田心围建于明末清初,整体结构前低后高.前方后圆.田心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达600多间,围内最多时住过900多人,是赣南现存年代最久.面积最大.房间最多.居住人数最多的一座围拢屋式客家围屋.以田心围 ...

  • 【道家.静心诀】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

    [道家.静心诀] 冰寒千古,万物尤静: 心宜气静,望我独神: 心神合一,气宜相随: 相间若余,万变不惊: 无痴无嗔,无欲无求: 无舍无弃,无为无我. [道家.清心诀] 清心如水,清水即心: 微风无起, ...

  • 道家静心三诀静心诀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

    道家静心三诀 静心诀 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一,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不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 清心诀 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 ...

  • 白玉蟾真人《道德宝章》丹道思想:心、性、神

    道教之发展,至有宋一代,大家辈出,精彩非常.而丹道南宗一脉,尤其引人注目.关于南宗创派源流,白玉蟾祖师的弟子留元长在<海琼问道集序>中写到"白君得之于陈泥丸,陈得于薛道光,薛得于 ...

  • 道家的天人合一,就是《道德经》的道和德,也是《阴符经》的阴符

    天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并不是人们头顶上那蓝色的天空,也不是日月星辰所在的太虚苍穹.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天就是被神格化了的上天,是具有意志的上天,是比人类品质更高尚.能力更强大的一种存在 ...

  • 怎样才能得到《道德经》的“道”

    学习是为了社会实践的!不应象王弼版本的<道德经>那样标榜成"玄学",让大家"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地学习. 儒家王弼版本的道德经,之所以这样空洞说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