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白鲢浮头怎么处理
这些天又开始出现了白鲢浮头的症状,这与开春出现的只是白鲢浮头,有什么区别呢?是不是寄生虫引起的?还是由于水体缺氧,因为白鲢的赖低氧更差,所以才出现了只是白鲢浮头呢?
最开始是自贡一养殖户打来电话,说白鲢在水面上浮了快一周了,下嘴皮都长得比上嘴皮长多了,但是鱼还没有出现死亡,而且只是白鲢浮头,用了解毒的、净水的,都不管用。最后我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让他处理,上前天回访时,鱼已经正常了,这两天又有许多人在问这个问题,所以今天又把这个话题再写一写。
从秋季进入冬季,今年的气温有些反常,先是突的大幅降温,让大家体验了一把过冬的感觉,最后又是气温回升,这些天又是慢慢的开始降温。每到这种季节变化,特别是大幅变化,从升温到大幅降温,先是水体形成稳定的温跃层,然后就是温跃层被打破,导致底部耗氧的有机物被水体对流带到养殖水体的中上层,消耗水体的溶氧,同时也促进了细菌与寄生虫在鱼体上的感染。
有些时候,由于水质差,水色比较浓,当有机物大量耗氧时,除了白鲢浮头,其他鱼类也出现浮头。如果按照鱼出现先后浮头的顺序,按鱼类对溶氧的耐受度来看,白鲢出现浮关的最低溶氧是1.75毫克每升,而花鲢是1.55毫克每升,草鱼是1.5毫克每升,鲤鱼是1.45毫克每升,鲫鱼耐低氧更好,要溶氧达到1.0毫克每升时,才开始出现浮头。当符合鱼对溶氧的耐受溶氧的高低顺序,那基本上就排除寄生虫,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溶氧胁迫所引起。但好多情况下,增氧解毒不管用,这个时候,就要遵循溶氧的三个原则,来探究浮头的根本原因。
对于浮头来说,肯定是缺氧,只是这个缺氧,是由于水环境溶氧不足,还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产氧不足,还是由于鱼的鳃丝受到损伤,对溶氧的吸入不足呢?这些都是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以这段时间来说,这么多年的用药经验,好多时候,当排除水底部有机物耗氧外,那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寄生虫。这个寄生虫,有可能是轮虫大量爆发,也有可能是鳃隐鞭虫,因为花白鲢就是鳃隐鞭虫的保虫寄主,每到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就从其他鱼类转移寄生到花白鲢身体上,这就是鳃隐鞭虫的一个生存法则。
它知道这个时候如果还寄生在这些鱼体上,引发这些鱼发病,鱼迟早得死,当寄主死掉了,这些虫也只得死掉,所以鳃隐鞭虫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寄主寄生,以渡过冬天。而花白鲢被鳃隐鞭虫寄生,但却并不发病,因为花白鲢对鳃隐鞭虫有天生的免疫能力,但有一点,当寄生的数量实在太大时,也会刺激鳃丝分泌粘液,使鳃丝的上皮细胞,造成鳃小片血管堵塞,从而出现长时间的浮头,这个时候,只要用点海光的轮虫灭无踪,或是强效车轮斜管净沿着塘边一杀,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