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乳腺分型
乳腺分型:
致密型Ⅰ型——致密腺体型
多见于年轻或中年未生育过的妇女。影像学上显示乳房大部或几乎全部为致密的腺体组织影,呈较大的不规则片状或散在片状,密度均匀,边缘较模糊。在各片状致密影之间或致密影内可杂有透亮的脂肪影。在CT图像上,致密区内绝大多数可见低密度的脂肪岛。影像学上对此型乳房中病变的诊断最为困难,误诊或漏诊率较高,正常与增生之间的界限亦不易确定,良性肿瘤或小的癌灶多被掩盖。
Ⅰa 型:皮下不超过1cm 脂肪透亮带,腺体呈半圆形或圆锥形致密团。腺体前缘光滑,密度均匀。
Ⅰb 型:腺体前缘不规则,凹凸不平,密度不均匀,出现致密团和透亮区, Cooper 韧带呈锯齿状等。此型大部分为小叶增生、瘤样增生、囊性乳腺增生等改变,属于病理型。
脂肪型2型
多见于中老年生育后的妇女,特别是较肥胖的妇女。此时乳房大部或几乎全部由脂肪组织构成,其中可见到少许残存的腺体组织,主要位于乳腺的外上方,呈延长的片状。在脂肪背景上有众多纤维索条影,代表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血管影亦清晰可见。年老者并可见到动脉壁的钙化。
lla 型:腺体退化较彻底。
llb 型:腺体退化不良。残留斑片状或结节状致密影及蜂房样透亮区,乳腺实质呈退形性变、慢性囊性乳腺病等 。
导管型Ⅲ型——索带导管型
多见于中年或老年生育过的妇女。影像学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阴影,自数毫米至1cm直径大小,密度较淡,近似腺体密度,边缘模糊。无明确边界。有时此结节影可融合成较大的斑片状;根据其分布范围可分为轻、中、重三亚型。轻型表示其范围不超过全乳的四分之一,中型不越过二分之一,否则为重型。造成此种影像的病理基础是由于导管扩张、导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及乳腺小叶的不典型增生所致。
乳腺退化不良导管增生型,实质中腺体已大部分退化,但导管上皮增生成复层。重度增生使导管形成柱状扩张,以其增生导管的变形程度划分为三级
Ⅲa型:导管增生,但管径和形态无明显变化,以正常解剖排列成细索条状致密影。
Ⅲb型:导管增生的数量增多,占据大部分主导管,部分导管扩张、变形,病理切片可见导管上皮细胞明显异形性变。
Ⅲc型:导管普遍扩张,涉及主导管和分支导管,与残留的退化不良的小叶形成串珠样改变。导管可能发生纤维化或互相粘连,形成柱状高密度影,若直径>0.5cm称其为大导管相。病理切片可见导管增生,高度异形性,非典型增生及小囊样扩张等改变,统计此型于50~60 岁以后癌变率较高。
中间型-IV
此型为前 3 种类型混合型,亦属各型间的转化过渡型,以 X 线表现划分为三级,多见于中年生育较少或未曾生育过的妇女;影像学上见散在片状致密影,但范围较致密型小,占全乳腺的四分之一或略多。致密区内可见较多的散在的脂肪间隔。
IVa 型:乳腺实质正在退化过程,皮下脂肪和乳腺间质脂肪逐渐增多,皮下脂肪层变厚,腺体密度降低。腺体密度较均匀,前缘较光滑。
IVb 型:腺体退化不良.出现片状、球形和条索状致密影,腺体边缘凹凸不平,Cooper 韧带呈锯齿状。病理切片可见腺体增生及囊性扩张,瘤样增生及慢性囊性乳腺病。
IVc 型:腺体退化不良,导管增生和腺体增生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团块状、雪片和串珠状及蜂房样透亮区。病理切片下可见乳腺囊性增生伴导管增生,组织结构不良,实质内聚集大量变异细胞及非典型增生。此型为腺体、导管、间质等混合增生型,40~50 岁时乳腺癌发生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