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始末(4):秦军的2次惨败间接推动了灭六国的水到渠成
本文为系列文章。
在上一节中,介绍了秦昭襄王末期至秦始皇继位初期的秦廷动向。
在这一阶段,秦国的行动整体处于败势,但却又成功占领了一系列战略要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
警告:
以下内容主要参考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不参考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请读者注意分辨。
·
秦灭六国战争前夜
在秦昭襄王逝世以后,秦国经历的大规模战争主要有两场。第一场是公元前249年-前247年的河外之战,第二场是公元前241年的蕞之战。秦国均为战败的一方。
图为公元前247年河外之战的大致情况。
如图所示:
黄箭头为纵军的大致攻势,将秦军追到了函谷关地区;
白圈为秦国于是役中占领的领土,包含有太原盆地、上党高地、洛阳盆地,三者均为战略要地。
有关河外之战有一点颇为有趣之处,就在于当时纵军虽然一直攻到了函谷关,但却并未对占领沿途秦国城邑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反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彼此的兼并当中。这样一来,秦国坐实了对在太原、上党、洛阳地区的占领。
图为公元前241年蕞之战的大致情况。
如图所示:
黄箭头为庞煖、黄歇两部可能采取的进军路线;
白圈为秦国之前占据的太原、上党、洛阳及新占领的东郡地区。
从纵军的攻击位置可以看到,当时秦国在东方显然经历了一系列战败。不过,即使如此,纵方依旧没有表现出任何想要夺回沿途秦国城邑的兴趣,而是选择了和秦国重新划分势力,转头去瓜分齐国的西部疆域。这样一来,秦国也就坐实了对东郡的占领。
如果此时剧透秦灭六国的结局的话,列国在上述战争中的表现着实颇具讽刺意味。但是,我们还是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六国击败了秦国以后并没有占领秦国领土的计划,反而把重点精力放在了彼此的兼并上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列国君主的愚蠢?
就这一问题,我们先要注意这样一个客观事实——魏国在战国末期的体量。
图为魏安釐王后期魏国的大致疆域。
如图所示:
图中3个大黄圈为春秋卫、郑、宋顶峰时期的大致疆域——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魏国在当时基本占据了春秋三大中原诸侯国各自的2/3,这一体量不可谓不可观;
图中2个红圈分别是历下和单父,当时应属魏邑,原图所标存在一定争议——再考虑到魏国对齐平陆、历下等地区的兼并,其真实体量应当是十分惊人的;
图中绿圈为齐阿都,大概率为赵国所据——从中可以看出赵、魏、楚三国之间犬牙交错的利益划分。
从上图中可以清晰地认识到:
魏国在战国晚期本身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强国,它之所以显弱更多是因为受到地缘上的限制,而它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必然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秦国在东方的领地:
图为列国兼并秦国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图所示:
黄圈为太原地区,本身为赵故地,赵国想收复这一地区的难度不大——不过如果秦国占领河东、上党,赵国想守住此地并不容易;
白圈为晋南阳地区,本身为韩、魏交界地带,魏襄王时期就在这一地区逐渐坐大,秦国在当时也有渗透——客观上讲,一旦秦国失势,魏国占据这一地区的机会是很大的;
白框为河东地区,本身为魏故地,之前秦、魏两国在此地曾有近30年的反复拉锯——假若魏国能夺取晋南阳地区的话,河东地区倒向魏国的可能性其实是比较高的;
白箭头为魏国占据晋南阳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在北方,由于太行对赵国的阻隔,上党俨然已经是魏国的囊中之物,而赵国的太原地区也变得岌岌可危;在南方,由于韩都新郑暴露在魏军的攻击范围之下,服软的韩廷很有可能沦为魏国的半附庸,进而影响南方宛城地区的归属问题。
这显然是赵、楚两强无法接受的。
现在,我们再回看上图:
如图所示:
白圈所示的晋南阳地区如果不能交予魏国,赵、楚又无法有效占领,那么只能继续让秦国占据;
黄圈所示,如果秦国依旧占据有晋南阳地区,那么它向北可以威胁上党及太原,向南可以压制韩、魏以威胁宛城,如此赵、楚也就没有了夺回的动力。
也许,有些朋友会问:
秦国占领了这些领土,难道还不如魏国的威胁大吗?
事实上确实如此。
图为秦灭六国战争的大致进攻路线。
如图所示:
黄箭头为秦灭六国战争的实际进攻路线,正是以晋南阳及东郡为基地向赵、楚发动的进攻;
白箭头为理论上更为便利的进军路线,不过当时秦廷并未选择上述路线。
有关当时秦廷为何选择这一进攻路线,其实并不难理解:
究其根本,在于公元前3世纪的生产力制约之下,咸阳方面根本不可能对楚地及太原地区实现太有效的统治,因此它只能选择沿黄河河道进行进攻。
截止到现在,我们也就能顺利解答出之前的3个问题了。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魏国会突然出现海市蜃楼一般的复霸又骤然崩塌?
原因非常简单。魏国本身就是个强国,在外交因素能够化解其地缘劣势的情况下自然有强势的表现。不过,魏国并没有因一时的强势而改变地缘上的劣势,其官僚体系内的士人自然也不会看到魏廷的未来。一旦政治强人逝世,这批首鼠两端的地方官员也就会不可避免地倒向敌国。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楚考烈王一朝时楚国并无收复江汉故地的意思?
原因也非常简单。江汉地区为屈、景、昭三氏盘踞数个世纪的领域,秦廷固然不容易在当地建立十分有效的统治,楚廷其实也很难收拾楚地望族。对此,楚廷自然会将重点精力投入到对魏地、齐地的渗透中去。
第三个问题,秦军在扩张时如此凶悍,但为什么却在防守上表现十分疲软?
原因更简单。因为秦国的官僚系统也不可能太看好秦廷对远方领土的统治,对此他们自然会热衷于发动战争进行掠夺,也自然会在遭到攻打时和敌人大搞暧昧。
如果不够直观的话,我们可以结合地图来看:
图为蕞之战的纵方攻势及秦廷重臣的封国位置。
如图所示:
黄箭头为庞煖、黄歇的大致进攻路线;
左白圈为长信侯嫪毐的封国,右白圈为文信侯吕不韦的封国。
图中可见,秦廷中央重臣的封国都不大作为,其他地方长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可想而知。
相信很多朋友读到这里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结合实际历史事件来看,秦国在战国晚期也俨然是一个老迈且糜烂的封建王国,为什么这样一个王国居然能完成秦灭六国的伟大征服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其他诸侯国比它更腐朽吗?
未来的千古一帝,会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
下节预告:
秦灭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