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史话】之五十:高媚寨上觅知音

我对淅川县盛湾镇关注十余年,曾多次踏访那里的山山水水,对其历史文化也了解不少,曾写出了数十篇文章。但是,高媚山寨却是一个例外。因为,每次路过那里,都因为时间或者天气原因,与之擦肩而过。淅川作协组织的端午节盛湾文化行采风活动,专门安排了高媚山寨行程,终于弥补了这个遗憾。

午饭过后,四十余位文友分乘两辆大巴,开始了这次高媚山寨之旅。汽车开过宽阔的盛滔公路,一头钻进了深山。路是水泥路面,但路面不宽,依山绕水,斗折蛇行。过了秀子沟,就进入了土地岭地界。但是,这又不是我记忆中的土地岭了。同行的文友柴国华说:“这条沟名叫干沟,隶属于土地岭村,有三个村民小组,与土地岭其他小组之间隔着高媚山寨。原来有一二百户,如今大都迁出了深山,只剩下一户人家了。”

这户人家姓闫,住在干沟的尽头。房后就是高媚山,山顶有高媚寨。闫老乡主动带领我们上山,还动员自己的小女儿当我们的向导。在他们父女的带领下,我们便开始了这次高媚山寨之行。

高媚山寨海拔864米,系淅川最高峰跑马岭(海拔1086米)的余脉。文友们多是城里人,平日里舞文弄墨,登山对于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没过多久,不少人已经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蓦然回首,往山底望去,发现大巴车已经不见了踪迹。原来,这次的行程安排是从高媚山寨的东边上山,从西边的石板村下山。大巴车已经掉头,开往西边的石板村等待了。

没有退路,必须往前行。因为,后退或者停滞不前就意味着回不去,最让人无奈的是沟底还没有手机信号,一旦掉队,后果不堪设想。这个行程安排大有破釜沉舟的架势,让文友们有些畏难。看到这种情况,那位姓闫的小姑娘笑了,一笑便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我这才注意到这位小姑娘,个子不高,白皙,天真,活泼。她说:“翻过这座小山,前面全是是林荫小道,不热,也不累。”闫小妹的话激起了大家的情趣,纷纷动身前往。于是,我大声喊:“要前进,不要后退,后退就回去不了家啦——”

小姑娘说的林荫小道只是没有陡坡而已。不过,这时候,已经依稀可见高媚山寨的轮廓,这对于每个人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柴国华老兄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解高媚山寨的历史文化。

高媚山寨原来名叫刀切山。山上林深茂密,东西两侧悬崖陡峭,犹如刀切一般,故而得名“刀切山”。传说宋朝时期,湖北一位姓高名彪的绿林好汉,因为抱打不平,染上了人命官司,便带领100余位兄弟在此占山为王。后来,一位名叫媚虎的好汉,得知高彪在此落草为寇,便带领亲朋好友上山入伙。高媚两家齐心协力,筑寨立业,在山顶用石板筑起周长2公里、宽2米的石寨,建起100多座大小不等的石板房,可容纳四五百人。因为,两位寨主一位姓高,一位姓媚,所以就取名高媚山寨。

山越来越陡,路越来越窄。虽然闫姓老乡之前曾经用镰刀清理过,但是,路边的荆棘还是不时挂着几位美女作家的衣裙,让人不得不俯下身帮忙。那位姓闫的小姑娘天真地问道:“田主席,这些刺怎么挂不到你?”我笑道:“我是写小文章的,她们是写大文章的。因为小,自然挂不住。这就应了一句话:树大招风。”我的话说得小姑娘半懂不懂的。看到小姑娘满脸的疑惑,大家都笑了。

终于到达了山顶。高媚山寨有东西南北四座寨门。我们从东寨门进入山寨,看到的是石砌的寨墙和寨门。寨墙高5至10米、宽2米,沿着山脊蜿蜒一圈儿。寨墙上箭垛林立,枪眼密布。寨下是万丈深渊。山风吹来,令人心惊胆战,摇摇欲坠。寨内,分立东西两边的是百余间石屋。屋顶已经不见了踪迹,但是,石墙还依然挺立。看到这些,仿佛看到当年高媚兄弟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迈。

高媚山寨的中心是一座戏台,戏台的对面是关帝庙和观音庙。三国的关羽是一位威武忠义之士,他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誓死追随刘备,死后被人列入道教之神,称之为关公大帝。佛教中,关公是作为佛教寺院的守门大将,列位于寺院最前面。观音是佛教里的慈悲大佛,在民间信徒很多。但是,一个宗教场所,只供奉关公和观音,这还是很少见的。我查阅了咸丰年间的《淅川直隶厅志》,没有找到关于高媚山寨上面关帝庙或者观音禅院的记载。我想,大概是清代以后的民间供奉罢了。

吴元成老师此前来过一次,曾经写过《土地岭“石话”》一文。他说:“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国民党某部驻扎地,而高媚山对面的歪脖子山是日军的驻地。抗战后期,日本军队还想做垂死挣扎,高媚山的国军炮轰歪脖子山,打得日军鬼哭狼嚎,乖乖投降。”在寨内行走,不时见到石磨、石臼诸物,当系军民磨面碎粮之用。戏台上面,石墙齐整,石桌、石凳俱在。我想当年,这里也许曾经演过抗日剧目呢。正在这时,同行的柳玉东文友拉起了曲胡。雄浑而又悠扬的曲胡声在高媚山寨上空荡漾,给这古老的山寨平添了许多生机。

上山容易下山难。在下山的路上,我主动承担起开路先锋,为各位美女作家开路。可是,走到半山腰,脚上的两只运动鞋已经裂开了口子。找了两个绳子,拴住脚上,继续下山。山下是土地岭石板村,还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欢快流淌,让人心情盎然,诗兴大发。

归来的路上,我想起了贾岛的一首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我不是诗人,作文做人也没有那么严谨。但是,我想,高媚山寨就是我的知音。高媚寨上觅知音,虽踏破了铁鞋,但此生无憾。(撰稿:田野)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0)

相关推荐

  • 淅川名山何其多:禹山曾有大禹庙

    <南阳府志>附淅川山水图 01 - 淅川名山何其多:禹山曾有大禹庙 河南淅川,先楚始都地,山环水绕,形胜大观.名山众多,除盛湾镇之四峰山外,海拔都低于千米,但因多与人文有关,让山水有了灵魂 ...

  • 高媚寨上觅知音(淅川文化探索之四十)

    我对淅川县盛湾镇关注十余年,曾多次踏访那里的山山水水,对其历史文化也了解不少,曾写出了数十篇文章.但是,高媚山寨却是一个例外.因为,每次路过那里,都因为时间或者天气原因,与之擦肩而过.淅川作协组织的端 ...

  • 【田野原创】高媚寨上觅知音

    我对淅川县盛湾镇关注十余年,曾多次踏访那里的山山水水,对其历史文化也了解不少,曾写出了数十篇文章.但是,高媚山寨却是一个例外.因为,每次路过那里,都因为时间或者天气原因,与之擦肩而过.淅川作协组织的端 ...

  • 高媚寨上的天籁之音

    2020年6月25日-26日,淅川县文联.淅川县作家协会与盛湾镇联合举办淅川作家诗人端午节盛湾文化行大型采风活动.来自省.市.县四十六位作家.诗人和文化学者喜聚盛湾,访古寻踪,放歌吟唱.该视频由谭立胜 ...

  • 【淅川史话】之二十二:淅川滔河下寨遗址创造了两个之“最”

    淅川下寨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下寨村北,地处滔河与丹江交汇处.遗址周围群山环抱,地势较为平坦.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库区建设,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9年3月至2 ...

  • 【淅川史话】之五十二:丹淅流域被丹江淹没的寺庙列表

    丹淅流域的繁荣带动了宗教业的繁荣.淅川曾经拥有数十座庙宇.道观和教堂,道教.佛教.天主教等宗教派系林立,最为出名的有香严寺.兴化寺.龙巢寺.城隍庙.白浪宫.福音堂等.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至今,大部分 ...

  • 【淅川史话】之五十三:时任淅川县委书记王奎用了一个空城计,打退十倍于我之敌

    主人公档案:王奎,原名陈懋德,1921年-2019年,山东省恩县陈营村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1月调任淅川县委书记,1951年5月离开淅川,后任湖北省经委主任.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委 ...

  • 【淅川史话】之五十四:黄正夏回忆宋湾农民起义

    主人公档案:黄正夏(1921年5月-2009年9月),湖北省襄阳人,曾参与早年第二汽车制造厂的筹建,并先后担任中共十堰市市委第一书记.第二汽车制造厂厂长.二汽集团(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董事长.湖北省 ...

  • 【淅川史话】之五十五:解放淅川县城打了三天三夜,歼敌三千,我损二百

    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根据党中央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宛西的国民党武装势力如同惊弓之鸟. 然而,宛 ...

  • 【淅川史话】之五十六:荆紫关段氏三雄的红色传奇

    编者按:这篇文章在<丹江湖畔>公众号刊发后,引起了淅川读者的喜爱,也引起了段氏后裔的关注和期盼.段抚育的长女段战平女士亲自给我致电,增补和勘误了一些关于段抚育的经历,我写的关于荆紫关段氏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