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余生,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文/唯晨
席慕蓉说:“人的一生应该为自己而活,应该学着喜欢自己,应该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或者别人怎么想我。其实,别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于你自己如何衡量你自己!”
人生就是一个圈,从起点到终点看似路途遥远,实则为同一地点,只不过春去秋来,朝露化雨再化雪,天上地下身份变幻,终究要归于原点。
人到中年,已到生命的最远方,无论前进还是倒退,目的地只有一个,那是起点又是终点。既已明了生活的意义,看透命运起伏,就该借着有限的时间找回真正的自己。
从此远离纷扰,只做自己。
这一生要活成什么样子全凭自己选择,合群的人看似左右逢源,实则就像是被关在玻璃瓶中的飞虫,徒生一双翅膀,虽然眼前光芒万丈却无法飞翔,毫无希望。
倒不如从此逍遥自在做自己,在黑暗中碰壁,而后要么学会发光要么在孤独的磨砺下生出一双能够夜视的眼睛。
人生路上,想要真正走得安稳踏实,还是要靠自己找方向。看尽世间百态,从此为自己而活,不必合群,亦不必逼着自己高情商。
从古至今,那些被印在历史书上的人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后人,这世上只有永远的利益,鲜有永远的朋友。
所以,做人不必太深情太长情,那些表面看起来的投缘,不过是为了利益的逢场作戏。
一个人,若没有心就不会伤心,若不重情就不会被“情”所束缚。
做一个知恩图报的善良之人,永远正直永远清冷,不牵扯感情。
老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想要自己不被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入局。太多事情只有让自己真正跳出来才能够看得清。
然而,你我皆凡俗,情感为天生软肋,世人皆有情,智者亦并非工于心计,不过是在情绪上比常人更加清醒。
诸葛亮错用马谡,因情,隋炀帝死于宠臣宇文化及,亦因情。信任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带来一个知己也可能引来一场教训,只不过前者罕见后者居多。
人到中年要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能全身心地信任另一个人,不要高估自己的识人之能,即便是自己的眼睛也会骗人。
合群是一个听起来很不错的词,事实上它并非是对一个人的褒奖,这世上从来都是猛兽独行,牛羊成群。因为能力有限所以报团取暖。
若有一天,你发现抱团并不能取暖,那便不必委屈自己迎合旁人。倒不如放手一搏,或许换一条路,便是出路。
人到中年,才会发现的真谛:这世上最令人绝望的不是战败,而是被最信任的人背叛。
来自“朋友”的伤害才最致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口白刃,靠得越近伤得越深。
人生越到最后越容易发现,情感真假犹如一场梦境朦胧难辨,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瞬间消散。
不如从此做一个不合群的人,享受孤独,潇洒自在。
如果你每天都在努力讨好世界,总有一天会失去自己。
人生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别人眼中的光鲜亮丽,而是自己内心的平心静气。每个人都是一个独行者,从出生到衰老,每一步都在成长,每次成长都难免受伤。
社会给予的伤害,是痛苦也是偏爱,人生只有经历痛苦才能收获智慧和成长。
叔本华曾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自由注定孤独,合群必受束缚。
这是人际关系的性质,也是无法更改的现实。
纵观古今,独一无二的灵魂,从来都不合群。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真正看清世界看清自己的心之所向。
太多人,此生从始至终都无法做自己,总想合群,总想融入某个圈子,盲目地追寻别人的脚步,却在模仿中堵死了自己的路。
人到中年,合群固然好,但却不必刻意让自己去合群,若生性不爱热闹,就远离应酬,放自己自在逍遥。
人到中年,要把事情想开,看淡。莫再逼着自己争名逐利,过好自己的生活,去做发自内心想做的事。
杨绛先生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往后余生的时光,不短也不长,不要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