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菌变“宝”点亮生物多样性

吃了会看到“小人人”的毒菌子或可治疗抑郁症。这几天,虽说具有浓郁特色的云南食菌季已渐入尾声,但这个话题再度让野生菌成为热点,人们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这首耳熟能详的魔性儿歌,让人充分认识到乱吃野生菌带来的严重后果。也正是这样,人们对野生菌可谓是爱恨交织。美味与安全之间,有时是那样让人难以取舍。

毒菌子或可以治疗某些疾病,这让人一下子有些转不过弯来。轻易就能让人躺板板的“祸首”,居然还有不为人所知的功效,彻底颠覆了众人的想象。大千世界、万千物种,生物界是如此的奇妙。对生物物种的探秘,逐一破解其“密码”,更好保护、利用好生物,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一直是科学界孜孜不倦的追求。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高原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多样的气候环境,为不同环境需求的动植物提供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共同生存在彩云之南的大地上,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景观。蓝天白云下的鸟语花香,饮食中的花虫菌茶,这些都是云南独有的名片。其中,种类繁多的野生菌,同样增添了云南的美誉度、神秘感。

专家介绍,目前已知云南分布野生食用菌约900种,120多个县市区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占世界约2500种食用菌的36%,占中国约1000种的90%。值得骄傲的是,可食用的野生菌已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前景看好。

可吃的,满足了舌尖上的味蕾。那些种类更多、长相更惊艳,但让人望而却步的毒菌子,难道就这样寂寞地了结?或者背负着“罪名”来年再出现?科学家用研究成果告诉世人:毒菌并非一无是处,只要充分了解它们,就可能发掘出不为人知的奇用。研究人员从部分有毒野生菌中适当地提取一些含有致幻效果的毒素,通过控制合理的用量,在确保安全的同时,让有毒野生菌的致幻毒素发挥其调节抑郁症人群心理健康的功效。目前,已在动物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是让人充满期待的研究方向。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毒菌,开发出潜在的价值,也不枉毒菌娇艳地来过一回。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变毒为宝或将成为现实。

生物多样性,竟是如此神奇、美妙。在云南这个生物多样性宝库中,究竟还隐藏着多少秘密等待人们去探寻、揭秘?

研究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作为普通大众,以身试毒的事情千万不要再干,相信科学、爱惜生命。其次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昆明日报评论员

责编:杨芮

编审:李星

终审:钱红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