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周大墓里的神秘红山玉器
虢国是西周晚期的诸侯国,但是虢国国君非常爱玉,据出土资料整理得知,虢国国君收藏了许多西周以前的玉器,这其中包括数件红山文化玉器,其风格豪放质朴,线条勾勒熟练,碾磨技艺精湛,器物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古朴苍劲之神韵。现介绍如下:
鹰形佩(图1) 虢季墓出土。是佩、璜、玦组合发饰中的一件,出土时位于墓主脑后。长5.3厘米,最厚1.4厘米。青玉,浅豆青色,大部分受沁呈灰白色。整体近方形,首部浑圆微凸,圆形双目,嘴为钩形,双翅展开作欲飞状,胸腹微鼓,尾平齐较宽,背面素面。背面胸部有一横向象鼻穿孔,中心和尾部各有一透穿孔。此鹰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玉器中的鹰形佩(图5)特征基本一致,但中心和尾部圆孔系西周时期添加上的。
猪龙形佩(图2) 虢季墓出土。长4.3厘米,宽2.2厘米,厚0.25厘米。青玉,浅冰青色,有黄白色斑纹。玉质细腻,润泽光洁,半透明。体呈扁长“C”字形状,两面纹饰相同。头尾相对,龙口平齐,圆眼,小耳,卷角,口下与卷角处各有一小穿孔。该器物与牛河梁遗址中出土器物特征基本接近。
青玉猪龙(图3)虢仲墓出土。高4.8厘米,宽3.1厘米,厚2.1厘米。圆雕。青玉,豆青色。玉质细腻,晶莹润泽光洁,半透明。整体呈C形,作回首卷尾猪龙状。双耳耸立,椭圆眼,吻部平齐,鼻间有皱纹。自头部向下贯一圆穿,颈部有一横向小穿孔。头顶部阴刻一“田”字。此器整体颇具红山风格,但遭后人二次加工而成,竖向通天孔可能为后人所加。
勾云形佩(图4) 虢仲墓出土。残高6.2厘米,宽6.6厘米,厚0.5厘米。片雕。青玉,全部受沁呈灰白色。玉质较差,透明。前端有一残小圆穿,当为一勾云佩的残件。
红山玉采用的玉料有三类:第一类为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深绿色玉的“老岫玉”;第二类为宽甸玉;第三类为岫岩玉。第一种玉的代表是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它拉采集的红山文化玉龙,推测其产地很可能在东北、内蒙古或靠近这一文化区域的蒙古国,也可能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某地。由于仍没有调查清楚这种玉料的确切产地,因此也没办法造假,所以符合这种玉料的红山玉基本是可信的。第二、三类玉料,产地在红山文化区域内,取材方便且价格不高,故今作伪者多用它制作假红山玉,用这两种料制作的红山玉就没办法单从玉料上判断真伪了。
红山文化时期玉器用料考究、做工精美、纹饰天然,其圆润简约的风格,生动诠释了“天人和谐”的哲学思想。虢国国君也非常喜爱红山玉器,其保存红山玉器的方法也与众不同。通常为三种:一、品相完好,继续收藏。如上述M2001猪龙形佩,虢人没有在其上进行任何改动,只是关注古玉虫作为装饰玉佩戴欣赏,因为此类玉器多质地上乘,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是上乘之作,值得收藏。这在虢国墓地出土的商代玉器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二、根据功能需求对玉器进行重新加工。如上述M2001的鹰形佩和M2009的玉猪龙,虢人在其上进行了再次钻孔,其目的或为方便利用,或为改变其原来的用途。如鹰形佩原来只是作为单体佩件使用,象鼻穿已经可以满足,然虢国国君使用时作为组合发饰的一件,象鼻穿可能不太好用,于是就在中部和尾部各钻一穿孔便于固定。三、对残损玉器进行再加工。如M2009的勾云佩,质地很差,而且残断,但即便如此仍舍不得抛弃,可见虢人对玉料的珍惜程度。
古玉虫
致力于中华古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