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学习类比、模型等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准备1、 准备氨的扩散等实验的仪器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问激趣创设情境1、当我们漫步花圃时,为什么会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2、在加油站加油时,你从这里嗅到什么味道?3、街道上汽车排出的尾气,有什么感受?学生小组间自主学习、互相探讨交流。设问激趣,导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问激趣,导入新课实验3—1:红糖的扩散在静止的水中红糖为什么能扩散呢?氺在宏观上看来是静止的,但其实在氺的内部,大量的水分子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在运动中撞击到蔗糖分子,使蔗糖分子的位置发生变化,蔗糖分子位置不断被撞击,在宏观上就逐步表现为扩散。观察现象;学生小组间思考讨论、互相探讨交流,在学生亲身体验中激发思维及探究欲过渡大千世界,种类繁多,这些宏观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很多宏观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展示图片:教材P49 图3-2、3-3。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2 看到整块的糖,看不到溶解后的糖看图想象分子的存在小组间互相探讨交流,,并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探究 对比分析 了解性质分子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小结: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思考讨论,并归纳总结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实验(一)做氨水在空气中的扩散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滴有酚酞的棉花团变红了?针对你的猜想,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你的猜想。取一支玻璃管,在玻璃管的两端分别塞两团棉花,在其中一团棉花上滴酚酞溶液,在另一端棉花上滴浓氨水,过一段时间后,你会观察到滴有酚酞的棉花变红,两个棉花团没有接触,棉花变红了,说明分子不断运动呗.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小结: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2、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学生实验(二)酒精和水的混合思考:为什么1加1不等于2?小结: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对照实验:注射器吸入空气和水之后推动容易与否。按实验要求观察现象: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了。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实验步骤略作改变,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练习巩固分析归纳用分子的观点分析:1、 蔗糖在水中溶解2、 酒香不怕巷子深3、 古诗中诗人怎么闻到墙角梅花的香味?讨论、分析、交流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板书设计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