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英文名:Midautumn Festival)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近现代篆刻名家的作品中有不少与月亮相关的佳作,选一些与大家共赏。
赵之谦(1829-1884),著名书画篆刻家,一生坎坷,中年妻女去世,遂号“悲庵”,又自撰文令弟子钱式刻了这对印,思念亲人。
明月前身
无独有偶,艺术大师吴昌硕(1844-1927)少年时期曾与一章氏女子订下婚约,可惜还未过门,章氏便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的战乱中不幸亡故,令吴昌硕非常悲伤。在41岁时吴昌硕梦见章氏,66岁时再一次与章夫人相会于梦中,带着对亡妻深深的悼念,吴昌硕刻下了“明月前身”一印,并在印侧造章夫人背影像,有侧款曰:“元配章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观,老缶记”。
秋月春风等闲度
野性平生唯爱月 谁家见月能闲坐 花好月圆人长寿 人生几见月当头
夜潮秋月相思
钱君匋(1907-1998)刻,边款是描绘钱塘潮的一篇绝美散文:“故里海宁观潮甲天下 在乡之日 每于春汜秋汛之期 登镇海塔 俯瞰钱唐(塘)江潮 惊险万状 尤于秋月之夜 银光无际 东望潮来 初则一线横破水天 有声如群蜂鼓翅 俄而白练千寻 亘江之两岸声若列车运轨 旋即状似粉垣 猛扑而前 作春雷继响之声 移时但见惊涛高水面数丈 声如千军冲杀 万马奔跃 怒卷长塘 排山倒海而西 咆哮搏突 喧阗动地 至是 恶浪滔天大江几溢 汹涌澎湃 直指杭州 诚壮观也 今久客都中 每当月夕 不无夜潮秋月相思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钱君匋并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是故乡明 云破月来花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