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找茬:蜂鸣器驱动低级错误电路分析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电路如下图所示。
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分析问题就来了,用上图所示的电路驱动蜂鸣器可能存在驱动电流不够,从而导致蜂鸣器不响得现象。
分析如下:
三极管是流控型器件,当单片机的管脚输出5V高电平,三极管的导通压降为0.7V时,三极管的基极电流计算如下:Ib=(5-0.7-Ui)/4.7k,由此公式可以发现,Ib的大小还取决于Ui,Ui是蜂鸣器的导通压降,如果Ui较大则可能导致三极管不导通,从而导致驱动失败。
那这个电路该如何设计呢?一般在用NPN三极管驱动蜂鸣器时,通常将蜂鸣器至于集电极,设计电路如下:
将蜂鸣器至于集电极后,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b=(5-0.7)/4.7k,从而消除了驱动器件的压降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下面解释一下上图中两个电阻的作用。
电阻R1的作用:限流电阻,防止基极电流过大损坏二极管。
电阻R2的作用:有两个:
1),下拉电阻,可消除因干扰导致的蜂鸣器意外发声问题;
2),提升三极管的导通电平,如果没有R2,则基极端的电压超过0.7V则可能导致三极管通道,有了R2则基极端的电压超过一定程度时才可能使三极管导通,具体的计算方式大家可以计算一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