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首诗仅28个字,却流传了1000多年,一开篇就是至理名言

我们不是诗词的创作者,我们只是诗词的搬运工!如果你喜欢古诗词的话,欢迎关注我!

十一世纪中期的北宋,经过建国后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内忧外患虽未曾稍歇,社会经济、文化却得到普遍发展。一代文化巨擘苏轼,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尽管苏轼一生经历丰富而坎坷,但不论何时何地,他辅君治国、经世致用的抱负;怜恤生灵、为民造福的思想,从来都没有变过。

人们说,认识苏轼,是从他的词开始的。我说,认识苏轼,是从他的诗开始的。

尽管苏轼生活在以词为主的宋代,但他在诗词上都有极大的成就,其中,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了诗中,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首诗:全诗仅28个字,却流传了1000多年,一开篇就是至理名言!

听小矣这么说,是不是觉得很好奇呢?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苏轼这首诗:

《春宵》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听到“春宵一刻值千金”这么一句话,但是大部分人并不了解下一句是什么,甚至有些人完完全全地歪曲了苏轼这句诗的意思,这对于我们解读古诗词来说,是一件很不尊重的事情。

古代没有电灯,蜡烛就显得很珍贵。而蜡烛也大多只有达官贵人才有机会拥有。没有蜡烛的平民百姓早早就歇息了,而有蜡烛的达官贵人则开始了他们“秉烛夜游”的夜生活。这也是为什么苏轼能够写出“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原因。

苏轼觉得春天的夜晚是十分宝贵的,这时候花儿盛开、月色迷人,可以说是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候了。这两句不仅为我们展现出了春天夜晚的美丽清幽,其实也是在勉励我们珍惜时间。就像《古诗十九首》中的说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显然,达官贵人们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们在楼台里尽情享受歌舞升平。尽管夜已经深了,秋千不动、万籁俱寂,但也更加显出气氛的热闹了。

我们通篇读下来,似乎都是在歌颂春天夜晚的景色,勉励我们“秉烛夜游”,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苏轼一生命运多舛,我们认识他的时候,他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屡屡遭遇不幸,却能平和而豁达地看待世间万事万物。哪怕只是一个春天的夜晚,他却能写出“春宵一刻值千金”这样的经典名句来。

除了这句经典之外,纵观全篇,苏轼这首诗写得立意深沉且十分具有讽刺意味,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这些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切谴责之情,同时也在勉励我们珍惜时间、不负青春。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