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经回到外公的家乡乌镇,指认了茅盾故居墙上那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先生|孔明珠

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最近整理校订自己的旧文,翻到“读任璧莲短篇小说”那篇,想起与任璧莲的那次见面。

任璧莲是华裔第二代美国作家,1955年出生在纽约长岛,大学在哈佛读的是英语文学,接着去斯坦福商学院进修。参加了爱荷华大学写作班,获得小说艺术硕士学位后,1991年开始文学创作。

任璧莲的长篇小说《典型的美国佬》获得过“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奖”,并入围“全美书评人协会奖”,但我更喜欢她的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2015年我初次读任璧莲,感觉她的小说思想锋利,语言幽默,写作性别意识不强,很有国际范。特别是她作品中关于华裔移民身份认同与思考的主题,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我也是因为这点才特别注意到她。

我很喜欢任璧莲谈创作的那段话:“归根结底,我们描述事物。这是故事,我只是在讲故事。希望我讲的故事能反映出一些张力,至于它们能不能被发现,完全取决于读者。对于作者来说,它可能是一种姿态、一种建议,但这都是在故事的框架内传达的。如果这种张力是真实的,故事自己会表现出来。”我为自己读懂了任璧莲小说中想要表达的一些东西而高兴,毕竟邂逅一位好作家不容易。

读完两本小说后,正巧任璧莲来上海,我兴奋地报名参加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相遇在地球村——任璧莲对话徐坤”名家名作系列对谈会。台上的任璧莲看上去五十多岁,素颜,穿着打扮比较中性,坐姿也是蛮洒脱那种。她用英语与读者打招呼,解释说自己中文很不好,只能通过翻译来聊聊自己怎么会走上写作之路的。她说小时候一直听母亲说茅盾茅盾的,是家乡出名的大作家。她外公姓陆,是乌镇小学校长,当年是他发现了茅盾的作文才能,鼓励他写作的。这可让我大吃一惊,任璧莲的母亲是乌镇人!任璧莲从小头上顶着大作家茅盾的“压力”,是为了不辜负妈妈的期望而写作的。

对谈会结束后,我赶紧上台去见任璧莲,请翻译帮我告诉任璧莲,我和她妈妈是同乡人,茅盾是我的亲戚。她哈哈大笑与我握手,说见到我很高兴。我问她外公叫什么名字,可是她连母亲的中文名字也讲不全,说母亲的名字大概叫陆什么星,外公名字就完全不知道了。她说外公的照片在茅盾故居里有的,戴着圆框眼镜。此时很多读者买来她的书请她签名,有的要与她合影,还有些记者等着采访任璧莲。无法继续与她交谈下去,我只好求了合影后退出人群。但心有不甘,便向出版社陪同来的年轻人打听,要一个任璧莲的邮件地址,想之后写个英文邮件,继续打探她的外公究竟是谁,没有如愿。

相隔六年后,整理这篇小文时,我决心自己来查证任璧莲的外公究竟是乌镇哪位姓陆的先贤。我取出母亲写的《茅盾晚年谈话录》,在有关茅盾求学的故事中,似乎只有一位卢学溥(鉴泉)有点像,他是乌镇立志初级小学的校长,著名乡绅。此时我脑海里灵光一闪:任璧莲说的会不会就是他呢?“陆”与“卢”的汉语拼音只是声调不同,翻译很有可能根据任璧莲不标准的汉语发音误译了。

这一发现令我兴奋不已。我马上通过微信请教茅盾研究专家钟桂松老师。桂松老师正在甘肃张掖河西学院作讲座,他立即回答我说,有可能,因为茅盾认识的老辈,在美国有很多,卢学溥的儿子卢奉璋当年是去美国留学的。可是因为出差在外地,桂松老师不方便查资料,便转请茅盾故居去核查。只隔了一天,钟桂松老师的回音就来了,证实任璧莲的妈妈就是卢学溥老先生的大女儿。

据桐乡人物志记载,卢学溥(1877-1956),字鉴泉,又字涧泉,桐乡乌镇人。家道殷富,为当地望族。他的祖父卢景昌当年为顺应潮流,改立志书院为国民初等男学堂,并以堂长职务交学溥。学溥年轻气盛,锐意改革,聘名师、增设备,学校生气勃勃。沈雁冰(茅盾)为学溥表侄,就读该校,承精心培育。卢学溥后来成为银行家,1956年病逝于上海。他的小女儿卢树华一直居住在上海,大女儿则在1949年之前迁居美国。

卢学溥修的民国版《乌青镇志》,请好朋友、书法家叶恭绰题的封面

卢学溥任浙江实业银行董事期间发行的股票,上面有他的签名

我母亲在《茅盾的童年》一文中说卢学溥是茅盾真正的伯乐和成长的引路人。茅盾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参加卢学溥主办、题为“试论富国强兵之道”的乌青镇“童生会考”,他的400字论文的结语是“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卢学溥对之大加赞赏,在卷子上用硃笔密圈批注:“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之后茅盾外出湖州等地读中学。考大学时,母亲让茅盾报考北京大学预科,因为卢学溥当时在北京任北洋政府财政部公债司司长,而茅盾家与他沾亲带故。茅盾从小唤他卢表叔,确切关系据钟桂松老师介绍,是茅盾的姑祖母嫁给卢学溥的父亲作了填房。

茅盾如愿考上北大读预科,三年里勤奋学习,每逢星期日就到卢公馆去看书,受到卢表叔很多照顾。寒假他也不回家,向卢表叔借了竹简斋本二十四史苦读。茅盾成人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因卢学溥引荐,由张元济面试后安排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英文部工作,由此走上文学之路。

卢学溥是茅盾的贵人,茅盾是卢学溥的骄傲。我相信五年前任璧莲在上海图书馆告诉读者的不是玩笑话,写作的种子确实是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播种在她心里了,家乡有茅盾这样的大作家,你的作文不是应该比别人写得更好吗?

作为出生在美国的ABC,任璧莲虽然用英语写作,然她作品的关注点相当大一部分与本人族裔有关,而她身上的文脉,无可置疑有来自外公卢学溥的传承与影响。听说她曾经回到过外公的家乡乌镇,去东栅参观了茅盾故居,指认了故居墙面上那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先生。她知道,外公的照片出现在那里,是因为大文豪茅盾先生是外公一生最得意的学生。

作者:孔明珠

编辑:吴东昆

(0)

相关推荐

  • 北京茅盾故居

    我们来到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的茅盾故居,参观了陈列室. 网查资料: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北京茅盾故居是茅盾1974至1981年初逝世 ...

  • 走进茅盾故居(乌镇旅游之五)

    走进茅盾故居(乌镇旅游之五) 一林 前天 阅读 20 关注 来自话题 #去小镇旅行 1.2万篇 文学巨匠沈雁冰,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1981),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常用笔名. ...

  • 华东行:乌镇游记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乌镇,是华东旅游的必去之处.作为江南四大名镇之一的乌镇 ...

  • 郭威回到自己的家乡,痛快的陪老爸喝一杯,姚爸脸上笑出来了花

    郭威回到自己的家乡,痛快的陪老爸喝一杯,姚爸脸上笑出来了花

  • 如何才能回到心灵的家乡?随时保持内心的宁静

    有人问列子:"您为什么那么崇尚虚呢?"列子回答说:"虚,恰恰是什么也不崇尚."或许怕来人不明白,列子又说:"我崇尚虚,并不是崇尚'虚这名词,而是其背后 ...

  • 济南有册“欧文苏字” 流转数百年回到家乡

    一本由清代济南人题签.收藏,自莱芜人手中流出的宋代欧阳修文.苏东坡书的<醉翁亭记>明代碑刻拓片册页,因了一位莱芜小伙的研究和收藏爱好,在时隔数百年.辗转多地之后,又重回济南.其中的种种意外 ...

  • 1968年我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那时...

    1968年我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那时农村环境很破旧,家里也很穷.一年四季除了雨雪和春节,每天都要出工劳动挣工分.但是,我不管多累总是坚持读书写作和练习书法,时有作品见报.后来逐渐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 ...

  • 《日头日头照着我》今晚收官 宋青学回到家乡重新开始

    今晚,由朱锐.张进.小张铎等主演的电视剧<日头日头照着我>将迎来大结局,该剧根据唐慧琴同名小说改编,以农村改革开放为背景,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带头建设家乡,扎扎实实地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光和热的 ...

  • 1953年,皮定均回到家乡安徽金寨,住了一晚便走:我心里太难受

    原创2021-05-19 15:23:29·丁姑娘讲历史 1953年夏秋之际,时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的皮定均,带着夫人张烽以及两个年幼的儿子皮国宏.皮国勇,回到了阔别二十四年的家乡--安徽金寨县. 金寨 ...

  • 回到家乡

    离开家乡已经好多年了,那是一个永远都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想到家乡,心情永远都是甜美的,永远都是柔和的,永远都是清纯的,永远都是亲切的! 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回老家转一圈,虽然父母不在老 ...

  • 回到清朝嘉庆25年地图,你的家乡和现在变化多大?

    行政范围参考历史地图,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