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专业销售解决方案: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辨证用药

在中医的世界里,形容一个人身体羸弱,一般会以“虚”来表达。
如我们看古装电视,大夫给人诊病时,一般会说“气虚”、“血虚”等。
那么,关于中医的“四大虚”,你了解多少呢?
一、气虚
所谓气虚,是指人元气不足。
而中医所说的元气,为人体生命之根本,它是人身上各种器官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原动力。
如果人的这种动力不足,身体就容易出毛病。
若把人体比喻成一辆汽车,那么元气就是燃料、是发动机,是最为核心的、不可或缺的。
由于气藏于五脏,因此气虚常常会包括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肝气虚、心气虚等多种类型。
气虚,一般由过度劳累、久病不愈、脏腑衰弱等原因引起。
气虚患者常常会出现身体虚弱、四肢乏力等症状,且常感头晕头痛,总是语声低微、懒言少语。
1.肺气虚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
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
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肺气虚需要吃具有补肺气作用的中成药,常见的有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还可以用沙参、百合、生地、麦冬、玉竹、黄芪等泡水来喝,可以益气养阴。
2.肾气虚:
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
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治疗肾气虚的中成药比较多见,像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金鹿丸、苁蓉补肾丸、金水宝、真武汤等,都可以辅助治疗肾气虚。
3.脾气虚:
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
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脾气虚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六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香砂养胃丸,四神丸,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木香顺气丸,玉屏风散等等,可以加减应用。
4.心气虚:
心主血脉,藏神明。
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治疗心气虚比较常用的药物,如柏子养心丸、补中益气丸、气血和胶囊,黄芪颗粒等。
二、阴虚
所谓阴虚,就是指阴液不足。
机体火旺者,常常会有阴虚症状,这就好比太阳过于猛烈,则容易吸干水液一样。
阴虚的人,特别容易上火,容易使心、肺、肾、胃、脾等多个脏器出现异常。
阴虚常会出现燥热不安、呼吸急促、面色潮红、心烦易怒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因为体液枯竭而引发疾病。
因此,对于阴虚患者,建议在饮食上以滋阴补津为主,以便安神定志。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表现:
有身体消瘦、头晕耳鸣、嘴唇殷红、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咳喘咯血、遗精等阴虚症状或经常干呕的人群;
搭配方案:
1.白菊花+麦冬,适用于没时间保养的人,长期受电脑、手机、电视辐射者,两目干涩、眩晕者;
2.参须 麦冬 菊花 枸杞子,可清心止渴,改善夏季烦热,皮肤夏季过敏;
3.灵芝 莲子心 西洋参,可改善失眠,虚汗,潮热等更年期症状。
常用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2.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3.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
4.左归丸,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
三、阳虚
所谓阳虚,就是指阳气虚弱,通俗点讲就是“阳光不足”。阳虚的人,总会给人一种阴郁、寒冷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地球万物离不开阳光的滋养,生命一旦离开阳光,就会因寒冷而死,人体其实也一样。
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是阳虚最为典型的症状。
而表现在不同的脏器,又会衍生出不同的表现。
如肾阳虚还会兼见腰酸腿软、阳痿早泄等症状;心阳虚则兼见心慌、心悸、胸闷等
常用中成药:
1.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2.右归丸,具有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效,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3.四神丸,具有温肾散寒,涩肠止泻之功效。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5.济生肾气丸,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痠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四、血虚
所谓血虚,就是指人血液亏虚。
血液,是携带营养物质的载体,如果血液亏虚,则身体无法得到营养补充,五脏功能就会愈发衰弱,从而累至全身,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
其出现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血的生成补充出现了问题,比如长时间的没有吃饭、造血的骨髓发生异常等等;
二是血的消耗太过,比如经常熬夜、大出血等;
三是中间的道路不通,血流受阻,比如血瘀、栓块等堵塞之后,血液不能达到该去的地方,使得“这个地方”出现血虚之证。
血虚多发生在女性人群中,患者一般会有脸色苍白、脸色发青、手足发麻、心悸多梦等表现,在生理上常会有月经量少、经期时间短的症状。
进补宜采用补血、 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葚子等。
血虚常用中成药:四物合剂,补血的基础方剂,具有补血、活血、调经的功能。当归补血丸,补养气血。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两亏。
五、两虚之体
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1.气阴两虚
是气虚与阴虚并见的一类病理变化,多见于热性病的过程中因热盛伤阴,导致真阴亏虚进而损伤元气。
除干咳外,气阴两虚者还可有以下表现:
咽干口燥,心烦易怒,轰热升火,舌质红绛。
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
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
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气阴两虚最常用的中成药为生脉散,它由三味中药组成:
分别是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组成,但现在许多用党参代替人参(因党参性平)。
麦冬具有滋阴的功效,五味子有敛阴的功效,这三味药在一起对症阴虚两证效果极好,为治气阴两虚中成药的代表药。
2.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的症状表现:
阴阳两虚的症状表现则是两者的综合,如夏天手足心发热、冬天又手脚冰凉;时而口干舌燥,时而口黏、不想喝水;时而大便干结、时而大便溏稀,可谓兼而有之。
常用中成药有
1)桂附地黄丸
成分:肉桂、熟地黄、茯苓、牡丹皮、泽泻、附子等。
适宜人群:
适用于肾阳虚、肾阳不足的人群,对于阳气不足导致腰酸、肢冷、小便不利等等一些情况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阴虚火旺的人群就不适用了。
而且桂附地黄丸对于痰多咳喘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感冒发热的病人不适合服用。
2)龟鹿二胶丸
成分:主要成分有续断、当归、肉桂、龟板胶、山茱萸、附子、巴戟天、鹿角胶等二十几味药材。
有补肾益阳、填精补髓的功效。
适宜人群:适用于肾阳不足的人群,对于肾阳虚导致的一些腰酸、耳鸣、胃寒怕冷、遗精、早泄甚至是阳痿的情况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于肾虚情况下的精血不足的并发症,眼花头晕、尿多、乏力等症状也能起到改善效果。
2.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等情况下。
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的方法。
治疗气血两虚的药物有很多,可以服用八珍颗粒,复方阿胶浆,驴胶补血冲剂,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当归补血丸,四君子丸,六君子丸,气血双补口服液,补中益气颗粒等等。
平时进补注意多吃红枣,桂圆等食物。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辩证,辩体施补。
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食,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后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
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无虚不需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 每个人的症状以及辩证会有所不同,具体的用药以及用药方法要咨询医生或药师,不可擅自服用药物。以上内容若有错误,欢迎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