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形盏
花口盏的形式十分多样,这与当时的审美观念相吻合,宋人爱花的表现有多种方面,有的以诗歌吟咏,有的以寓意取胜,有的以绘画流传,上层社会使用金银器、漆器等珍贵材料,下层社会就模仿金银器的造型制作陶瓷,因此,陶瓷花口盏的形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其他方面渗透到瓷器领域的。上次,我们讨论了「花形盏」,这一次,我们以「诗句+国画+金银器造型+陶瓷器」的模式来一窥宋代陶瓷花口盏的美貌吧。
1 莲花
荷花 | 百度搜图
莲花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就不必多说了,这种主题屡见于两宋诗词之中,杨万里“长亭更放金荷浅,后夜谁同璧玉圆。” 苏东坡《和陶连雨独饮》诗前小引为:“吾谪海南,尽卖酒器,以供衣食,独有一荷叶杯,工制美妙,留以自娱,乃和渊明《连雨独饮》。” 欧阳修《答通判吕太傅》“千顷芙蕖盖水平,扬州太守旧多情。画盆围处花光合,红袖传来酒令行。” “金荷”指的就是金银器材质的荷花形酒盏。
南宋《出水芙蓉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唐 莲瓣银水碗 | 法门寺出土
荷花造型的酒盏出现在筵席上,似乎非常风雅,衬托出主人高洁的性情品质,托一只金荷盏在手,想想都觉得心里美滋滋,取式于荷花荷叶为象生盏,不是宋人的专利,唐代时就有荷叶杯,后世也将荷花荷叶主题加以各种各样的改进。只是宋人做的莲瓣杯,看上去格外素净、高雅罢了。
南宋 龙泉青釉荷叶碗|《大元帆影》
南宋 龙泉青釉莲瓣碗|玫茵堂藏
2梅花
梅花 | 百度搜图
梅花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坚实的,高洁孤傲、不畏严寒。“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 梅花盏在宋代酒事中的寓意也很美好,我个人是很喜欢梅花的小小五朵白色的花瓣,梅花应该是全民皆爱吧,男的喜欢梅花的品质,女娃喜欢梅花的娇容,梅花妆不就是古代女孩们的网红妆嘛~
宋 杨无咎《墨梅图》 | 天津博物馆藏
宋 梅花纹花口银盏|大英博物馆藏
宋 花口盏及盏托|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藏
宋 青釉花口盏及盏托|耶鲁大学美术馆藏
3菊花
菊花 | 百度搜图
菊花盏也是象生花式盏中最常见的一种样式,其流行始于宋,菊花盏,即整个造型以菊花为式,菊花盏的造型艺术也频频出现在绘画中,说起文人对菊花的爱,恐怕要追溯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了。 范成大也在《菊谱》中说,“山林好事者,或以菊比君子。 ”
南宋 朱绍宗《菊丛飞蝶图》| 故宫博物院藏
《事林广记·庚集》卷九《绮语门》在“菊花”名下举其“绮语”,曰“傲霜”,曰“寿客”。菊花盏因其“寿客”的好彩头特别为人所喜爱,还有那种淡泊诗意的君子精神,也为人所追捧,象生花式盏取用菊花,应有“烨然秀发,傲睨风露”之美。
南宋 银鎏金菊花盘盏 | 浙江省博物馆《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
北宋 定窑菊瓣盘|美国费城博物馆藏
北宋 定窑菊瓣式盘|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元 影青菊瓣纹大碗|美国费城博物馆藏
4 菱花
菱花 | 百度搜图
宋代的象生盏中,菱花的造型比较多, 范成大《初秋间记园池草木五首》“菱葩可范伯雅,蓼节偏宜麴生。” 对“菱葩”的注解是“菱葩为酒杯,样最佳。”可见,菱花口酒盏作为酒事不是什么稀罕事。只是,菱花口的边缘有一角有点尖,太过尖锐可能不太适宜入口饮酒,所以在碗盏的设计上,宋人加以改良,使菱花的边缘形象更为柔润好看,适于饮酒或拿取。
左:南宋 银菱花口盘|玫茵堂藏
右:南宋 龙泉青釉菱花盘 | 玫茵堂藏
北宋 定窑印双凤纹菱花盘|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元 影青龙病杯|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金 钧窑天蓝釉紫斑菱花大碗|英国戴维德基金会藏
5 海棠花
海棠花 | 百度搜图
海棠花在唐代时被认为是“百花之尊”、“花之贵妃”,更有着“花中神仙”之说。
宋 佚名《海棠蝴蝶图》| 故宫博物院藏
晚唐 邢窑白釉海棠杯|大肉庄旧藏
海棠花口盏最早可以追溯到晚唐时期,在唐代的很多金银器中可见它的身影,在唐代墓室壁画上有对这种类型金银器的描绘,可见得当时人们对它的喜爱。
唐 鸭戏图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唐 摩羯鱼水纹银海棠杯|玫茵堂藏
唐 摩羯纹海棠形金杯 |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宋人吸取金银器造型的灵感,将之融入到瓷器当中,就有了这些海棠花口杯。
晚唐 白釉印鱼水纹海棠杯|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五代·定窑白瓷海棠型(官字款)杯及杯托|钱宽水邱氏墓
不过我很疑惑为什么有的海棠杯要做成椭圆形的呢?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与我们留言讨论哦~
6 葵科花
秋葵花 | 百度搜图
“葵花”造型颇为宋元时代酒人所喜爱,更有名曰“侧金盏”。
《淮南子》:“圣人之于道,犹葵之于日也。虽不能与始终哉,其向之诚也。”
葵花在文人心目中象征忠心耿耿,一心为主的忠臣形象,葵这一寓意正好切中了文人的意愿。宋人看重它的花,“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鹅黄色未干”,浅鹅黄色的花朵朴素无华无论是寓意还是审美造型,都切中宋人下怀。
宋 佚名《富贵花狸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题赵昌黄葵图句云“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檀心自成晕,翠叶森有芒。 ”潘德久“一树黄葵金盏侧,劝人相对醉春风。” 晏殊《菩萨蛮》“晚来清露滴,一一金杯侧。” 侧金盏似乎都出现在酒局里,可见葵式金盏是宋人的网红酒盏。
南宋 银鎏金六曲葵口盏 | 四川彭州窖藏出土
北宋 耀州窑柿红釉葵口碗 | 耀州窑博物馆藏
不仅是盏,葵口的盘似乎更受现代藏家的欢迎,我们看到的汝窑葵花洗、当阳峪的鹧鸪斑葵口盘等列举的各类拍卖价格较高的葵口盘绝大部分是北方窑口生产的,南方窑口相对来说较少生产葵口的象生碗盏,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地域关系?
北宋 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 2012年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2.0786亿港币
北宋-金 钧窑花口盘 | 大英博物馆藏
按理来说,葵科花这类植物在北方和南方地区都挺常见,也广为人知。亭哥思考了一下,葵花的形象代表忠臣,而南宋当时的北方地区正在被金人掌控,难道人们是有意要借葵口盘表忠心的意思吗?
北宋 当阳峪黑釉鹧鸪斑葵口盘 | 2017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1232.5万人民币
左:南宋 黑漆菱花盘
右:南宋 官窑青釉葵瓣洗 | 2018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8135.1万港币)
花口盏愉悦了宋人的生活
喝酒是一件浪漫痛快的事,宋人的浪漫与豪迈不仅留在画上,留在诗句中,也留在与友人觥筹交错的酒盏中,酒光荡漾,伊人微醺,朦朦胧胧中总会有些思绪,有些灵感迸发出来,诗仙李白喝酒写下了《将进酒》,苏轼酒后留下了《赤壁赋》,很多大作都是故人在酒后留下的。
北宋 赵佶《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宣和宫词》“十花金盏劝宫娥,乘兴追欢酒量过。”这里提到的“十花金盏”应该指的是种类多样的花型金盏,也许文人的酒局不一定要华贵,但一定要讲究,可以没有金银器,但也得有一金银器为造型蓝本的高档瓷器,带有“花”纹饰的盏就是一例,这些以“花”为造型的盏,又可说是宋人的“象生”。“象生”的意思有点像我们的象形文字吧,是取其意象,取其物的精神精髓,而不是真实的模仿。
著名学者扬之水老师曾专门讲述宋人爱花对两宋金银酒器造型与纹饰的影响。亭哥从扬老师的文章中获益匪浅,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发现很多种花口盏,觉得都很漂亮,宋代花口盏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品貌,一种不脱离实用性,且依附在器物上的审美形式。
“而艺术又是美的事业,美(艺术)本身充满了一种自我规定的特性,它没有任何目的的关系,没有任何预期的功利,而是评论着对自我描述的喜悦和快乐。”
——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
我觉得伽达默尔的这段对于美的理解用在对宋代花口盏的理解上挺恰当的,如果一定要给花口盏一个目的,我想或许是为了愉悦宋人的生活。其实,无论是哪一种花口,其规律都在于花口所选择的花朵的花瓣特征形状,宋人的设计理念中暗含的文化寓意渗透到生活中,花口盏的造型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最后超越生活,使花口盏的文化功用逐渐超越生活上升到精神的美学层面,而且宋人的设计理念是很人性化的,这种“审美艺术+生活实用”的结合表明宋人的生活理念已经非常成熟,在利用实物造型时,取其精华,并把造型加以改良,使之适用于生活,形式上也更具有审美意味。
五代 耀州窑青釉花形盏 | 2019年北京保利拍卖
成交价:207万 人民币
为什么叫花形盏呢?因为它整体看上去像一朵花,起伏有张力,耀州窑的纹饰素以刀刀如泥、雕刻有力著称,这五瓣花口比例均匀一致,压楞清晰犀利,特别有视觉冲击力,表现出耀州窑“深刻”的精髓,绿油油的釉面饱满莹润,活脱脱一枝真花。
这种盏放到现在还是挺少见的,苏佳拍卖上有一些记录,但为数不多,普通市场上更难见到了,我在肉庄年前的百万大拍上见过这种盏,肉庄的这件花形盏是影青的,做的也是灵巧通透,看着像花瓣一样,因为少见,所以印象深刻,因为好看,所以念念不忘。
北宋 影青花形盏 | 肉庄百万大拍拍品
花型盏在古代挺常见
后来我找了很多资料,发现我实在是太少见多怪了,这种花形盏在五代至北宋时期其实并不稀奇,不信给你看几张古代的墓葬壁画。这些壁画都是记载当时的一些生活场景的。里面就出现了好多花形盏。
阿鲁科尔沁旗宝山一号辽墓壁画 食具
阿鲁科尔沁旗宝山一号辽墓壁画中的桌几上放的是碗盏一类的器物,其中有两件是典型的花形盏,看这阵势,应该是用来盛酒的。
内蒙古敖汉旗四家子镇闫杖子村北羊山辽墓壁画《敬酒图》| 敖汉旗博物馆藏
辽墓壁画《敬酒图》中,主人做在凳子上,仆人端着盘盏进酒,仆人托的正是一个花形盏。还有《宣化辽墓》中的壁画,这幅画中有梅瓶,正在温酒的执壶,碗盏等,这是个典型的仆人上酒的场景啊,桌上摞着三个花形盏,花形盏的应用场景是不是很直观呢。
《宣化辽墓》局部图
不过也不能说花形盏就一定是酒具,装茶合不合适呢?反正我觉得不合适,因为宋代喝茶一般是要“斗”一下的,就算不斗也是要打茶的,用花形盏打茶,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嘛~
你觉得花形盏装茶合适吗?可以给我们留言探讨哦~
工艺制作难度不允许它低调
耀州窑的这只花形盏看着漂亮,工艺肯定也比普通的盏工艺复杂,没错,它 体现了耀州窑在五代北宋时期的胎质和制瓷工艺的高峰。否则,十面灵璧山居那只耀州花形盏咋就能拍出200多万呢?贵肯定有它贵的道理。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那个年代能做出一只形制规整、几乎无暇的花口盏其实是很难的,这还得从人家的硬实力说起,这种花型盏在北宋时期非常受欢迎,它的纵深筋线是用竹刀在素坯上压楞,而后再上釉烧造的,压楞浅了,造型没有张力,不生动,压楞深了容易产生窑裂,且烧成后还会呈现出不规则、或歪斜等缺陷,而且如果压楞时力度没掌握好,还会造成压出的凹楞深浅、宽窄不一。就是说,花型盏要想烧得好,得从素坯本身的柔韧度、压楞的力度、上釉及入窑烧造等全过程把握好火候,才能成就一只高雅的花形盏,这对整个烧窑团队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唐 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 | 《花舞大唐春》
其次,花型盏的口沿和杯壁转折处理都比较夸张,造型饱满有张力,说白了是在模仿金银器的效果,金银器的延展性效果非常好,而且易于捶打造型,只是,金银器越捶打越薄,容易变形,如果间隔一段距离压楞一下,将整个面积分割成小块区域,就增强了金银器的抗变形能力,陶瓷工匠们挖掘到了这个点,将其融入到陶瓷器的装饰艺术当中,开发了一种新盏的样式,这种“文创”一下子开发了陶瓷盏的新领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但实际上,花形盏也没什么特殊的用途,和大多盏的用途一样。只是它,更好看。
风格不同 花样百出
花形盏拼的是什么?拼成本?拼工艺?宋人其实是不care这些的,他们又不差钱,花形盏拼的其实是颜值。刚才讲过,成就一只好的花形盏不容易,费工费力还不一定有好结果。有趣的是,花形盏虽然在很多窑口都有生产,但做出的花形盏风格不一而论。但要说哪种更好看呢?还真的很难说。 这和每个窑口的审美理念和现实条件相关,各个窑口都是针对自己的产品特点和受众人群进行产品迭代的,在那个时代,窑口之间的关系有点像百家争鸣的状态。
定窑
比如在压楞的纵深关系方面,定窑的花型盏压楞就比较浅, 耀州窑的压楞纵深就很深,浅显的压楞也与定窑器物的“薄”有关,薄薄的胎泥适合温柔的处理方法,加上有的定窑器物采用覆烧方法进行烧造,如果压楞太深,容易烧裂变形,而且,定窑的器物胎质白皙,稍微一点光影,就可以把 浅浅的压楞凸显出来,因此,定窑的凹楞线就像它的纹饰一样,柔和流畅,含蓄优雅。
《宣化辽墓》局部图
《宣化辽墓》中出现的花形盏没有很明显的压楞,但突出了花形的口沿,那只拍了 1.47亿 港币(约合:1.35亿 人民币)的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就有着柔美的压楞筋线,整个碗含蓄内敛,犹如汉堡包的梨花(我词穷了,百口莫辩它的美)
北宋 定窑划花八棱大碗 | 2014年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1.47亿 港币
《韩熙载夜宴图》里也有花形器,只是它不是盏,更像是盘碗一类的,底足有卧足也有高足。但这些具体的细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类花形器饱含宋人的审美趣味,它们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不仅实用,而且美观高雅,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讲究。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图
韩熙载先生家中的宴席就有这类花口盏,刚才提到的很多五代时期的墓葬壁画也有这样的绘画描述,可以想见这种花型盏在当时主人家的使用场景和美观程度。
北宋 定窑叶状碗 | zetterquist藏
北宋 白釉莲瓣高足杯 | 2020伦敦苏富比
成交价:0.882万 英镑
耀州窑
耀州窑的棱线就和细腻的定窑花型盏不同了,它的瓣刻的更深,和它的纹饰一样,刀刀如泥,深刻有力,线条也更加“壮硕”,胎泥的厚度和柔韧性也使得它能做出六曲、八曲、十二曲乃至更多“曲”。
五代 耀州花口碗(十曲) | 2020年香港佳士得
成交价:23 .75万 港币
五代 耀州花口碗(十二曲) | 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藏
龙泉窑
还有龙泉窑,我们大家都知道龙泉的莲瓣特色很知名,莲瓣碗、莲瓣盘等等,在花型出筋上,龙泉窑也根据自己的莲瓣特色发明出莲子杯,结合自己独有的厚润的玉质感,龙泉青釉的莲子杯小巧玲珑,温润莹厚,让人爱不释手。
南宋 官式龙泉窑青瓷葵瓣形碗| lally藏
南宋 龙泉青釉莲子杯| 2019年纽约佳士得
成交价:6.5万 美元
融观念与艺术于一身
宋人爱花的表现有很多种,但无疑,花形盏是表现之一。宋代倡导格物致知的理学观念,主张从自然中体悟天理,并将这些道理应用在日常修养和做事之道中,宋人爱花悟花,他们将对自然界中的“花”的体悟融入艺术制作当中,其实是一种抽象艺术思维在实用器中的表达,他们将观念也就是对自然的美好感悟融入生活之中。
梨花| 百度搜图
古代匠人让我感到牛逼的一点是,他们会把艺术和观念融在当时的顶尖科技——陶瓷中,陶瓷又是当时最为普遍的生活实用品,这比起当代很多架上绘画或装置艺术中艺术家想阐释的艺术观念,无论从传播广度还是传播深度上来讲,都要成功的多。当时古代的匠人们学历并不高,属于社会最底层的创造者,他们无法像文人一样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著作,更无法借由文字和思想传播文化和艺术理念,但他们却把艺术灵感落实在日用其器上,这些刚需物品有的不仅在中华大地上传播,还会漂洋过海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美学魅力,这实在是古代工匠集团的过人之处。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搜集到的一些花形盏的器物合集。顺便提一下,我觉得这只200多万的耀州青釉花口碗暗示了我们一个小秘密,就是耀州窑的东西目前还处在低洼期,未来还是很有潜力的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