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轶事与曼生壶(上)

论官衔,他只做到了七品县令,

论制壶,他也不会。

但他一身才华,

设计诸多紫砂壶式,

引领了紫砂文人壶的风潮 ,

成为了紫砂界的不朽传奇。

这个人就是清朝文人陈曼生

喜爱紫砂壶的朋友对“曼生十八式”一定有所耳闻,

十八在古代是虚数,

用来表示数量多的意思,

其实曼生壶远远不止十八把。

陈曼生轶事(上)

(一)

1768年,大清朝乾隆三十三年。这是个平静的年头,人们都沉浸在盛世的靡靡之风中。

就在这一年的浙江钱塘,一户落魄的书香门第里,陈曼生“闪亮登场”了。

然而陈曼生从命运手中,抽到了一手烂牌。他少年丧母,父亲迫于生计,只得远走他乡谋生。

陈曼生和弟弟被送到了江南士族的外家亲戚生活,他们对陈氏兄弟照顾得很好。

曼生十八式

石铫提梁

张得一铭刻   周萍制壶

舅舅们更是很早就聘请地方名士为塾师,让他们开蒙读书,使他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广泛涉猎诗文书画。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那个年代学子的终极追求。对于天资聪颖的陈曼生来说,此时的前途,看起来无疑是一片光明的。

那么,从此以后陈曼生就能像小说男主角一样,一路逆袭,走上人生的巅峰吗?

大量的事实证明:命运的上升乃至阶级的跨越,其过程必然是曲折的。

曼生十八式

匏 瓜

张得一铭刻   周萍制壶

(二)

漫漫科举路,让很多人留名青史,对更多的人来说却是条“死”路,白头赶考翁,大有人在。

不过,若你真的才学拔群,比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考试,倒是有一条路可以“曲线救国”。

那就是copy“诗仙”李白的路线。先去四方游学,拜访先贤,结交同道,搏取江湖文名后,再筑巢引凤,那时入朝当官,就容易多了。

陈曼生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曼生十八式

扁 石

张得一铭刻   周萍制壶

(三)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办事。陈曼生虽然家道中落,但他的爷爷却着实有些来头。曼生的爷爷叫陈士璠,工书法,尤精小行楷,是乾隆朝的名士。

陈曼生知道,爷爷陈继善与乾嘉年间的士林“大神”袁枚是总角之交,两家有着世交之谊。

于是,陈曼生在初出道的头几年游学中,曾经五次去江宁小仓山下的随园,拜访并求教于袁枚。目的自然是希望袁枚能有所提携。

曼生十八式

笠 荫

张得一铭刻   周萍制壶

(四)

34岁时,陈曼生终于如愿以偿,受荐参加贡试,得以拔贡,次年又入京应试,又夺一等,被分发广东任候补知县。

拔贡是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

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曼生十八式

柱 础

张得一铭刻   周萍制壶

很多时候,我们站在命运的转折点,却还以为只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

这时的陈曼生,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不由得回想起了当年第一次敲响袁府大门时的忐忑,暗自庆幸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正是袁枚的提携,让自己打入了高层次的西湖文化交际圈,因此结识了一班喜欢诗书画印的同道好友。

尤其是是江凤彝、何纪堂这两位挚友,联袂向山东学政的阮元举荐自己,让自己成为阮府幕僚,这才让自己有了今天成为“备选”官员的资格。心中顿觉,命运还是垂青于我的。

曼生十八式

横 云

张得一铭刻   周萍制壶

(五)

然而,命运就像大海一样瞬息万变。每个人都是命运大海中的浮萍,浪来,沉;浪去,浮。

在入京应试的次年,35岁的陈曼生,先是痛失长子陈宝云,再是父亲陈京因病离世,继而后母又撒手人寰。重孝在身的曼生,与当官的机会失之交臂,空有“候补”资格,却一官难求。

此时的他只觉得上天不仅仅是给他关上了一道门,还要把窗户都堵死。

他痛苦之极,写诗叹息道:“南经岭海北幽并,愁听黄河呜咽声。万里封侯应让尔,可怜骨相是书生。”

他终究是失意的。

曼生十八式

天 鸡

张得一铭刻   周萍制壶

(六)

纵然他勤勉好学,纵然他诗文出众,纵然他妙手丹青,纵然他为人诚恳,但他依然只是个落魄文人。

自古以来,入幕之人大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也正是因为腹有才学,所以往往不甘心就这样仰人鼻息地度过一生。

陈曼生当然也不甘心,他的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藏在深夜的每一声叹息与每一个辗转里。

曼生十八式

合 欢

张得一铭刻   周萍制壶

好在,还有茶。

纯香馥郁的茗茶,既解酒困,又醒诗魂。给陈曼生愤懑的内心注入了特别的安慰。由茶及壶,他自然也爱上了紫砂壶。

即使细微如蝴蝶振翅,也能煽动千里之飓风。

此时的曼生绝对不会想到,命运已经替他安排好了另一条路线,日后他会因此爱好,而开创出一代紫砂新风。

真正让他留名千古的,是紫砂。

(待续……)

曼生十八式

半 瓜

张得一铭刻   周萍制壶

文章转自紫砂壶文化
(0)

相关推荐

  • 陈鸣远紫砂壶的分类与鉴别,看看家里有没有,值钱呢

    陈鸣远,紫砂历史三大转折点人物之一,其他两位是邵大亨和陈曼生.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他是清朝初期的紫砂壶大师,继时大 ...

  • 时大彬紫砂壶的奥秘!

    时大彬对紫砂壶艺所做的最 大贡献在于,从他开始,紫砂陶艺中"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技法(用木质工具拍打紫砂泥料使之成为泥片状,然后用泥片圈成圆形器身或把泥片切割 ...

  • 陈鸣远紫砂壶的鉴定知识

    陈鸣远的作品虽说都是花货,但是造型相对来说都比较朴素儒雅.当时陈鸣远与文人雅士交往过甚,境界技艺都偏文雅风,所以你看他的作素带壶都有一番清逸风范. 陈鸣远,人如其名,他的一声长鸣,划破清初宜兴的晦暗天 ...

  • 时大彬紫砂壶从何而来

    紫砂发展至今,名人能匠数不胜数,其中时大彬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首创紫砂调砂法制壶,确定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开创方形.圆形等紫砂壶造型的经典壶式造型,可以说在制壶方面,取得了相当卓 越的成就. 时 ...

  • 你还在为鉴定陈曼生紫砂壶而烦恼吗

    紫砂因其素雅端庄.泡茶存香的特点,广受文人喜爱,而到清时陈曼生,更是以书刻不少妙句壶铭书刻壶身,使得文人壶之名广为人知. 曼生虽为君子,但也并非超凡,亦为性情中人,更何况自古文人多风 流,曼公同样也风 ...

  • 陈鸣远紫砂壶到底有没有价值

    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 ...

  • 如何辨别陈曼生紫砂壶外表特征及陈曼生紫砂壶如何鉴定

    陈曼生之后,紫砂壶大师辈出,代代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但是所有的大师,他们遵循的制壶工艺,主要都是时大彬和陈鸣远这两人规制的.他们制壶时的所有奇思妙想和艺术想象力,无一不以陈曼生为精神导师,从他身上吸取 ...

  • 陈鸣远紫砂壶的分类与鉴别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日渐火爆以及百姓艺术欣赏水平与养生意识的逐步增强,兼具艺术收藏价值与保 健功效的陈鸣远紫砂壶逐渐成为众多藏家的心头挚爱. 陈鸣远是清朝时期的陶艺家,具体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时期的 ...

  • 如何鉴别陈曼生紫砂壶?

    陈曼生,也就是清代篆刻家陈鸿寿(1768-1822年),他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卒于道光二年,浙江钱塘人,字子恭,号曼生.陈鸿寿是浙派篆刻"西泠八家"之一.曼生在嘉庆十六年任溧阳知县 ...

  • 浅谈陈曼生紫砂壶鉴定知识

    陈曼生天资豪爽,本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加上多年游幕,使他养成了学以致用.讲究实际效果的为学之道.他厌烦治学繁琐"到家"的心态,与嘉庆时代埋头钻研古奥经学的士林风气格格不入.他曾经讲 ...

  • 你要买陈曼生紫砂壶吗?怎样了解陈曼生紫砂壶的优劣?

    传世"曼生壶",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q ...

  • 陈鸣远紫砂壶

    陈鸣远,紫砂历史三大转折点人物之一,其他两位是邵大亨和陈曼生.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他是清朝初期的紫砂壶大师,继时大 ...

  • 知其所以然:如何辨别时大彬紫砂壶

    "时壶"诸款俱足,就是说他制的壶都 有"大彬"或"时大彬制"的刻款.据说 最早是请书家在壶上题写,然后自己用竹刀刻出,后期受到董其昌.陈继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