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老村涝池情悠悠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老村涝池情悠悠

甘肃  田雪梅 

小时候,坐落在村西头的涝池是我和伙伴们的乐园。

春天,农事忙,我们在涝池边用勺给桶子舀满水,和伙伴们一人一头抬起扁担,中间的水桶晃晃悠悠,“吱嘎吱嘎”的声音洒在涝池和田间的小路上,谱成了一曲悦耳的歌谣。

夏天,浇庄稼时,沟渠里的水灌满涝池,涝池里的水被风吹皱,波光粼粼,明晃晃的,似一块椭圆形的梳妆镜。四周丰美的水草随风摇曳,给它镶了道绿茸茸的边。白蝴蝶左飞飞,右飘飘,累了,立在草尖上荡秋千,翅膀一闪一闪。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浅水处的蝌蚪撒着欢儿,我们蹲在水边上,挽起衣袖,挽起裤腿,伸手抓蝌蚪。涝池边上的那块大青石成了我们天然的案板,我们挖上泥巴在青石上做泥月饼。团一团泥巴,团呀团,待软硬适中后,用手掌按平按圆,上面再放一层,一层摞一层,到五六层,上面放一个稍小一点儿的,用芨芨勾呀勒呀,画棵树,画只兔,便是从大人口中听来的桂树玉兔。比起千层状的泥月饼,大家更热衷于做花瓣状的,底层把泥巴团得光溜溜,按成薄薄的,扁扁的圆饼,把泥搓成又细又长的条条,两头对折,折成花瓣状,一个挨一个放一层,上面依次放,层层叠叠、惟妙惟肖。

大青石还是我们佳作的展示台,我们用泥巴捏各种小动物,咧嘴叫的青蛙,蹦蹦跳的小兔,发愣的小麻雀,呆头呆脑的黑甲虫……捏成四不像了,把泥重团一遍,再捏,捏丑了,在嬉笑打闹中再团再揉再捏。等捏好了,一一摆在上面,等风吹干,个个栩栩如生。

秋天,农忙季节,我们小孩们牵着马缰绳来饮马。马喝一会儿水,盯着清凌凌的水面出一会儿神,仿佛在欣赏水里自己美丽的倒影。马蹄试探着往前走,在深一些的地方再开始喝。原来马儿也感受到涝池的水清凉,是避暑的好去处。马饮足了,就在涝池边上啃青草,我们捡起石子打水漂。“嗖嗖”几声,石子连着跳跃好多下,在水面上溅起一圈圈涟漪。水上漂过的石头恰似一只只蜻蜓点水而起,轻盈优雅;似一群身轻如燕的舞者在水面上曼妙起舞,翩若惊鸿;又似一位武林高手踏着凌波微步,飞驰而过,敏捷迅疾……我们乐得叫啊,跳啊,欢声雷动,把水面震得泛起阵阵波纹。缕缕轻风拂过,水的清凉、野草野花的清香便扑面而来。

冬天,凛冽的寒风吹着涝池的水冻得结结实实,涝池成了我们天然的溜冰场。我们穿着妈妈做的新棉窝窝,手上套着棉手套,个个欢天喜地。一到涝池,早忘了脚上的新棉窝窝不能弄脏。大家把棉手套上的细绳往脖子上一挂,手套往背后一挽,开始热火朝天的滑冰游戏。单个滑的,侧身、半蹲,灵活自如地变换着花样;有找块光溜溜的石头,坐在上面“噌”地一下滑得老远,一不小心,摔个四仰八叉;有“开火车”滑的,前面的“火车司机”站着,后面的人手拉手蹲着,“火车司机”“呜呜”地开动了“火车”,“车厢”跟在后面缓缓滑动起来。大家的脸儿冻得红扑扑的,鼻子冻得红扑扑的,但大家乐此不疲。大人们拉长调子呼唤:“吃饭啦!”悠长的声调在空中回荡,我们玩得舍不得离去,常常忘了回家,忘了吃饭。

家乡的涝池似一位长者,慈祥地看着我们长大。一年四季,它毫不悭吝地把一切都奉献给我们。我们长大了,离开了老村,它依然默默孤寂地坚守在村子的西头,水时少时多,有时以至干涸。

老村的涝池承载着我们童年的美好记忆,也联结着那份悠悠的故乡情。

田雪梅,甘肃金昌人,培训机构老师,曾有拙作发在报刊杂志上。

附:【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陈彩洁

友情提示

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0)

相关推荐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三:村容村貌/轩诚清读(第487期)

    轩诚浅语: 张妥者,西安北城一小民也,江湖之中人称妥叔.妥叔祖籍山西,自幼年便居西安北城,被著名作家张敏称为"最值得期待的用文字创造大北城历史之人".我们每周三,会连续刊发妥叔的系 ...

  • 【十三爷】 / 王丙权

    <十三爷> 作者  /  王丙权 多少年以来,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经常是一年四季难得回家一趟.在打工的日子里,心情不免随着工作状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喜优皆有.喜时心情激荡欢乐无比,非常想把 ...

  •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龙塘湾/程勇

    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庄,夏天的早晨,当村前的人家早起打了一个哈气时,村后的就感觉到了一阵的热浪,还间杂着隔夜的口气.村里只有十余户人家,主要以梁姓为主,还有其他的一些姓氏,但与梁姓相比,也只能是小 ...

  • 【文学艺术】高恺:《老坟》演绎之(三十一)遛马

    [内容提要]夏文每天给枣红马拌三四槽草料,饮三四回水,刷一次毛,下午便牵着枣红马出咧村去.一出村夏文便拽着马鬃跨上枣红马的背,双腿紧紧的夹住马的肚子,拽住缰绳和马鬃,打马飞奔.光滑的马背上没有马鞍,并 ...

  • 胡根庆//我和王艺华贾菊兰的故事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我和王艺华贾菊兰的故事 稷山 胡根庆 去年六月的一天上午,我得知关家窑村地区蒲剧团演戏,我想,王艺华贾菊兰二位梅花奖得主一定前来演唱,于是我立即打电话约薛文法前去观看. 薛文法得 ...

  • 【滋水 · 散文】贺养初:故乡变得让我陌生起来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53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故乡变 ...

  • 【美丽大荔】张家涝池

    张家涝池 文/田冬泉 张家涝池位于张家主村道偏东,在张家水站的旧址上重新修建而成.涝池面积不大,地理位置相对比较优越:南临主村道,东西为村民住户,北有面粉加工厂,是张家村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现在成了 ...

  • 【滋水 · 散文】胡艳: 白鹿原上孟村是我家

    白鹿原上孟村是我家 文/胡艳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初秋薄凉,夜虫鸣啾,静夜已深,此时的我无眠,把眼睛投向窗外,城市的夜空是灰亮的,可以看得很远,我的思绪在夜空中漫游 ...

  • 「年度散文推荐」武建维|汾河古渡

    作者简介 武建维,山西省古交市人,供职于山西省西山煤电公司.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古交市作协副主席,古交市诗协会员,西山文联会员. 汾河古渡 古交市河口镇河口村,紧靠汾河.汾河在古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土 豆 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土 豆 情     内蒙古   张梓筠  仿佛我从一生下来,就和土豆有着命中注定的情缘.因为我出生不足月,父亲怕我活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龙多村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龙多村 重庆 文贵杰  一 "潘家湾的土,合坎院子的田,李家湾的豌豆.胡豆不需放油盐.&q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坍塌的老房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坍塌的老房 山西 王满堆 我的老房是三间两层坐南朝北的石头小楼,不知是哪辈子修的.听奶奶说过,自己嫁过来时就住在这房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汪曾祺纪念馆四周老邻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汪曾祺纪念馆四周老邻居  江苏  杜国富  汪曾褀走了. 汪曾祺纪念馆建起来了. 汪曾祺纪念馆四周老邻居一个看不到了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陈总兵庄村的传说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陈总兵庄村的传说    江苏 陈维忠  在高邮城东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陈总兵庄村.这个村庄建于明朝,有着悠久的历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你们伴我长大,我陪你们变老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你们伴我长大,我陪你们变老     天津  周璇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心底深处珍藏.那是属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老家老院老房子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老家老院老房子    山西  李荣福 人一老,便一切与老攀上了关系.聚在一块,常有人问,老李,你老家是? 我的老家,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山东  赵金雷 小时候,没有走出过大山,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村里的每一个地名,都是我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一宫旧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一宫旧事 天津  李英 为了写好<一宫旧事>,星期日上午11:00时一下课,我从老年大学立即乘车,直奔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