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尾状叶(S1段)贴近下腔静脉的肿瘤,微波消融一样能搞掂
微波消融技术作为热消融技术的一种,近年来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实体瘤的治疗,特别在肝癌的治疗中更是撑起了非手术治疗的半壁江山。针对肝上<3cm的病灶,可以取得与手术一样的效果,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但是微波消融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针对病灶位于膈顶,贴近下腔静脉部位的,常常被视为禁忌。
微波消融的局限性是否真的如此?非也!所谓艺高人胆大,肝脏复杂部位的肿瘤微波消融照样能搞掂。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S1病灶经微波消融后达到彻底灭活,解决了患者的心头之患。
从MRI增强影像上来看,S1的病灶具有活性,紧贴下腔静脉。治疗方案有建议手术处理的,有建议粒子植入,有建议微波消融,也有建议纳米刀消融。因为患者不愿意再次手术,因而排除了手术这一治疗方式。患者想一次解决S1这一病灶,消融与粒子都是候选的方案之一,最终还是选择微波消融。原因有二,一是主治医生对于这个病灶的处理有较大的把握,二是需要考虑费用的问题,毕竟纳米刀需要消耗大把的银子,经过多次治疗后,囊中已不宽裕。
虽然对主治医生极度信任,但在复查的影像报告出来以前,患者的心里还是不踏实的。
这个肝尾状叶S1段的病灶经微波消融后达到了非常理想的状态,病灶没有活性,也没有对下腔静脉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治疗取得了圆满成功。
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都是属于热消融的范畴,利用高温使靶区的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直接烫死了肿瘤细胞。高温同时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反应带,从而减少或阻断肿瘤血供,防止肿瘤扩散。
消融后短时间内消融区周围有环形强化环存在,这通常是由于正常组织对热损伤的生理反应,这种强化环的特征是比较均匀,边界清晰,大约持续一个月后会消失 。
MRI增强扫描可以准确的评估消融是否完全,是否有病灶残留。理想状态下,消融区为完全凝固坏死时,在T1WI序列图像上呈等或高信号,在T2WI上为低信号(受热损伤后组织脱水所致),增加扫描坏死区不强化,早期因为需要有安全边界体积增大,随后体积会逐渐缩小 。
对于贴近下腔静脉的病灶消融是否可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据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翟博主任介绍,贴近下腔静脉的病灶并不是微波消融的禁区,下腔静脉快速的血流以及对安全距离的把控,微波消融能很好的处理此类病灶的。所谓会者不难,不会者难。
微波消融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肿瘤非手术治疗的重大进展,具有热效率高、快速升温、高温热场较均匀、凝固区坏死彻底,受血液影响因素小等特点 ,在肿瘤的局部治疗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