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籍三国名人:埇桥区四人,萧县三人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在汉末三国时期隶属于豫州刺史部,当时被称为沛国。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的宿州市籍三国名人共有七人。其中,埇桥区四人,萧县三人。

在埇桥区的四位名人当中,有三位效力于曹魏集团,一位效力于东吴集团。效力曹魏集团为武周和史涣。武周,字伯南,汉末九江郡太守武端之子,曹操歼灭吕布、占据徐州后,将武周任命为下邳县县令,数年后又将其晋升为护军。不过,武周与曹魏名将张辽的关系非常恶劣,张辽一度要求刺史温恢以胡质接替武周的职务。幸亏胡质及时出言劝说,张辽才意识到自己的莽撞,主动向武周道歉,二人的关系这才变得缓和。曹魏帝国建立后,武周担任过侍御史光禄大夫等职,被封为南昌侯,卒年不详。

另一位埇桥区名人史涣是曹魏早年的一员悍将。史涣,字公刘,少年时期以任侠之风闻名。曹操在陈留起兵对抗董卓时,史涣以门客的身份跟随左右,担任过中军校尉一职,随曹操转战中原。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史涣奉命征讨屯兵射犬一带的睦固。经过一番激战,史涣斩杀睦固,逼降河内太守缪尚。官渡之战打响后,史涣曾与曹仁一起拦截并烧毁袁绍的运粮车,沉重打击了袁军的士气。在随后的数年间,史涣又参加了平定河北之战及远征乌桓之战,于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病逝。

第三位效力曹魏集团的埇桥区名人名叫朱建平,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奇人。朱建平早年受到曹操征召,担任过郎官。曹丕久闻朱建平精通相面之术,便将其请到自己府中,让朱建平给在座的几人看相。后来的结果证明,朱建平的相面之术非常精准,他也因此被誉为三国时期与管辂齐名的两大神人之一。

效力于东吴集团的埇桥区名人分别名为楼玄。楼玄,字承先,曾在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过监农御史。孙皓登基后,楼玄转任散骑常侍,后来又担任了会稽郡太守、大司农、宫下镇禁中候等职。楼玄性格刚直,多次对孙皓提出劝谏。没想到孙皓却恼羞成怒,下诏将楼玄及其家人流放至交趾。最终,楼玄自尽而亡。

萧县的三位名人来自薛氏家族,分别为薛综、薛珝和薛莹。薛综,字敬文,生于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早年通晓经学,后来随家人避祸交州,师从汉末大儒刘熙。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薛综被孙权征召为五官中郎将,不久后又担任过合浦、交趾两郡的太守。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薛综随东吴名将吕岱一起征讨九真郡。战斗结束后,薛综返回京城担任谒者仆射。在死后的数年间,薛综历任长史、贼曹尚书、尚书仆射、选曹尚书、太子少傅等职,于东吴赤乌六年(公元243年)病逝。除了是一位东吴名臣外,薛综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他是三国时期的大儒,著有《私载》、《五宗图述》、《二京解》等著作。

薛珝和薛莹均为薛综之子。薛珝,字道玉,历任五官中郎将、将作大匠、威南将军、大都督、交州牧等职,曾多次奉孙权之命出使蜀汉,对于蜀汉后期的衰落有深刻的了解,并作出了蜀汉即将亡国的预测。薛莹,字道言,曾在东吴后期历任散骑中常侍、光禄勋、太子少傅等职,后遭到孙皓的迫害,被流放至广州。东吴灭亡后,薛莹被西晋任用,担任过散骑常侍一职,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以七十五岁高龄病逝。

参考书籍:《三国志》、《晋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