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秀山庄——别开生面,独步江南

“环秀山庄假山匀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

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读李杜,

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一页。”

——题记(陈从周)

三月

趁着天气晴朗

阳光明媚

趁着天空的云卷云舒

一季的葱茏

趁着梅雨季节还没来袭

约上心灵

带着文字

与环秀山庄邂逅一场流火的浪漫

采收春日满笺的繁华

造访环秀山庄之先

已听过许多议论

苏州园林大体一致

去一个即可

但园林大师陈从周曾说

造园之学

主其事者须自出己见

以坚定立意

出婉转之构思

无我之园

即无生命之园

带着这样的想法

走进了环秀山庄

从正门进

经过一径院落

由三面围廊和硬山顶建筑厅堂组成的四合院

其中硬山顶建筑厅堂为“有榖堂”

中央有两棵大树

东为玉兰

西为桂花

寓意金玉满堂

到达正厅

正厅门外即是花园

花园主景即奇石

人处正厅透过花窗观石

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步入花园观其庐山真面目

有种豁然开朗的惊叹之感

假山山体以大块竖石为骨架

叠成垂直状石壁

收顶峰端

形成平地拔起的秀峰

峰姿倾劈有直插江边之势

好似画中之斧劈法

假山后面有小亭

依山临水

旁侧有小崖石潭

借“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之意

故取名“半潭秋水一房山”

环秀山庄西面是秋山,

临池石壁上刻有“飞雪”两个字,

但因飞雪泉年久淤塞,

后人巧用其地作为大假山山涧的源头。

山涧中有险巧步石,

雨后瀑布奔流而下,

进入池中和主山山腹。

园景以山为主

池水辅之

建筑不多

园子虽小

却极有气势

清代大师戈裕良

在如此有限的空间里

将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作为园中主景

山势整体合一

以势取胜

有“虽为人作

宛自天成”之妙

环秀山庄需要认真品味

虽位于城中

但繁华的背后是空灵

是平和

是宁静......

(0)

相关推荐

  • 姑苏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的景德路上,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晋代,是王氏兄弟舍宅的景德寺.历代多为官吏.学士宅院,屡有兴废.直到清乾隆年间成为大学士孙士毅的住宅后,其后代于嘉庆十二年邀请叠山名家戈裕良重构此园 ...

  • 独步江南|感知光阴,冬去春来

    感知光阴,冬去春来 文:独步江南     主播:锦瑟蝶梦 风轻云淡,气静心闲,拂去心头的落尘,远离繁华与喧嚣,让思绪在寂寞里游走,在过往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迹,或许只为于无声处倾听难舍的天籁之音,在适合 ...

  • 独步江南的旅游日记

    一.<岁月悠悠> 阴郁的天空,不会沉闷了闲逸的心境,只要徘徊在这山水之间,自会与一份美好的期许相逢.流浪的脚步,可以随时在天涯里驻足,走一段前世相安的路.从不在乎有没有怡人的风景,我都愿意 ...

  • 芥纳须弥 咫尺山林——环秀山庄的叠石艺术

    造园叠山是以有限创造无限的艺术实践,简言之,就是要小中见大,有无尽之意,对中小园林而言尤其如此. "涧户若为止静,家山何必求深"(<园冶·相地·傍宅地>)," ...

  • 环秀山庄——初夏和煦阳光下的青枫

    五一假期,继续避开人潮,挑了最冷门的园子:环秀山庄. 觉得初夏的青枫仍然显得非常可爱,不似常青树的叶片那般密集,也不像柳树梧桐那样稀疏,恰到好处的黄绿色又在日光底下摇曳生姿,坐在石桌椅上沐浴着青枫层层 ...

  • 环秀山庄——精妙之园【NO.24】

    本文内容和观点皆属原创,转载或者部分转载都需联系蚂蚁景观的小蚂哥,未经允许请勿使用. 关注我们请点击上方蓝色"蚂蚁景观"分享原创文章是对小蚂哥最好的支持. 小蚂哥郑重建议看到这篇文 ...

  • 媲美环秀山庄的扬州园林小盘谷(上)【NO.83】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 随着我对古典园林的认识不断的加深,我越来越感觉古典园林是一面镜子,折射了社会的历史,也影响着当今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书本上的历史人物,人中的龙凤和园林产生了关系,如果你也对古典园林 ...

  • 媲美环秀山庄的扬州园林小盘谷(下)【NO.84】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上期给大家解释了"小盘谷"的意义,只是一个前菜,真正的主菜现在开始哦~ 布局形式 从平面上看小盘谷的结构十分清晰,西面是一个五进的宅院,东面是园林,宅院和园林见 ...

  • 假山之珍 独步江南

    "造园者不见此山,如学诗者未见李杜" 这是陈从周先生对环秀山庄的评价 半亩之地,却有尺幅千里的气势 --环秀山庄 说到环秀山庄,最值得一说的便是假山 著名古建筑和园林专家陈从周称誉 ...

  • 他素有“江南第一竹”的美誉,画竹子独步画坛

    他素有"江南第一竹"的美誉,是我国近现代被遗忘了的画家,被人们称为当代徐渭,他画竹子独步画坛,我国近代著名画家,以擅长墨竹和花鸟著称,他便是黄叶村先生. 曾经在一次画展上,有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