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典草书,大饱眼福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唐 李白《上阳台》帖

在各种书体当中,草书最能表现书写者的个性,所以前人曾有“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的说法。

草书早在秦汉之际即已产生,是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说文解字》中即有“汉兴,有草书”的记载。创造草书为的是“趣急速”,“用以赴急”。

宋 黄庭坚《诸上座》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1、章草

章草始于秦汉年间,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它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唐朝张怀瓘称章草为“即隶书之捷”。

章草的名家名作:

(1)三国时期吴国皇象的《急就章》

(2)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3)东晋王羲之的《豹奴帖》

(4)明代宋克的《急就章》

2、今草

今草又叫“小草”,始于汉末,是人们适应隶书向楷书、行书发展的趋势,根据书体变化带来的字体形态上的变化,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从而形成的一种更加自由简便的草体。

今草的名家名作:

(1)东汉张芝的《冠军帖》

(2)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

(3)东晋王献之的《中秋帖》

(4)唐代孙过庭的《书谱》

(5)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

3、狂草

狂草又叫“大草”,特点是: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字形变化繁多。狂草形成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至此,草书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狂草的名家名作:

(1)唐代张旭的《古诗四帖》

(2)唐代怀素的《自叙帖》

草体运动感很强,书写时减损笔画,多纠连,字与字间、行与行间打破简单的整齐一律,讲求欹正、疏密、虚实、藏露……草体的笔画将提顿、缓急、轻重、干湿、浓淡等发挥到极致。

怀素《圣母帖》

对于草书笔画的不可替代性,在此引用一段话,乃是刘熙载所说:“移易位置,增减笔画,以草较真有之,以草较草亦有之。学草者移易(音叶)易知,而增减每不尽解。盖变其短长肥瘦,皆是增减,非止多一笔少一笔之谓也。”

须知字形增减笔画,还只属外部形式的变化;而“短长肥瘦”的增减,关系到风骨与神气,一切个性特征皆从此生长、分野。

怀素《自叙帖》

发展到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无论书法家们创作草书还是人们欣赏草书,“认字”已不是最主要的目的。书法家从事的创作活动,亦非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是“艺术创造”。他们通过草书创作抒情达意,表现自我,表现心灵深处最强烈的感悟,来反映人文精神,展示时代风貌。

历代经典草书作品

东晋 王羲之《长风帖》(临摹本)

东晋 王献之《江州帖》

东晋 王献之《疾不退帖》

东晋 王献之《消息帖》

东晋 王献之《省前书帖》

东晋 王献之《近与铁石帖》

东晋 王献之《知铁石帖》

东晋 王献之《玄度何来帖》

东晋 王献之《忽动帖》

东晋 王献之《委曲帖》

唐 张旭 草书《心经》局部

唐 怀素 草书《四十二章经》局部

唐 怀素《草书论书帖》

唐 张旭 草书《肚痛帖》拓片

宋 黄庭坚 草书《廉颇蔺相如传》

宋 黄庭坚 花气薰人帖

宋 黄庭坚草书长卷《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卷》

元 鲜于枢 草书册页《醉时歌》局部

元 吴志淳 草书《墨法四首》局部

元 康里巎巎 草书《渔父辞》局部

明 董其昌《试墨帖》局部

明 董其昌草书《草书手札》

明 徐渭草书《草书诗轴》

明末清初 王铎 临张芝帖

明末清初 王铎草书《临阁帖》

清 傅山《草书千字文》

清 傅山 草书《临大令帖》卷局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