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谷理论:莫名对机器人产生恐惧?你并不是一个人!
声明:本文一切资料来源于网络和书籍(若侵则删),而本人非专业人士,所写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也可能会有错漏。本意为和大家分享交流,欢迎大家指正和补充,不喜勿喷,谢谢!
大家好,我是舒宜昂。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恐怖谷理论。(文章最后有我个人对文章重点的总结,赶时间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面看总结。)
或许单看名字,只能知道这是和人恐惧相关的理论,或许会认为是人在恐怖的峡谷里产生的反应所衍生出来的理论。但其实恐怖谷理论说的是人对于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仿真程度的感觉所呈现的心理状态。
这个理论由森昌弘提出。森昌弘是一位日本机器人专家,他对人类对非人类物件的感情反应做出了首创工作。他对宗教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也有贡献。由于森昌弘是一位佛教徒,所以结合佛学,写出了《机器人中的佛》一书,讨论了机器人的哲学意义,写道:“我相信机器人有佛性,他们有成为佛的潜力。”1988年他创立了日本第一个国家级的机器人制造竞赛,由此极大地推动了此后的机器人竞赛。
那么恐怖谷理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其实说的是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而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达到一个特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其负面和反感,哪怕机器人与人类只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从而整个机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觉,犹如面对行尸走肉;当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相当于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会再度回到正面,产生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
恐怖谷理论有个曲线图,纵向代表了人类的好感度,横向代表了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当机器人与人类非常相似的时候,好感度骤降。但相似程度几乎等同于人类的时候,好感度又重新上去了。恐怖谷定理就因为这个谷状曲线而命名。
恐怖谷理论不单单只说机器人,还可以扩大到了所有非人类物体,图片和影视也包括在内。想想大家平时是不是容易被人型的物品吓到,特别是在黑暗中,如果是和人类很相似的就更会增大恐惧感。在看恐怖片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恐怖角色出来的时候就吓一跳,其中一个原理就是运用了恐怖谷理论。平时甚至看到一些人型的图片或者场景都会有不适的感觉,其实这些也都是因为恐怖谷理论。
动画影视和游戏都大量的想要呈现更真实的人类形象。但是却又很容易陷入恐怖谷理论中,所以除非可以做到以假乱真,不然大多数都是处理得萌一点或者夸张一点来避免给观众带来不好的感受。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呢?原因有好几个,我们来一一分析。
1. 源自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胁迫感
这些假人犹如真人,却又不是真人,给人的感觉飘忽不定,似真似假,不知道真假的未知,让人们有了防备心。如果相似程度低,那么即使会动,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肯定那是假的。但是相似程度高,却又差那么点意思的物体,就算告诉人们是假的,也一动不动,那么让人们接近,人们也会预防着它,防止它突然动起来,吓自己一跳。
2. 当成真正的人类看待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的抗拒
这些假人差一点点的相似度,会让我们联想到一些畸形的病人,甚至是S体。面目上的怪异加上冷冰冰且僵硬的肢体,给人带来的感官就更加强烈。人会有这种反应是人的一种本能,对不好事物的抗拒,甚至是对死亡的一种恐惧。
3. 无法产生眼睛之间的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交流是人与人交流的最关键的一部分。然而这些机器人或者非人类物体眼睛是空洞的,无论是对视还是看着它们的眼睛,都无法接收到最直接的情感反馈。这种冷冰冰的感受,让人觉得恐怖,很难让人喜爱。
大家想象一下,为什么要制造出仿真人类的机器人呢?目的不就为了可以更好的融入人类社会和人类相处。非人型机器人就无法融入社会了吗?并不是的,现在社会上很多地方都用到机器人,他们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甚至取代了人类成为劳动力。
而仿真人类的机器人其实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让机器人“成为人”和人类相处而设计。比如保姆型机器人要和人类共处一室,每天照顾人类生活起居。再比如,朋友型机器人陪伴人类吃喝玩乐。这样的机器人越像人类就越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使用和被陪伴的人有更真实的体验。
如果可以把机器人真正做到和人类一样,那么机器人肯定会替换掉部分人类。什么意思呢?现在劳动力的替换相信大家已经亲身体会了,虽然都是一些非人型机器人替换。当仿真人类机器人出现,肯定会有人会用来替换身边的朋友。人际交往可谓是一门极难的功课,通过仿真人类机器人来逃避这一课题,肯定大把人在。一个可以全心全意在你一个人身上,甚至可以任你摆布的朋友,谁不想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