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陵的守护者——夔龙永州打卡记

——夔龙永州打卡记
刊发日期:2021-03-29 语音阅读:

◇张京华  杨中瑜

九嶷山远眺(网络图片)

打卡时间:距今4300年前

打卡地点:九嶷山白蘋洲

龙(雕塑)资料图片

虞舜南巡带着一帮子人,其中有两个旧臣堪称他的左膀右臂,此二人分别是:夔、龙。

《尚书·舜典》曰:“伯拜稽首, 让于夔、龙。”因为古书没有标点,所以两个人名连在一起,后人就便读成了“夔龙”,“夔龙”一词就是这样形成的。由于传说中的龙有很多种,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词来专门指某一种龙———只有一条腿的龙。

这种误会确实很深,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古籍作者的判断,他们听说之后,对之加以神化,使之变得色彩迷离。《山海经·大荒东经》曰:“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大家看看,这是一种多么厉害的动物!

与其大致时期的《庄子·秋水》篇也有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跳踯而行, 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这些资料,也是将夔描述为一足。

但这种误会被孔老夫子发现了,并及时给予纠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是这样记载的: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虁有一足。’非一足也。”

《吕氏春秋·察传》里面也有类似记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还是孔子知识渊博,他告诉了鲁哀公历史真相:“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为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虞舜的意思是'有像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了。’而不是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啊!”

帝尧去世之后,虞舜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番大的革新,针对大臣们分工不明的状况,他任命禹为司空,负责治理水土;任命弃为田畴,负责掌管农业;任命契为司徒,负责推行教化;任命皋陶为“士”,负责执掌刑法;任命垂为“共工”,负责掌管百工;任命益为“虞”,负责掌管山林;命伯夷为“秩宗”,负责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负责掌管音乐和教育;任命龙为“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

也就是说,夔是虞舜的御用乐师,为虞舜的工作和生活增添情趣、提振信心的。而龙,是虞舜的耳目,相当处于律令和谏言的流通中心,其地位十分重要。

有研究者称,夔作典乐,擅长击鼓,总是背个小鼓。龙作纳言,擅长讲话,总是挎个小喇叭。他们跟随在虞舜两侧,形象倒是很独特和鲜活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曰:“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也就是说,虞舜时期的礼乐制度是经夔龙二人规范而成的。

虞舜禅让之后,基于南方有他的亲人(同父异母弟弟象),也有他的旧部族,还有不服大禹的三苗等几方面的原因,便决定南巡到九嶷山。而夔龙等旧臣舍不得旧主,不顾年迈体弱,也就跟着来了。

虞舜带着夔龙等随从从帝都蒲板出发,他们过黄河,入潼关,经商洛,顺丹江,下汉水,取道荆州,过长江,入洞庭,溯流而上,来到了潇湘二水交汇处。再沿潇水溯流而上,抵达了九嶷山下。

一路上,虞舜一行寻寻觅觅,走走停停,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也就孕育了许多与之有关的古地名。比如:虞舜等登上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发现那里有很多茶叶被人们忽视,便教授当地居民制茶的技术。后来,这个小岛因为舜帝居住过被命名为君山;虞舜来到沅水旁边的一座山下,为当地百姓讲授伦理道德,后来这座山就被叫做德山;虞舜来到一座山峰上歇息时,曾演奏韶乐,这座山峰后来就叫韶山或韶峰;虞舜曾在湘江边的一座山上驻跸了一段时间,所驻的山就叫做舜皇山,虞舜来到苍梧山南麓的一个山坳,在此弹唱《南风歌》,这个山坳就叫南风坳,等等。

这些地方都是舜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舜文化传播的道场。

当然,这些地方同样留下了夔、龙等人的足迹,留下了他们的赞美与慨叹,还有他们所遭遇危险时的心惊胆战。

虞舜的父亲瞽瞍是个乐师,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也很有音乐素养,身边的夔又是一个顶尖级的乐师,还带着琴,随时随地可以弹奏。因此,我们可以把虞舜的这次南巡,看成一次美妙的音乐之旅。虞舜不仅用音乐来调整自己和随从的情绪,还用来感化三苗。

我们从文化典籍、民间传说乃至于历史遗迹中,不难发现,关于舜帝奏《韶乐》、歌《南风》的留存记载,大多在他南巡时产生的。《吕氏春秋》载:“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为什么仅用音乐和道德教化就可以使“三苗服”呢?这里其实有着很深的“族源”基础。

尽管虞舜很伟大,劳苦功高,但他毕竟是凡人,也是血肉之躯。

当他获悉弟弟象已经故去时,心里的希望顿时化为乌有,在心情悲戚的情况下,体力消耗更大,所以,当他巡察到九嶷山一带时,最后倒在了那里。随从就把虞舜葬在九嶷山,其他随从结伴返回故里,而夔、龙二人自愿留下来为虞舜守灵,后来被人们称为九嶷山的山神。

时至今日,一般人都很难想象,夔、龙二人当年守护在虞舜陵前的模样。当风霜雪雨飘零之际,当烈日寒月洒照之际,当狗吠狼嚎传来之际……他们心里是否像常人一样害怕过?他们究竟坚持了多久?是否最后也成了虞舜的天然陪葬?

战国时期的楚国政治家、大诗人屈原,把虞舜的事迹和爱情写进《九歌》中,说他们“登白蘋兮骋望,与君佳期兮夕张”。只是为了与湘君、湘夫人区别开来,屈原又别出心裁,把夔、龙二人合并成一个异性人物——山鬼,并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成功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

屈原在《湘夫人》说:“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又在《离骚》中写道:“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对于这两条,王逸都做了注释,前者的注释说:“言舜使九疑之山神,缤然来迎二女。”后者的注释说:“舜又使九疑之神,纷然来迎,知己之志也。”

在王逸眼中,是虞舜叫夔、龙率领九嶷山上的诸多神灵缤纷飘飘地出来迎接二妃的。

班固在《汉书》中说:“神之揄,临坛宇。九疑宾,夔龙舞。”,所描绘的是众神出游的盛大场面。当众神相互牵引来到祭祀的宫殿时,虞舜应邀赶来做客,而舜的臣下夔和龙也来舞蹈娱神。

不管王逸怎么样注释,班固怎么描绘,至少可以说明一点:作为虞舜生前的大臣,夔、龙二人对虞舜的忠诚,并没有因为虞舜的去世而消减。他们无论生前为人,死后为神,都一直须臾不离的跟随在虞舜身边。

到了商代,人们出于对虞舜道德文明的感召,对守护他的夔、龙二人也进行了神化和纪念,在铸造青铜器时,开始出现了夔纹:其体躯变化不大, 有稚拙感,并多填以云雷文。到了周代,则变化为回首形,呈S状。其形态为龙形的,成为夔龙纹。

再到了先秦时期,民间流传已久的故事被整理成《山海经》,夔、龙二人就被神化成一种只有一只脚、本领十分了得的龙,从一直固守在虞舜身边,衍化成藏身于各个大山之中。人们出于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常常自称是龙的子孙,以祈求神灵的庇护。

虞舜以自己崇高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征服了二妃,征服了身边的臣子,还有天下的百姓。身边的人和天下的百姓对他的爱,产生了一个字:“忠”。

二妃对虞舜之爱,是忠贞;夔、龙等臣子对虞舜之爱,是忠诚;而衍生出来的舜文化内核,是忠孝、忠信、忠勇、忠和……

虞舜对后世的影响很深很深,中国儒家思想就是虞舜思想的延伸。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十分敬仰虞舜。孔子一生的言论,被弟子们收集成《论语》,其中《论语·子路》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意思是说生活起居要有严格规定,做事要时刻保持礼数,和人交往更要时刻忠诚,即使到了蛮荒的地方居住,这些法则也不能丢弃。

如果我们仔细核对这句话,不就是夔、龙二人的真实写照吗?他们在虞舜面前就是时刻保持礼数和忠诚的,即便追随到了蛮荒的九嶷山地区,最后魂归大地,也依然如此。

虞舜所葬地九嶷山有很多民间传说,关于虞舜和二妃的化身,有人说分别变成了舜源、娥皇、女英三座山峰,也有人说三分石就是虞舜和二妃相拥而立所化。但更多的历史研究者,通常是把九嶷山看做舜帝陵,把潇湘二水看成二妃,而零陵就是舜帝陵的专用名,犹如茶陵是炎帝的专名。

一座山和两条水就这样连接着、对望着……

就是这样一个山水佳处,舜帝来了,娥皇、女英二妃来了;被感化的舜帝的弟弟象封于有庳,在九嶷山下,也来了;舜帝的儿子叔均,留驻九嶷山,墓今在九嶷山中,也来了;尧帝的儿子丹朱也来了,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丹朱葬于阴;大禹治水曾经抵达“九嶷山东南天柱”,也来了;潇湘庙又称禹皋庙,皋陶与舜帝、大禹同处一朝,担任理官,执掌刑法,跟随大禹,同至江南,也来了。

虽然尧帝时代南疆已经伸展到了交阯,但是舜帝君臣同来“打卡”,特别是夔龙二人的终身追随,才真正掀动了南岭南北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开发。

马王堆古地图中用九柱表示九嶷山,用文字“帝舜”称谓九嶷山。(资料图片)

九嶷山九龙柱  唐晓群  摄

(0)

相关推荐

  • 【永州古迹】蓝山:与舜帝南巡有关的望疑亭、舜岩、舜帝殿

    与舜帝南巡有关的古文物:蓝山望疑亭.舜岩.舜帝殿 陈瑜 听说舜帝在蓝山的踪影,出于对舜文化的好奇,在蓝山文联副主席吴开嫦的引领下,去追寻舜帝在蓝山的足迹.   清晨我们出发走永连公路,来到第一站就是所 ...

  • 第1118篇  从刚卯到玉琮的探索2

    (续) X 夔龙铭文中又作龟龙,龟夔音近,字之假借,龟-作龜,是俗体字.所见刚卯铭文中多数作夔龙,与文献相合. 夔龙一名在古籍中的解释颇不相同.一说夔和龙是帝爵时的两位大臣,据<史记·五帝本记& ...

  • 易经六十四卦第三十三卦:遯卦正解-天山遯(乾上艮下)

    天山遯卦 地位:老阴|人位:老阳|天位:老阳|错卦:地泽临|综卦:雷天大壮|交互卦:天风姤错卦:地泽临.综卦:雷天大壮.交互卦:上乾下巽成:天风姤.地位:老阴.人位:老阳.天位:老阳.序卦传:物不可以 ...

  • 灿烂金石 清夺湘流

    作者:张京华(湖南科技学院教授) "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石刻是石刻中一个独特的类型,摩崖石刻作品均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存. 湖南摩崖石刻沿潇湘等水路通道分布 ...

  • 人生格言古语93句

    人生格言古语93句

  • 素说《论语》:宪问篇(二十一)

    素说《论语》:宪问篇(二十一)

  • 廉威赫赫,宇宙间气——龙述永州打卡记

    湖南学习平台2021-04-16订阅作者:敖炼打卡地点:零陵打卡时间:东汉建武24年(公元48年) 伯高公真像一天下龙姓皆以龙伯高为始祖,能作为一个姓氏的始祖,其道德功业必定是彪炳千秋的.根据< ...

  • “忠孝廉节”的忠实践行者——文天祥永州打卡记

    洋中鱼 打卡时间: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 打卡地点:上甘棠,永州贡院 文天祥像 一 "忠"字,出自<论语>.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qu ...

  • “舜葬九疑”是他作出的千古定论——司马迁永州打卡记

    □ 洋中鱼 ·打卡时间: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 元封五年冬(公元前106年) ·打卡地点:九嶷山 1.要想全面了解司马迁,真不容易. 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如同隔着两千多级上山台阶.无论我们怎么仰望 ...

  • 魂里梦里忆潇湘——李商隐永州打卡记

    李义山画像 一 他是一个天生的才子,出生在河南荥阳一个败落的官僚家庭,父亲李嗣时任获嘉县令,给他取名商隐,字义山,前者源于"商山隐者",后者寓意着商山隐者之高义. 也许,李嗣早就预 ...

  • 毁誉参半的他,在永州留下了十四方石刻——邢恕永州打卡记

    张京华 杨中瑜 打卡时间:元祐七年(1092年)至元祐九年(1094年) 打卡地点:朝阳岩.石角山.华严岩.浯溪 邢恕朝阳岩独游偶题拓片 邢恕浯溪诗刻拓片(潇湘意提供) 邢恕元祐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朝阳岩 ...

  • 【讲述永州故事】解不开的宁远舜帝陵之谜

    [讲述永州故事]解不开的宁远舜帝陵之谜 图/文   陈瑜 舜帝陵是永州.乃至湖南,乃至全国一张道德名片.宁远有了舜帝陵,宁远跨入了旅游强县之路,三年一次的大规模公祭舜帝,吸引着海内外华夏子孙前来祭祖寻 ...

  • 说说舜帝陵

    舜帝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舜帝陵庙景区整体规划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创意超前.景区总占地1778亩,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其中舜帝陵庙建于唐开元26年(738年),是山西 ...

  • 【舜帝陵风景】图片详情

    景色宁远县,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之处,多山️,风景秀美的地方.舜帝,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南,葬于江南九疑.宁远县南二十多公里的九嶷山,就 ...

  • 运城土拍 | 舜帝陵片区三宗地块成功出让,含192亩住宅用地、40亩教育用地!

    5月31日,盐湖区自然资源局发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成交公示,位于舜帝陵片区学院西路附近的三宗地块成功出让,其中包含192.45亩住宅用地,以及40.48亩教育用地.住宅地块由山西运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