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有些人与生俱来就是干大事的!(两宋繁华往事130)
苏轼,章惇的朋友。
王安石,章惇的伯乐。
章惇很牛,22岁就中进士。不过,王安石更牛,21岁中进士。而且,他原本是状元人选。只不过,因为皇帝咬文嚼字,丢了状元的头衔。
章惇虽然狂妄,但对王安石,则心悦诚服。
毕竟,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王安石这样的千古名臣,更是伯乐中的伯乐。
如果没有王安石,以章惇的才学和政声,日后进京,甚至担任宰执,也是大概率事件。至于,他能否走出自己的为政之道,成为“不是王安石的王安石”,我们无法去假设。不过,以他的性格,他注定不会默默无闻的。
毫无疑问,王安石和变法新政,给了章惇更大的舞台,让他走入了大历史。后人谈论王安石变法,章惇注定无法绕过。虽然,毁誉参半。可能,毁多过誉。
王安石先派他任职地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章惇去了湖南。北宋时期,湖南的部分地区还是蛮夷之地。这些地区,名义上奉宋为正朔,但实际上处于自治的状态。当地蛮族杂居,刀耕火种、打渔行猎,相互攻伐、战乱不止。
民族问题,历朝历代都是棘手问题,也最能考验为政者的智慧。章惇到任后,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刚的更刚、柔的更柔,最终让这些蛮族献图纳土,完全归顺了大宋。此为大功一件。
东京的王安石,都看在了眼里。
变法急需用人。
很快,章惇再进京。自此,追随王安石左右,开始了变法大业。他跟的是彪炳千秋的人,干的是千秋议论的事。
时势造英雄。
章惇的人生,从此波澜壮阔。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