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谈治疗肝炎的经验—肝气郁,进而化火伤阴类!
治疗肝炎的经验
3、肝郁化火
3.1肝火上炎
症状:头痛,目赤或痛,颊赤,心烦,急躁易怒,口苦,或耳中作痛,脉弦而数,舌边尖红绛。
证候分析:肝火上炎,走于头目清窍,故见头、目、耳等一系列火热症状;口苦、心烦为火热之象,肝胆火郁则口苦尤甚。
治法:清泻肝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9g,夏枯草10g,黄芩6g,栀子6g,牡丹皮10g,白芍10g。
方义:龙胆、黄芩、夏枯草清泻肝火;栀子治火郁之烦;牡丹皮、白芍凉血平肝。
3.2肝火扰心
症状:心烦不寐,口苦,舌糜,小便色赤,舌红,脉弦数。
治法:清心泻肝。
方药:黄连导赤汤加味。
组成:黄连6g,栀子6g,牡丹皮10g,生地黄10g,竹叶10g,甘草10g,木通10g,白芍10g。
方义:用黄连导赤汤泻心与小肠之火,牡丹皮、白芍凉血平肝。此泻心火以平肝,乃“实则泻其子”之法。
从肝病发展来看,肝气化火以后,必然内灼肝肾之阴,阴液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有导致肝气不柔或肝阳上亢而为病的,亦有累及胃阴受伤而使肝胃之气不和的,兹分述如下:
4、肝火伤阴
4.1肝火伤肾阴
症状:烦躁面红,目赤带眵,性急易怒,男性阳易勃起,梦遗走泄,五心烦热,腰腿酸软,脉弦细数,舌光红无苔。
证候分析:阴虚阳动,水虚火燔,故烦躁,面赤,目赤带眵,性急易怒,梦遗走泄;舌光红无苔,主阴液损伤;脉弦细数主阴虚火动。
治法:滋肾水以和阳。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味。
组成:生地黄10g,熟地黄10g,牡丹皮10g,白芍10g,知母6g,黄柏6g,龟甲10g,山药10g,山萸肉6g,泽泻6g,茯苓6g。
方义:用六味汤以滋肾水;加龟甲大补真阴;白芍平肝养血;生地黄凉血柔肝;知母、黄柏以泻相火之旺,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
按:临床发现青年肝炎患者往往出现阴虚火旺,梦遗失精等证,用此方多效。
4.2肝火伤胃阴
症状:口燥咽干,尤以睡眠后明显,自觉胃中灼热,心烦,食减,甚至厌荤腥,心下痞闷,噫气不除,或胸胁发满,脉弦细,舌红绛少苔。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初起而肝阴不伤者,可用疏肝理气之法。日久化热伤阴之后,多为血不制气,阴不潜阳,其治法当与前者迥然不同。
魏柳洲说:“阴血虚则肝叶柔而下垂,阴血不足又加怒火,则肝叶燥而升举”。魏氏的肝叶垂、举之说,虽不足信,但是,血虚之后,肝气横逆则是必然结果。
因此,治疗阴虚的肝气,当投以甘寒凉润,忌用香燥辛热,以防劫阴。本证口燥咽干,尤以睡醒后明显,自觉胃中灼热而心烦,为胃中阴液不足,胃气不和之象;饮食衰减、甚厌荤腥,乃胃阴虚而内热之征;肝气不得胃津之柔则气逆而上,故胸胁发满,心下痞塞,而噫气不除;脉弦细主肝病而阴虚,舌红绛少苔主阴虚而有热。此证在慢性肝炎活动期中不鲜见之,辨证要点在于口渴而舌红无苔。
治法:滋胃柔肝。
方药:益胃和肝汤。
组成:玉竹10g,生地黄10g,麦冬15g,沙参15g,枇杷叶6g,荷蒂6g,川楝6g,白芍6g,佛手9g,郁金9g。
方义:用玉竹、生地黄、麦冬、沙参补益胃阴之不足,以制肝气之横;枇杷叶、荷蒂降胃气之逆,以治噫气;川楝、佛手理气疏肝而不助燥;白芍平肝;郁金解郁。
5、肝阳上亢
症状:头目眩晕或者胀痛,满面潮红,耳鸣,目涩,口渴,心烦少寐,下肢无力,脉弦滑或洪大,舌红少苔。
证候分析:阴不潜阳,阳亢于上,故见头目眩晕,或者胀痛;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肝肾阴虚而阳气上盛,故见耳鸣,目涩,心烦少寐,水火不济之象;口渴为津伤;下肢无力,是阴精虚于下;脉洪大,舌红少苔,亦为阴虚阳亢之候。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滋阴潜阳汤。
组成:石决明30g,珍珠母30g,生牡蛎、生龙骨各15g,龟甲10g,白芍10g,生地黄10g,牡丹皮10g,玄参10g,牛膝10g,益母草15g。
方义:石决明、珍珠母滋阴气潜阳下行;生龙骨、生牡蛎镇静安神,导阳下潜;龟甲、生地大滋阴精以制阳;牡丹皮、白芍平肝以凉血;玄参以滋肾水,且清浮游之虚火;益母草、牛膝引药下行,导阳入阴。按:此方治肝炎患者而兼有高血压症状最为适宜。
以上介绍的是肝气郁而化火伤阴的一个方面。下面再讲一讲气病及血,久病入络的证治。
【提示】:更多“刘渡舟经方”的资料,请扫描如下二维码:
【提示】:更多“经方国医大师”的的资料库及“在线语音”,请扫描如下二维码:
【提示】:更多“国医大师有效经验方”资料,请扫描如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