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下的上海郊区边缘城镇建设与发展

——以浦东宣桥镇为例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郊区边缘城镇建设、产城融合

简要:面临边缘的郊区城镇崛起和发展,需要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规划战略指引下,紧紧抓住四个中心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机遇,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发展地位和作用,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和功能定位为抓手,产城融合,繁荣经济,迎接新城镇向小城市的转向发展,融入市域城市群的发展格局中。

1.上海社科院人口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郁鸿胜最近在《解放日报》撰文指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未来我国东部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是,在优化城市群的基础上,逐步打造一些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在沿海发达地区,有条件的中心镇要发展成为小城市。而在中西部地区,则是重点培育大批中小城市。”为此,他进而提出:“从建立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眼光寻找突破点,规划和建设上海市域城市群,这对于上海发挥“四个中心”的作用,服务长三角城市群,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郁所长的这段话,对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下的上海郊区城镇,尤其是处于边缘状态下的城镇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1以浦东为例。浦东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先行先试的前列。先后“兼并”了川沙与南汇。成为大浦东。为了使浦东更好的在二次开发创新中实现新的崛起,浦东新区规划部署了 “4+3+1”生产力布局体系,即:四个成熟区域(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张江高科技园区)、先发效应地区、新拓展区域、和已显露雏形的区域。但是,在一些位于这些生产力布局中当时没有划入重点关注的郊区城镇,就显得十分尴尬的地位。如:原南汇区的宣桥镇就是明证。宣桥镇经济发展现实的生存挑战严峻复杂。

1.2“洼地”和“边缘”,造成经济基础薄弱,综合经济实力偏低。原浦东与南汇两区没有合并前,宣桥位于浦东的最南端,属于郊区型城镇。这里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大,工业生产起步较晚,再加上在浦东第一次大开发中处于“边缘”状况,宣桥镇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地方财政实力不够强,经济总量还是偏小。与原浦东新区的张江、金桥、唐镇等经济发达的和高桥、曹路等经济实力一般的镇相比,在生产总值、税收总收入、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引进外资等方面,或不在同一规模水平,或存在一定的差距。

1.3“闭塞”和“落后”,造成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规模不大。目前,宣桥基本上还是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全镇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1:72.1:24.8,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70%,尤其是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仍占有一定比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较为落后。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其规模档次、影响力和产出率都有待提高。在工业园区内,虽然也有一些国内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知名企业,但企业的实力和规模仍有待提升,尚未形成产业链性质的支柱性产业,对宣桥整个地方经济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没有形成功能集聚效应。总的来说:宣桥镇工业属于粗放,商贸普遍缺少,旅游品种单一,农业初级水平。

1.4乡村型城镇商贸设施严重滞后,消费型市场难以形成。宣桥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商贸发展缺位,不仅相关的生活配套商业服务设施不完善,而且休闲娱乐、综合商务贸易服务基本上属于空白。全镇区连一家像样的宾馆酒店都没有,商务接待和旅客住宿常常面临尴尬的境地。

1.5周边城镇迅猛发展与之形成很大反差,难以夹缝求生。宣桥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和竞争对手,主要是同处浦东中南部腹地的航头镇、新场镇和惠南镇。与这三个城镇相比,航头镇具有商贸的先发优势,惠南镇具有原南汇中心城区的中枢优势,新场镇具有古镇的特色优势。宣桥在这三镇中属于夹缝生存,需要冲破夹击,挖掘和培育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今年全国“两会”后,国务院总理亲临上海部署28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抓紧建设。宣桥镇目前面临的发展机遇千载难逢。要抓住机遇,敢于挑战,在发展战略高度上具有开拓创新的智慧和勇气。

2.1、大浦东广阔的区域形成,为宣桥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坐标系。从大上海城市的空间视域看,宣桥位于上海主城区功能外溢的南向发展主轴之上;站在浦东的空间看:宣桥地处浦东内陆腹地,将成为未来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枢纽。

2.2浦东承载了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任,为宣桥的崛起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宣桥位于自由贸易区,国家航运中心核心区和国家金融中心核心区的中间地段,将会承接和吸纳这两股产业财富溢出效应的辐射,会使宣桥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2.3上海的“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战略目标,为宣桥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巨大空间。临港新城的先进制造业和外高桥保税区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促使宣桥在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和能级提升上有一个全新的发展动力。

2.4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项目的汇聚,为宣桥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临近6公里左右的迪斯尼主题乐园新项目建成开放,每年就能吸引2500万人,可住留的游客数每年在700万人左右。同时,镇域内的上海野生动物园,是国内最大的国家级野生动物园,为国家5A级景区,每年游客数在100万人左右。这两股客流在宣桥区域的汇聚,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需求和发展生机。

3.在这样的大的发展背景下,宣桥镇的崛起和发展,首要任务,就是抓紧明确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

3.1宣桥镇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围绕宣桥镇的形象定位,即其形象定位须与重新审视其在整个浦东中的区域地位相吻合。假如从临港新城滴水湖到陆家嘴东方明珠划一条直线,宣桥镇恰好在其地理空间位置上的中部。一旦宣桥镇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基本定局,对宣桥镇的形象宣传就很重要。因此,在原来定位“商旅宣桥”的基础上,可对应未来呼之欲出的“中部新城”规划概念,提出“中部宣桥”的宣传口号。提出“中部宣桥”理念,即是在“十二五”规划时期,要为培育和打造一个具有田园风光式的“中部宣桥新镇”打下坚实基础。并争取共用10年左右时间做好融入浦东新区“中部新城”的一切衔接和承接工作。

3.2审视宣桥要在与周边城镇同步发展中求得生存和卓越发展,其核心竞争力,恐怕主要就在于“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基础上的“商旅振兴”。宣桥镇在新时期下的“商旅振兴”,主要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生态资源的地方特色,努力打造与野生动物园、迪斯尼乐园呼应对接的,具有时尚、炫动、养生、休闲等时代特征的,城镇型的地标性的商业旅游中心。

3.3宣桥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指引下,将可以有这样几个产业导向。一是发展转型导向。即朝生命、生存、生活这三大领域的产业和产品的拓展,使产业发展从关注产品生产和产品市场,朝展望未来的“产品生态”发展。二是绿色环保导向。即可以在垃圾处理、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商贸业和制造业新的市场前景。同时,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和以低碳方式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等,将在“十二五”时期,成为新兴商贸市场类的催发剂和闪亮点。三是立体多层导向。即:资本、技术与商品的高度融合,商业、旅游与文化的紧密融合;消费、休闲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坚定发展和壮大以工农业生产为基础,并提升工农业科技和创意内涵,以商旅为平台(也即活力),以休闲居住为动力的“农工商旅居”的多层次立体产业化发展体系。

3.4宣桥镇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形成以商贸旅游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现代都市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农业重点是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以农产品种养业、物流业、深加工业和观光农业为核心的新型农业衍生产业,努力实现农业、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工业紧紧围绕“提升能级、园区转型、产业创新”,立足产业基础,着力抓好以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为重点的传统制造业能级提升。商贸服务业则抓住16号轨道站点建设的契机,利用可供开发的成规模商业金融用地,结合天然河道和自然景观,引进国际最新商业业态,建设融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超级城镇综合体,以近郊消费、家庭休闲度假为亮点,打造商务、商业、生活一站式互动;以全业态集成,多方位、多角度、全面的服务满足浦东整个区域乃至上海的休闲、旅游、度假、办公、置业、消费等各种需求。旅游休闲业主要是“与野生动物园错位、与迪斯尼互补”。一方面,打造与两大景点错位相容的新颖品牌景点,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在房产、商贸、旅游以及文化娱乐产业的开发与规划方面形成与迪斯尼项目的互补效应。另一方面,以市区居民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开发本镇特色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通过区域合作实现与周边景点(新场古镇、大团桃园等)、迪斯尼区域(包括六灶国际快乐小镇)的资源整合,开发主题旅游系列,积极推进旅游休闲项目战略招商,提升旅游业后续竞争力。

3.5从宣桥镇的案例看郊区边缘城镇的发展,主要启示就是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的的规划和实施,抓住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发展。是实现郊区城镇向小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是一个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发展规划、人口融合规划及城镇建设规划这“三大规划”的有力支撑及统筹发展。这三个规划中,按照科学发展原则,拟产业发展规划为先,其次是人口融合规划,再次是城镇建设规划。二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首先规划的理念要创新,规划的机制要创新。在理念和机制创新的驱动下,我们才能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地发现和挖掘本镇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三是产业发展规划的实现是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切实有力的执行,才能达到实现的美好效果。切实的执行力首先需要产业政策的明确导向和大力扶持。对产优先发展的引入和在资金、财税等方面的大力倾斜。

参考文献:

1、   郁鸿胜:“建立世界级城市群市域城市群将决定上海转型布局”——《解放日报》5月22日

2、    浦东宣桥镇《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浦东宣桥镇网站

3、    媒体有关上海郊区建设的文章等。

2013年6月2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