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陆游爱海棠如痴如狂,前者燃高烛相伴、后者求上天延春光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那若隐若现的海棠花是那么的娇楚动人!此情此景,不知会撩拨起多少文人骚客的爱慕之情和怜惜之意!海棠花作为观赏名花,宋代就有两位爱花惜花的花痴被海棠迷醉—苏轼于深夜还燃高烛欣赏,而陆游更是异想天开向上天借春光护花!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柔和的东风吹拂大地,处处暖意融融,春色迷人;天上飘移着薄薄的云彩,露出了淡淡的月光,当缥缈、迷茫的雾气升起,海棠花儿的香气也融入其中,而此时的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害怕夜深人静,花儿无人欣赏便会睡去;因此特意点燃高高的蜡烛,在烛光下欣赏海棠的美丽姿容。
这首《海棠》诗,诗人首句写春风吹拂之态。轻盈柔美的春风,将春的气息散发开来,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增加了春的浓度,吹出的是春光无限。这里的春风吹拂之态本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从环境及春色中摇曳的花木来体会到,诗人以虚托实无形胜有形,营造了一个海棠盛开的良好氛围。
第二句是承接首句,诗人侧写海棠,以香暗示海棠的盛开,同时写月亮移动,回廊已背离月光,这对于意犹未尽的赏花人来说,月亮怎么就不怜香惜玉呢?诗人调动嗅觉和视觉,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但此情此景随着夜深月光的背离终将消失,使得难以入眠的赏花人顿生寂寞之感。
最后两句,诗人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紧承第二句而转,写得痴绝,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接着合句“故烧高烛照红妆。”月光对海棠刻薄寡恩,赏花人则用高烧的红烛,为海棠驱除长夜的黑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表明了对海棠的喜爱,爱花之情达到极致。
宋代:陆游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春天真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季节,各种花儿次第开放,遍游各家花园,那名贵迷人的海棠花令人动情,为爱惜名花我格外狂放;只是担忧狂风烈日侵袭,会折损海棠花鲜红芬芳的容颜。在青藤纸上写好上奏神灵的青词,连夜奏报玉帝通明殿;向上天乞求借来春天的光阴,保护这艳丽的海棠花。
诗的首联,诗人写爱花的程度以至于因爱生愁。“为爱名花抵死狂”,一开始就直奔主题,写自己格外地爱名花。诗人游花园是为爱花而去,园中的名花让他爱到有悖常理。爱得越深就越怕花易逝去,“只愁风日损红芳”,愁从喜中生,诗人生怕风儿吹、烈日晒,摧残了花朵,惜花之情溢于言表。
春天就那么一段时光,再美的花儿也要凋谢,“无计留春住”,诗人只好发一奇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既然红尘不让春长在,那就求助上天来为爱花之人开一次“绿灯”吧!于是恳求上帝,将春天延长,多给予荫翳,让娇美的海棠多开几天。全诗构思奇特,逐次推进,将一个爱花爱到癫狂的花痴呈现在读者面前!
海棠花素有“国艳”之誉。在宋代海棠已达到鼎盛时期,不但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宋代的帝王更是特别的钟爱,留下了许多题颂海棠的诗篇,因此文人墨客也趋之若鹜。苏轼和陆游这两位宋代文坛巨擘,虽一个在北宋、一个在南宋,但他们都与海棠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爱花如痴、举止乖张、异想天开,虽是艺术而为,却体现了诗人敬畏自然生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