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神还好吗?全民视力危机正在袭来……

前一段时间,一段阿姨牵导盲犬的视频登上了热搜。她所居住的小区,没有人容得下她的导盲犬,于是连人带狗,一起被驱赶到了车来车往的街道“方便”,引起了公众的热议。

孰是孰非暂且不谈,但“盲人不该出门”“给社会添麻烦”“这么多人凭什么迁就你”的确是一些人对于视障群体的想法,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数量也一直都在增加。

伴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老龄化带来的视力损失问题也随之加剧,在未来任何人都有着“变瞎”的可能。

有多少人忽视了

慢病引起的眼底病变

说实话,我们几乎很少能在外面看到视障人士。

但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这个群体十分庞大,失明人士共有824.8万,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而2016年,视障人数的数量已经迅速增长到了1731万人,也就是说,每八十个人中,大约就有一名失明人士。

人们最熟悉的老年眼科疾病就是白内障,把视线模糊视物变形当作衰老的正常表现,即使拖延着不就医,以后再开刀也能治好。

但还有一种“老眼昏花”,是眼底疾病敲响的“健康警报”。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中提到,目前中国的主要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已由过去的沙眼、白内障转变为青光眼、眼底病等年龄相关、代谢相关性眼病。

白内障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不好用可以换,但眼底就像底片,出问题很难修,与“拖得起”的白内障手术不同,如果错过治疗的窗口期,眼底病的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患者可能突然失明,刘阿姨就是因为黄斑黄斑色素变性导致的失明。

具体有多少眼底病患者,有多少人因病致盲,目前尚未有权威统计数据。

据爱尔眼科2019年发布的国人眼底病变状况大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的眼底病患病率约为20%,如按照2.2亿老年人总人数推算,中国有超过4000万的眼底病患者。

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这些病都和眼睛相关,但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这些慢性疾病的病变,都可能会在眼部有所体现。

以糖尿病为例,血糖高能引起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在内的血管病变,而血管遍布全身,眼球自然不例外,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病变后则会导致视力下降、飞蚊症或视物变形等症状,重者后期可能导致视力丧失。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2%,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中的患病率高达30%。

我们国家已经有1亿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都知道高血压容易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其实除了大血管,小血管同样也会因“高压”而损伤。

最明显的就是视网膜中央动脉,由此导致的视网膜病变也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一项针对800例高血压患者的筛查显示,视网膜发病率高达38.87%,如果血压不加以控制,超过70%的患者会出现视网膜病变。

因此,我们可以算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引起的眼底病变数据也是触目惊心的。

未来的隐患:国民视觉健康危机

除了庞大的慢病群体在未来有着失明的风险外,近视的低龄化也可能会加剧我们未来的国民国民视觉健康危机。

据《中国眼健康白皮书》,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近视不是多戴副眼镜那么简单,不仅发生了就不可逆转,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眼的孩子,还容易变成高度近视眼,进而产生二类眼底病变,甚至造成严重的永久性的视功能损害。

两会期间,陶勇医生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就表示:眼球会随着度数增加被不断拉长,这个过程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萎缩、脱离,甚至可能致盲。

从视力缺陷的危害程度考虑,造成视力残疾的主要还是上文提到的白内障、眼底疾病等,但从视力缺陷的影响范围来考虑,造成我国视力缺陷的首位病因是广泛存在于各个年龄段的屈光不正。单是我国高度近视的总人数就远超过了各类病因引起视力残疾的患病人数之和。

据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保守估计,我国患有屈光不正或老视的人数已经高达6.1亿~6.5亿人次。

放眼未来,近视不仅影响当代也会危机下一代。虽然关于近视眼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学界的一致结论是近视具有可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人们的近距离用眼负荷都不可避免地日益加剧,且随着近年来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环境因素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

此外,由于国民普遍缺乏基本的视觉健康常识,对视觉健康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缺乏认识,不但忽视低龄近视的危害,还不注意日常用眼卫生,往往是在造成严重的视力缺陷之时才发现问题,常常也错失了最佳的预防或治疗时机。

据两会期间山东眼科医院院长介绍,在临床上遇到很多戴美瞳和角膜接触镜的患者,因为戴这类东西造成了眼睛的并发症和眼部的感染,眼部感染造成角膜的浑浊,进而导致永远也达不到原来的视力。

世界卫生组织《视力残疾全球数据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约有6000万名角膜盲患者,其中中国大约有400万患者,并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递增,而其中重症角膜盲患者占10%。

90%的眼盲

是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的

可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近乎“全民皆病”的慢性视觉健康问题高发时期。但近日《柳叶刀-全球健康》发表了《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报告表示超过90%的视力丧失是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的。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

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都是由于晶状体混浊造成的。治疗时,将混浊的晶状体去除,植入人工晶体可达到复明。玻璃体出血大多是由眼底病变引起的,可造成失明。如果视网膜功能未受大的损害,玻璃体切割手术后,也可复明。

控制血糖、控制高血压、定期眼科检查可帮助慢病患者有效预防眼底病变。

专家建议公众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但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一经发现自己患病,就应立即检查眼底,如无眼底病变,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眼底。发现有眼底病变的患者,应当每3~6个月至医院检查复查,并积极接受治疗。

人工角膜移植

角膜盲患者在我国目前数量也众多,让他们恢复视力的主要办法是角膜移植。

但遗憾的是,国内角膜存在巨大的供给缺口,角膜捐献量相对于需求而言杯水车薪。很多的患者在等待角膜供体的同时,由于病情恶化丧失了治疗时机,成了终身盲人。

前段时间,“国产人工角膜有望今年6月临床应用”上了热搜,给很多眼疾患者带来了复明的希望。

据了解,人工角膜已经完成了临床试验阶段,一共做了35例,已经观察一年多时间,只要是因为角膜引起的视盲,都能100%的复明。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透露,目前人工已经进入审批的阶段了,如果快的话可能近两个月有望得到批准上市。

国产人工角膜正式用于临床之后,将显著降低角膜移植手术门槛,预计国产人工角膜大概在1万美元,仅进口人工角膜五分之一左右的价格。

5G 导盲镜

科技改变生活,医疗技术以外的的新兴互联网技术也让盲人越来越便利地参与到社会工作中。

杭州研发了一款5G导盲镜,可以让盲人聆听世界,导盲镜上的双目红外摄像头可以实时捕获盲人周围的环境图像,经由5G网络上传至边缘端进行AI 推理,最后将推理结果通过语音或立体声的方式传递给盲人,实现障碍物检测、楼梯检测、斑马线检测、红绿灯检测、路线导航等功能。

随着5G网络在全国开展广泛商用,期待5G 导盲镜可以服务于更多的视障人士。

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对弱势群体的包容度,数据显示有30%的盲人几乎不出门,和上海刘阿姨不同,他们默默在黑暗中等待黎明。
我们需要研发先进的医疗技术帮助他们恢复光明,也要优化他们的生活环境与生存质量,更要为将来的自己打算,养成良好的视力保健习惯,我们可能都有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天。

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2. 企鹅号:时代数据《中国有1730万盲人,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他们?》

3. 徐剑, 青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离失明还有多远?[J]. 科学生活, 2020, (8):70.

4. 刘宏伟. 眼睛失明,拿什么拯救[J]. 保健医苑, 2019, (2):32-33.

5. 眼视光大咖深度解析眼健康白皮书:关注软镜配戴者眼部健康,提倡定期眼检[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8, (19):72-73.

6. 5G 导盲镜,让盲人聆听世界的眼镜[J]. 信息化建设, 2020, (4):24.

7. 健康时报3.10《国产人工角膜有望今年6月用于临床,终末角膜盲患者迎来光明希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