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清明吃2食做3事”,寓意新年好运不断

四月四日清明节,老人说:要“吃2食做3事”,寓意新年好运不断

今年阳历的4月4日是清明节,清明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实清明节除了祭祖之外,还有很多习俗。老人说:清明节要“吃2食做3事”,寓意新年有好运,“吃2食做3事”分别指的是啥?

一、吃2食

1、吃炒奇

由于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节气是根据太阳黄经制定的,所以节气也是阳历的节气。是把太阳黄道划分成二十四等份而得来的,所以清明节每年的日子基本上是固定的,也就是阳历的四月四日到六日之间。

今年的清明节正好与寒食节是同一天,因为寒食节又被称为“百五节”,意思就是冬至过后第105天就是寒食节,所以清明节如果在四月四日,那就与寒食节是同一天,如果清明节是四月五日,那前一天就是寒食节。

顾名思义,寒食节就是不能生火,要吃冷食。比如吃凉粉、凉面等,其中有一样最主要的冷食就是“炒奇”。“炒奇”的做法就是用面团发酵后,切成菱形的小块,然后在锅里放上“面土”炒热后,把切好的面块放进土中炒熟,就叫做“炒奇”。民间认为,在清明节吃过“炒奇”后,就不会牙疼了,当然也就不会生病了。

2、吃春土

人们在祭拜先人时,总会带着很多祭品,在祭拜仪式结束之后,就会席地而坐,与先人共享美食,也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这时候人们就会故意将馒头从坟头上滚下来,让馒头沾一些土,然后用手一拍就开始吃了。

老人们说,吃过粘了土的食品,就会得到先人的庇护,一年四季就不会生病了。其实这一点与上面的“炒奇”有异曲同工之妙。“炒奇”是用土炒熟的面块,而“吃春土”也是土,所以民间还有“吃了清明土,百病马上走”的说法。

古人由于交通不便,出门一趟很不容易。有时候到了外地,还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有经验的人都会在出门之前,带一点家乡的土,到了他乡之后,用家乡的土冲水喝一点,之后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二、做3事

1、插柳

当年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下绵山,就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和母亲就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后来晋文公去祭拜时,发现那棵柳树又重新发芽了,这可是吉祥的预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枯木逢春,代表着好运将至,峰回路转。

因为柳条插土即活,生命力极强。而“柳”与“留”同样,也表达了人们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所以清明插柳就预示着枯木逢春,有长寿的意思。

2、踏青

清明时节,风和日丽,人们经过冬季的寒冷之后,到了春季也就到了求偶的季节了。春天代表着阳气初生,也代表着繁衍生息,所以踏青最初是为了迎接春天,迎接生育之神,并且还要驱傩。老人说清明节踏青,一年都不会生脚疾了,而且还容易找到配偶,也就预示着子孙兴旺。

3、放风筝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东南风至。也是户外活动的好季节,所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就会外出放风筝,当然清明节放风筝与平时是不一样的,当风筝飞上高空之后,人们就会剪断牵线,让风筝自由飞往远处。这样风筝就会把不好的运气带走,可以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