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竹林】随笔二 2024-07-29 13:45:56 中秋过后,气温仍旧未曾下降,天气炎热而又少有的干燥。从皮箱里掏出那套棉袄,厚厚的抱了一怀,上楼顶在晒衣杆上铺开,下午收回,似乎棉袄更胖了点,晒过太阳的棉袄,软软的,蓬松的状态,太过蓬松柔软,显得样子笨拙。手拂过经过阳光照晒的柔软的棉袄,棉花捏下去,又恢复原状,手工的针脚在柔软的灰色纯棉布料拉出缝制在里面的一点点白色的棉花。领口布料却完全不同,用了带有弹性松紧的棉布,棉裤的收腰以及裤脚也是同样弹性松紧的棉布。棉袄的内层也是棉布,颜色偏深蓝,只是纯棉布料又更厚实耐磨耐脏一点。我所待过的温州太热,厦门也是,炎热加上潮湿,冬天来临,满树的叶子绿色未曾变过,气温未曾零度以下,转眼就梅雨季节,又湿又热,紧接着就是漫长的夏天。南方的冬天像个害羞的姑娘,露个脸,又急匆匆躲了起来。而我却带着这套厚重的棉袄,混迹于南方,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棉袄在少的可怜的那点所有随身家当中占据了大半个皮箱,而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腾出半个皮箱的位置,用塑料密封袋装了,放置这套棉袄。每年未曾穿过棉袄过冬,却总是拿出来晒晒。 总觉得我随身带着的不是棉袄,明明是沉甸甸的来自佛陀的供养。那年,刚到上山不久,身体不适,有师父帮忙艾灸,顺带拿着皮尺为我测量衣服,她说,有居士要给我做套棉袄,说的太过随意,配合她量一量,压根没当回事。当她又一次拿着皮尺为我更加认真的测量,我不禁疑惑,还有人会做棉袄?记得刚出家不久也在山上,山上太过阴冷,在家的那些花哨的衣服全部舍去,有一次给父母电话,忍不住给母亲说,你给我个棉袄吧。母亲电话里迟疑,她未曾见过我出家之后的样子,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样的棉袄,说了句,要不打你点钱你买一套吧。挂了电话,心里淡淡的说不出的滋味,而那个时候的我对僧人的衣着尺寸等,陌生的一窍不通。看着冬天仍穿着单薄,有人告诉我,刚出家,没有福报,过两年就好了。过两年就好了,就像一个美好的希望。师父第三次来测量尺寸,这次更加仔细认真慎重。我忍不住问,真的有人会做棉袄啊。她说,是位居士供养,测量的尺寸要精确。我突然就想起那句,刚出家,没有福报,过两年就好了,我告诉自己,这大概是有了福报吧——初出家的那个冬天冷的,我太想要一套棉袄了,一套棉袄够了,不用穿层层叠叠的衣服,可以简单的直觉套上去,四点半起床,可以不麻烦省很多事,这是那个冬天在山上一直的想法。拿到那套棉袄,还是吃了一惊,能看到细密的手工的针脚,领子不高,裤脚收紧,洗脸不用担心水蹭湿了领子,也不用担心风灌进裤腿,再普通不过,甚至样子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太土。而我捧着棉袄,看了又看,从一针一线中,能看到那份用心。山上的冬天很冷,穿在身上试了试,舒服柔软,合身的不一般,我才知道为何供养的居士让师父测量尺寸,量了又量,当她做这套棉袄的时候,该是怎样的慎重而又认真。作为僧人的我始终未曾见,也未曾知道究竟是谁做了这套棉袄,寺院的师父只告诉我是位居士。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一位小伙子过于顽劣,甚至于成了全村不务正业一类的标榜。小伙子的父母实在无法教育,亲戚建议他们去找山上的禅师,说不一定禅师有办法,年长而德高望重的禅师也正好是他们的亲戚。禅师面对前来请他下山的人,无奈的说自己一个僧人,确实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但耐不住来人的殷勤恳切,只好答应下山看看。禅师下山教育恶少的消息,引来了很多人前来,也有很多人专门看望禅师。面对家里冲自己而来的禅师和满屋子的来人。小伙子担惊受怕,面对如此多的人,已经做好了颜面扫地的最坏打算。甚至远远看着禅师带着防备和恶意。而进门的禅师从始至终却一直未曾提起小伙子,直到禅师准备离开,也未曾提起教育的事情,小伙子的父母和请禅师下山的人以及前来看的人都很疑惑,认为禅师可能忘记了下山的目的。夹杂在人群中送禅师出门的小伙子心里松了一口气,围在门口一起送禅师离开。微笑着在众人簇拥中准备离开的禅师低头看了自己的脚,一只鞋跟还未曾提起,转头对身旁的小伙子说道:“你帮我提一下鞋吧,我老了,都蹲不下去了。”看着禅师始终未曾教育自己就要离开,小伙子心中的恶意早已消除,乐意的蹲下身为禅师提起鞋,“时间好快,转眼就老了,小伙子好好珍惜啊!”禅师对蹲在地上为自己提鞋的小伙子说道。自那天之后,小伙子心里触动,真的改邪归正。……故事中禅师的原话记得不太清楚,但总是思考这则故事,为何那么少的语言就教育了众人眼中顽劣的一个人呢?看到棉袄,我在想,有时候别人的客套或者恶并无感觉,反而是别人的好不忍辜负。就如同这供养,未曾谋面,一个带着虔诚,一个带着感恩,中间连接的是佛陀。八年前卜居士供养的衣服,总是补了再穿,左居士的鞋子,修一修又将就了一年又一年,他们说都洗的发白了。每一件被供养的物什都爱惜而希望能长久使用。正如经文中说,供养人的福报随所供养物的损坏而消失,总希望,虽是凡夫僧,供养人的福报能够长久一点。佛法三宝,一定是这个这个世界最珍贵的,能引发内心的良善,这点良善就像火种一样,或许能泯灭一些仇恨呢,或许这些仇恨又能引发战争呢,而战争肯定是生灵涂炭的。正如我背着棉袄,仿佛背着感恩,这种感恩又带着惜福和爱护。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流浪奔波中,总要留一点美好让我们回头,疲惫中能感到心安,而这种美好总要有承载,信仰就是他的载体,对佛法三宝的信仰,他本来的样子就该是宁静而淡泊,是最初的原始的样子,是在纷扰中能守得住寂寞,在迷茫中能带给希望,在困境中能看淡一切,在客套中能保持纯真,在熙熙攘攘中,他本来就在那里岿然不动。他一定是值得尊重,守护和敬畏,信仰其实就是内心坚持美好的样子,是那份真善美。 您喜欢的是作者的文字 如果喜欢 请点在看 在 文 字 中 邂 逅 美 好 赞 (0) 相关推荐 一个出家人的肺腑之言:别拿师父当工具 一个出家人的肺腑之言:别拿师父当工具 2017年08月16日 07:05:48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德光法师 学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师父(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师父是教你学佛修行,帮助你解脱生死的,对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开始另一个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那一世,佛是颜貌端正,绝无双比,能自识宿命无数劫事,皆悉知见所更善恶罪福受报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对于僧人,如果看淡世间一切,便无所在意,因为无所在意,便伤害不了.真正的无挂碍,是看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一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今日除夕,刚刚结束为师父们发送几张照片的任务,乘着未曾合上电脑的此刻,忽然想记录今年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二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有时候,让我们纠结烦恼的点,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或者甚至不可思议的可笑,有时候为了这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三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若出家为僧,最难的是开始,开始放下世间的一切,不仅是名闻利养,还有那些一直做惯了的事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四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诵<地藏经>,忽然想:既然人间百年等于忉利天一昼夜,那佛陀在忉利天为母说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五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今日话题略显沉重] 细细看遍院子里的一花一草一木,倒计时不足九十天,将彻底和它们作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六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今日话题关于屈原和他的离骚略显高调不欲读可略] 选屈原和他的<离骚>读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七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佛世时,有俗女来寺,六群比丘示之,此人犯戒,此女随口说偈道:出家已经久,宜应修梵行,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九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今日4月3号,今日的主题,既想作时光映画的主题,又想作闲言碎语.想了想还是闲言碎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