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只有经历了下跌的煎熬,才能享受上涨的繁荣。

作为投顾,我经常听到业内的朋友在讨论:如何控制产品的“净值回撤”。似乎降低波动控制回撤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口头禅,人们似乎也一边倒地认为“净值回撤小”的产品就好。真的是这样么?

“净值回撤小”翻译成俗话就是:“股市下跌的时候你不在”,但历史经验表明,那些能成功地避过下跌的,同样可以成功地错过上升。

凭什么涨的时候你在,跌的时候不在?

关于风控,在实际的操作中,我通常采用持仓为主+相对集中投资的方式,根据市场变化不断选择性能价格比较优的对象。这种方式在具有优点的同时,也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首先,持仓通常表现为重仓或满仓,这种行为源于现实中财务最为成功阶层的启发:在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通常只有一类人——优秀企业的持有者。

观察这些财富排行榜上最成功的阶层,您会发现成功的企业家在面临经济困境时通常会选择坚守,他们很少有“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先止损,等好了再说”之类的态度。

集中投资是达成投资目标的重要手段,否则仅以百分之一的资本即便抓住了上涨十倍的股票,也是于事无补。

其次,持仓为主的风险在于遭遇系统性风险,例如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6年熔断和股灾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应系统性风险的手段,其实是合适的人和合适的资金,而不是所谓的“止损”。

在纯粹的价值投资体系中,没有通常而言的基于股价变动的所谓“止损”概念——因为无法认同为何10元物有所值的东西,跌到7元反而要卖掉?

基于真正价值投资理念卖出股票的原因只有三个:目标公司质量恶化、价格高估、有更好的选择。

最后,集中投资的风险在于投资对象货不对板,控制这一风险的最好方式则是勤奋工作,为投资提供源源不断的补充现金流,别无他法。

因此,盈亏同源,不经历下跌的煎熬,就无法享受上涨的繁荣。

但多年来,市场中人性一直在循环上演它的表演,永远有人因为短期的影响而惊慌失措,人类的短视从未改变。

关心当下,只关心当下,即使那些饱读价值价值书经的人,在遇到偶然性事件和市场波动的时候,同样会感到惶恐,有的会夺门而出,因为他们实在无法忍受眼前的大跌,也因为担心未来会继续下跌而感到恐惧。

正所谓一年太久,只争朝夕。在面对股市下跌的时候,把它看成是价格的波动,还是价值的波动,这非常重要,事实上因为群体性情绪的过激,价格的波动幅度远远超越价值的变化,理性的分析才会让你进行正确的决策,情绪的驱使只会让你在不断的失败中沉沦。

理性,在股市里一向是稀缺品,这里距离金钱最近,诱惑与恐惧一路伴随,我们的每一个人的弱点在红绿之间都会被无限地放大,我们的认知是否正确,我们的信念是否坚不可摧,同样可以在这里得到验证。

另一种心理是在群体之中,人们总认为随大流而动,更有安全感,而股市却往往青睐于能够逆向而行的人,逆向思维才能够让你在这里活下去,活得好。

都说股市是七亏二平一赚,从常识来分析,如果我们总是随大众而行,结果终归会是与大众一样,于是有这么个很有意思的结论:长期来看,投资中如果你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可能不一定赚钱,但若你站在群众堆里,一定会亏钱——或许这就是为了获得虚假安全感所付出的代价吧。

还有另外一类自诩“精明”的投资者,在遇到市场下跌的时候,特别是在大幅度下跌以后,依然选择卖出股票,希望以后能与更低的价格重新买入。

但在后来真正在后来能以更低的价格,重新买入股票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他早已经失去了重新买入的勇气,一番折腾,反而没有好结果,一般都是提前下了“高铁”,无法再上车。

股市的大跌,确实对很多人而言有一定的心理冲击力,然而在大众都夺门而出的时候,反而可能会出现极好的投资机会。

优质的公司,不会因为这些无法避免的灾难而永远沉沦下去,它们的产品依然会广受欢迎,它们的管理或许会与过去一样优秀,甚至可能因此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每一次动荡,都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企业是如此,股市也是如此,每一轮的大跌,都是一次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聪明的人总能在变化中找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共勉!

重要声明:

本文内容仅为投资顾问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文中个股均基于公开资料梳理,不作为推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票历史走势也不能代表未来趋势。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 李翔

S144061408002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