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去等待餐饮报复性消费吧,我要转行报复性存钱买商铺了!
1月20日,钟南山首次宣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
两个多月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一张关于“零”的报告单——3月18日,湖北首次零新增确诊病例。
今天3月23日湖北已经连续6日无新增病例!
疫情的阴霾正在渐渐散去,春暖花开终于到来!
疫情让我们体会了很多,最深的莫过于发现自己口袋里没几毛钱!
有专家预言:如果半年不上班,80%的家庭会支撑不下去!
01
要存钱还是要乐观消费?
某财经网站,发起了一次疫情后的消费观念投票,43%的人选择缩减开支努力储蓄,39%的人选择还是跟以前一样,乐观消费,佛系存钱!
一个很扎心的事实:35岁以下的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多少存款。
小明90年出生,在老家虚岁是31岁了,还没结婚,在广州工作,毕业8年的他,身上存款2万块,每个月工资一万块,吃饭,租房,老家还房贷,就所剩无几了,2018年投了五万块金钱进股市,出来时候只剩五千了!
对于刚毕业没几年的人来说,存钱更难了,我记得我刚毕业参加工作那几年,身边的同龄同事都存不下钱,在深圳一个月六千多,但是一个月房租可能就要一两千,吃饭也很贵,平时再买买衣服鞋子,社交再花一些,谈恋爱的更别提,基本一个月够花就不错了,存什么钱?
好不容易存点钱,想买个苹果手机,一万没了,有的年轻人还要整整牙,矫正近视,这些花费更高了。存钱,想得美。
以前有个段子,说是段子,其实很写实:
大城市赚的钱大城市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工作的工资模式是:低底薪+高提成。
大白话就是,可能你月收入一万五,但其中一万是销售提成或者业绩奖金。
这意味着,疫情这两个月,即使老板还给你发薪,你也只能拿个很少的底薪。
所以,能不慌么?
02
每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都不一样,面对消费观念的看法也会不一样!
在另一个财经类的调查报告里,约55%的样本在疫情结束后的短期内,预计会出现报复性消费行为。该预期广泛存在于所有人群中,按年龄、性别分组显示的差异不大。
影响报复性消费的因素,一是经济实力,高收入人群报复性消费预期更强;二是受疫情冲击程度,在疫情中失去自由、生活遇到困难、权益受到侵害或有较大心理压力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报复性消费行为。
这体现“报复性消费”实际上是一种“补偿性消费”,而“补偿性消费”则是非理性、非功能性的心理性消费,由情绪而非消费观决定。
在疫情中受冲击较重的人产生了更多的负面情绪或心理不平衡,只想通过消费来修复,不会考虑自身收入变化从而“量入为出”,也因此在疫情期间收入减少的人群,反而体现出更高的报复性消费倾向。
从最受欢迎的线下消费活动排序结果中不难发现,餐饮等社交属性强的大众消费预计会率先反弹。
大多数人会在疫情结束后的一周到一个月内恢复简单的线下消费,即假设4月底国内疫情基本结束,可能的报复性消费将出现在5月中下旬。
这些天我询问了一下办公室的小伙伴们,为什么这么多人收住了剁手的想法,开始选择存钱呢?他们很多人给了一样的答案——“我想努力攒钱,买房”。
原因无他,经2020年春天一“疫”,很多人的住所“现了原形”。
一直觉得租房也挺好的“租房族”瞬间被拉回了“现实”:返程复工不但要面对被拒之门外的风险,还要提防房租涨价,以及工资变少入不敷出的收支压力。
很多餐饮投资失败的朋友们,告诉我,早知道我就拿着创业开店的钱去买房了,现在是悔不当初,但是人生的这些坑这些坎,你不去走,怎么会知道自己是否走的通呢?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03
讲个大学时候的真实故事:
阿泰,我的上铺。
靠着食堂的免费汤和助学金生活的宅男。
公共课上遇到了一个外语系的女生,靠着自以为不错的颜值,要了vx。
深夜里看到女孩儿 p y q 发了一个饥饿的表情,立刻跑出去买了吃的送到女生宿舍楼下。
刚拿出手机,就发现还有两个外卖小哥将外卖递给了这个女孩儿。
他迅速跑过去将吃的也递给了她,女孩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说了声“谢谢”,转头离开了。
那晚过后,他便经常的邀请女孩吃饭、逛街。
女孩儿会偶尔同意他的请求,但丝毫没有表现出在一起的意思。
他将失败总结成一个字“穷”。
于是在他人的怂恿下,开通了花呗,开始购买衣服、球鞋将自己打扮成女孩子喜欢的样子。
每逢特殊节日,口红,衣服,包包也提前安排。
但不久,学校接到举报说他谎报“贫困生”的事实,查证他经常购买奢侈品后便取消了他助学金申请。
可是该还的花呗还是要还。
每到还款日,就只能四处借钱。长时间不还,身边的朋友也都远离了他。
一天,他消失了。
后来听说,他没有了助学金,花呗额度用完后,后来又瞒着家里办理了小额贷款。
产生了一笔他无法承受的债务,面对暴力催款只能办理退学躲避。
女孩也有了新的男朋友。
有人说我们当代人落尽了欲望的深渊。
“分期付款购买新手机时,想的是新手机到手时舒服的感觉。”
“相信李佳琦的鬼话时,幻想着涂上口红的美丽。”
“购买新款的潮鞋和包包时,是想做人群中独特的自己。”
......
但是谁又能没有欲望呢?
只能说我们大部分人都缺少一种能力叫自控。
当我们只能花生活费时,会计算着每笔花销。
一旦有人为我们提前付费,便后果也不想。一头扎进欲望的深渊。
你会选择缩减支出,尽量存钱还是选择跟以前一样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