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约有位朋友精通古典音乐,之前和我说过一件好玩的事,有人在看到一场贝多芬音乐会演出宣传时,问身边的人:“是不是贝多芬本人亲自来演?”
就算贝多芬本人能来,也没多少人真的敢去听吧。
因为去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纪念日。贝多芬作为“乐圣”,在他诞辰250周年全球都安排了一系列致敬贝多芬的音乐会,但是由于疫情不得不取消或延迟到今年。
为什么贝多芬的音乐有这么大的魔力,几百年后依然被人们视为至高无上的精神食粮?小约找来好友为大家聊聊贝多芬之所以被称为 “乐圣”的魅力所在。
2020RCO贝多芬线上音乐节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无疑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2020年12月16日,是他诞辰250周年。对一般人来说,对贝多芬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他的耳聋、爱情和他的命运交响曲中的敲门声,抑或是他最著名的那句话:这句话的确是贝多芬一生为人的写照,他的人生就如暴风雨的一天。从小就被自己酗酒暴虐的父亲拿来与莫扎特比较,寄希望于年幼的贝多芬能像莫扎特那样声名大噪成为宫廷乐师,解决家人的生计问题。于是强制他每天无休无止地练琴,弹得不好就打骂。可以说童年贝多芬是生活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中。或许正是童年的磨难,而后他成长为了一名追求个性独立的音乐家,这在趋于保守的维也纳社会环境中显得桀骜不驯。贝多芬的老师海顿,一生创作了104部交响乐,莫扎特写了不下49部。然而,贝多芬一生只写了九部交响曲,而正是这九部交响曲,奠定了贝多芬在古典音乐历史上的地位。二十出头的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个人首演音乐会后声名大噪,他桀骜不驯的音乐可以说是轰动了整个古典乐坛,迅速开启了在欧洲各地的巡回演出。大家熟知的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就是这一阶段创作的。然而就是在他开始享受音乐带来的成就,以及自己驾驭音乐开启热情地创作时,命运却在光荣过后,玩笑般地再度带来困苦与悲惨——他竟出现了耳聋的征兆。对于一名音乐家来说,耳聋几乎是致命性的打击,他将听不到自己的演奏,无法把控手在钢琴上弹奏时发出的声音大小,指挥乐队演出时也听不清不同声部的演奏者是否达到自己的要求。我们不知道年轻的贝多芬是如何说服自己接受现状的,能在那般痛苦的童年中熬出来,他的音乐就告诉了人们,他绝不是个会自怨自艾的人,他的音乐里有他的愤怒,也有他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他创作的乐曲就是他对命运的呐喊,绝不低头,绝不放弃。在那段听力下降但还未完全耳聋的阶段,他逐渐远离社交场所,把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音乐创作中,完成了他自己的传世巨作《第三交响曲》。这部原本献给拿破仑的宏伟巨著被称为《英雄》。并且接连创作了无数令人惊叹不已的作品,比如《命运》、《田园》、《热情》、《费德里奥》……随着年龄变大,贝多芬耳朵也越来越聋,最后可以说是丧失了全部听力,连日常沟通都成问题,也一直没有结婚,无儿无女,还有一系列财政问题,创作也陷入低谷期,可以说是困顿不已。而在这样的情形下,贝多芬还是给了世界一个惊喜,创作出了震惊全世界的《第九交响曲》。这首曲子是划时代的,远远超出当时人们的想象,不仅有交响乐队演奏,还有合唱队、独唱、重唱,加在一起用乐器和人声共同演绎出了一首生命壮丽的颂歌。
这首曲子在第四乐章,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欢乐颂》里,爆发出光辉绚烂的合唱,“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在这宛若向天神求怜的赞颂中,噩梦般的童年、繁华热闹的青年、孤独燥郁的中年、失落倔强的晚年,直至人生最后的豁然与谅解,贝多芬完成对自己的宽恕,私以为,《欢乐颂》是贝多芬对自己的谅解与颂歌。
贝多芬从年轻时向往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也就是《欢乐颂》歌词的来源,他向往诗作里描写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那是他求而不得的理想世界,萌生出将其创作成音乐的想法,到了人生最后阶段,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愿望。他在自己创作的音乐世界里得到了解脱,得到了自由,为所有人创造出了一个理想的光辉明亮的世界:“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朋友们,在那天空上,仁爱的上帝看顾我们。”贝多芬的作品有着难以言说的庄严、深沉,但又令人感到可亲近,听的时候感受到巨大的冲击,随着乐章的展开,就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人变得渺小了,心却在得到解放,令人不能自已地要俯仰古今。罗曼·罗兰对贝多芬这样评价:“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创造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如果说莫扎特是天上的天使,从天堂获得纯粹的欢愉,那贝多芬就是人世间的英雄,他亲身经历着人间的一切,知道一切的艰难困苦,但从不退缩,带领人们走向人间的“欢乐”。人,任何时候都有失落、落寞、失望、缺乏力量的时候,去听听贝多芬吧,把渺小的自己融入音乐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