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彤荐读:走进《测量世界》

缘起:

开始看《测量世界》,源于梁文道先生《我读》的引诱。确定了书目,然后就是购买,购买之后就是天天想读,前段比较忙读得慢些,后又过节更是少读。

近来难得休养,光吃药不算调,光睡觉不算养,最好还是写字看书加上吃药和睡觉。目前看,效果甚好。

插叙:

我读书有几个习惯,一是喜欢家里不太宽大的沙发,那不能叫坐,应该叫蜷。

另一处就是床,每每躺下,旁的人看电视,我喜欢守着台灯看书,而且必须设定看多少页,不然就把睡觉忘了。

再就是卫生间,那里是读经典的地方,比如《诗经》、《徐志摩文集》就是在那里看完的。

看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读后感见旧文“从《哥伦比亚倒影》中认识木心”),因为喜欢做批注,所以就留在了床头,因为写起来方便些,也好旁边放字典,谁让咱看他的书就变文盲呢。

细说:

读《测量世界》,初时放在卫生间,总觉得写科学人物必须算经典,读起来需要用力,放那儿最合适。

读后发现,放那里时长不够,那地方呆久了实在有些不舒服。于是,它开始搬家,一会儿卫生间,一会儿沙发上,最受宠时居然上了我的电脑桌。可见,这书是读出味道了。

最喜欢看洪堡痴迷于测量的兴趣发作起来,那份对于科学的疯狂,对于测量的偏执,对于任何干扰的排斥。

还喜欢克尔曼描写他的举止,那种对研究对象的痴狂,对旁的事物的无视,无不让我沉醉其中。

最是喜欢看他对高斯的描述,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神童,一个上帝意外创造的天才。他的天赋与他的怯懦形成了如此有趣的反差。他对女人的迷恋,远远超出你的想像,却又不得不感佩,当数学思想爆发时,女人早已被抛在脑后。

读到三分之一时发现,进程比想像的慢,因为需要玩味的地方太多。毕竟我是个数学白痴,看一些测量的仪器名称,还有他们的术语,实在是考验脑袋瓜子。

可是太喜欢了,也就克服了,也就象上学背公式一样死记硬背起来。现在还居然知道有六分仪了呢!呵呵。

不过,说道阅读迷住了人的内容,是那种对自己所热衷,所探索事物的沉迷。从来以为,喜欢一个事就是喜欢,没细想过别的。读过这本书,忽的明白,之所以天才只有少数,而一些天才也是枉费,另一些不是天才却也能成就斐然,原因在于,你是不是喜欢到痴迷的程度。而洪堡和高斯两位,是痴迷了的天才,其成就之耀目,也就成为必然。

感慨:

喜欢测量,洪堡可以爬每一座途经的山,高的矮的险的奇的;可以钻每一个遇见的洞,深的浅的水的旱的。特别是当他对一项事物产生好奇,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去试验,直到破解。

我豁然明朗,这就是真的喜欢,只有痴了,迷了,疯了,狂了,你才可能成为某一事物体系中的知情者。

许多人喜欢炫耀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成就,更喜欢还没研究出个子丑寅卯就夸夸其谈著书立说。还有人自己不过一知半解,就拎着小半瓶醋四处招摇,以学者、专家自居。

现下,这样的知名人物不少,冒牌专家学者遍地。与洪堡先生、高斯先生相比,这些人是何其可笑,何其自不量力。

什么叫研究,什么叫学识,只有深入其中亲历探索,才真可以说是研究过,探寻过。也只有足够的学识积累,再补充上足够的实践,你才可以说这事我大概知道。

高斯是骄傲的,虽然他不善言辞,可他思维的速度是别人的百倍。他着力于他的数学研究,更是排除任何干扰地考察,这样的人著的书,立的说,才不会误导后人。洪堡先生行万里路,量无数险峰深洞,他的笔记是给予后人的无价财富。

赘言:

读书还要继续,喜欢这种读来有味的书,喜欢在其中遨游的快乐感受。接下来,继续读书去也。各位,晚安。

(文成于2011年2月15日)

能坚持看到此处的朋友们,感谢支持!以后我会在这里不定期的向大家推荐好书,希望你们喜欢!如果有哪方面的需求,也可以直接在文后留言,我会尽力满足大家。

晓彤老师

培训师一枚

二货一个

开心是主业

情感分析是副业

职业规划是专业

情绪管理是职业

美食追逐是事业

咨询方式:

  1. 关注本订阅号(点击最上方蓝色字),直接在订阅号内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