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桡动脉穿刺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优选

目前中国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提前,生存期延长,期间可能需要反复多次介入诊治。云南省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李易表示,常规动脉途径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会导致血管闭塞,从而无法使用。那么,是否有一条更安全、有效、舒适以及并发症少的冠脉介入诊治渠道呢?

常规入路不断“升级”但仍有弊端

李易表示,冠心病介入诊治属于微创技术,需要穿刺外周血管,通过血管途径完成手术。“最初,大腿上部的股动脉成为冠心病介入诊治的首选途径,股动脉粗大,穿刺容易掌握,但穿刺股动脉后患者需要平卧一天,且局部出血、并发症较多,虽有血管缝合装置,但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总体来看,股动脉适合医生操作,但病人较痛苦。”

后来,荷兰医生凯里米基经前臂桡动脉途径完成冠心病介入操作,由于桡动脉途径出血少、并发症少以及患者不需卧床,越来越得到医生及病人的认可。目前中国90%以上的心内科介入医生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心病介入诊治。

但李易表示,桡动脉途径也有一定的风险,如7%~20%的人可能出现桡动脉闭塞,部分人可能出现桡动脉局部出血,骨筋膜综合征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手功能受损,术后常有病人手掌胀痛、青紫难忍,需要反复介入诊治的患者可用的血管通路减少等。

为患者后续治疗保留珍贵生命通道

那么,还有没有比常规桡动脉途径更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呢?2017年,凯里米基医生在欧洲心脏病年会上,再次透露出远端桡动脉途径(鼻烟壶部位)具有病人更舒适及血管并发症更少的优点。随后,中国多家医院陆续尝试并证实远端桡动脉途径同样对国人适用,但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更高。

李易介绍,远端桡动脉入路,穿刺点在手背第一与第二掌骨之间,术中病人手自然放置为休息位,不用长时间强迫保持外旋位。远端桡动脉中等压力即可有效止血,压迫时间变短,从而减轻张力性水泡、皮下瘀斑及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症状。另外,远端桡动脉周围多是骨性结构,所以神经并发症、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极低。远端桡动脉穿刺还可以利用导丝引导球囊扩张,解除近端桡动脉狭窄或者闭塞,使其再通。对于那些需要多次治疗、多次造影或肾功不全患者而言,治疗时保留近端桡动脉,可为后续治疗保留一条非常珍贵的通道。

云南省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紧跟国际前沿,积极探索,在李易主任的带领下,介入团队不断实践,目前已经掌握远桡动脉穿刺技术,并将经远桡动脉途径完成冠心病介入诊疗作为常规手术通路,更好地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闵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