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漏诊率——糖友需要主动进行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检查
大家都知道“蝴蝶效应”吧,对糖友来说,有时候一个当时看似不重要的选择,多年后会变成一件让你追悔莫及的大事,并发症的预防就属于这类事件。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话题。
关于漏诊糖尿病肾病的调查
最近,我看到一篇关于美国基层医生漏诊糖尿病肾病的调查, 这个调查共纳入了9339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5036位(54.1%)患者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但其中只有607位(12.1%)得到了诊断。
糖尿病肾病漏诊率竟然高达88%!
1-2期的肾病患者,被诊断的不足5%。到肾病4期以上时,正确诊断率才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达到50%以上,但也不到60%。
这个数据背后代表的现实是非常惊人的:如果糖友自己不主动做肾脏病变方面的定期检查,那么默默“潜伏”着的肾病,发展到严重了才会被发现,就会成为很多糖友追悔莫及的大概率事件。
早发现问题,早获得诊断,治疗会比较容易。而病情拖延日久,一旦诊断就是晚期,不仅治疗方案变得复杂,花费成倍上涨,身体也失去完全康复的机会。
定期检查:糖友需要更主动
讲大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在糖友并没有明显症状的时期,又有多少糖友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坚持去做定期检查呢?
靠医生来说服患者吗?
由于医患之间交流时间的短促和专业知识的”不对等“,患者往往很难完全领会医生建议的重心所在。
而且,眼下普遍存在医患之间缺失的信任,也造成了患者很少有真正按医生说的去做的现实。这就造成了不少医生在给患者提建议、做解释的时候,需要用类似“忽悠”的方法。
曾经有一个患者高兴地找我,他说,老中医跟他说,吃半个月药,尿里的白蛋白就会消失。
老中医年过八旬。我看了化验单,因为这位患者的尿蛋白不多,比较容易消除,于是秒懂长者说话的艺术,内心充满钦佩。
患者常常会固守自己的认知,对于有悖于自己原有观念的信息,很难理解和去接受。与其一开始给患者过量、难以消化的真实信息,寄希望于患者都能成为”学霸“从而能理解医生说的这些专业知识,不如先”哄着“把药用上,患者受了益自然会慢慢转变看法,这或许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如果糖友能自己主动来对自己负责,医患双方都会轻松很多,因为不用”忽悠“了,医生也从此会”清白“很多。
所以,在定期检查上,糖友要有所学习,最重要——要主动!想一想:谁会比你自己更关心自己的健康呢?
临床上关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最基本检查,是关于肾小球功能的,比较简单,查尿微量白蛋白、血液化验肾功能,之后用里面的血肌酐数值、年龄、性别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判断肾功能的分期。
还有其他一些检查,大家可以看我之前写的“关于糖尿病肾脏病的二十一个问题”。
特别提醒大家一下,在血液和尿液的化验之外,常常还需要进行眼底检查。
有一项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中,有超过一半的人(52%)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肾脏病变的进展更为快速。
早期肾脏病变,跟2型糖尿病本身一样,没有明显的症状,属于无声的杀手。跟着感觉走,并不靠谱。客观检查指标,才可靠。
关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对医生来说,相对简单,只要了然患者的情况,结合疾病的病理生理,斟酌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预测可能的变化和风险。
对糖友来说,则没那么简单。
日常的幸福生活,是日复一日对意志的挑战,糖尿病患者需要努力克制对美酒佳肴的向往、对香烟的迷恋、对药物的反感。
这个挣脱的过程,并不容易。
调查发现,发生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常常有下面一些特点:
①不太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
②经济状况欠佳。
③缺少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或者社交范围比较小。
④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习惯根据感觉判断疾病。
如果饮食随意,血糖波动就大,对肾脏的损伤也大;不能戒烟,对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损害就持续存在;经济状况不好,就没有办法负担每月一大包的药物费用;缺乏糖尿病知识,就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疗建议。
吃药好像很简单,迈出这一步却不那么容易。
糖友常常希望,吃点药他们的病就会好。但慢性病的治疗,不像感冒那样,过几天就好了,因为能让肾脏往外漏蛋白的病变,不是那么短时间就能好的。
理论上的治疗,即使是需要万箭齐发,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幻化成轻飘飘的羽毛样子,不带压力地招摇,才能抵达终点。
不仅要哄着吃药,还要表扬他们在饮食控制、坚持运动和戒烟方面的努力和进步。
不过无论如何,如果糖友自身更主动一点,效果会更显著。
因为——在糖尿病管理中,糖友对自己的健康承担着百分之八十的责任!
我是安医生
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周2、3、5、6出诊
地址:10号线地铁石榴庄站C口对面
导航:北京丰台区石榴园南里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