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法度于变化之中 ——张世简《牵牛花》的章法分析
画家:张世简
作者:吴国亭
一张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章法布置。章法决定通幅作品的大的形式结构。历来有造诣的画家对自己作品的一笔一划在画面上的摆布都是煞费苦心、慎重测度而后下笔的。
人物画可以形象刻划取胜,山水画可以气势见长,而花鸟画一笔下去,既是笔墨,又是形象,亦是章法,三位一体,以乎更是难解难分。这里的一幅《牵牛花》内容虽常见不罕,但它却以章法严谨取胜,高出于一般同样题材的作品。
可以看到:全画把花叶分为两组:一组横在画面右上部,花多叶浓密,作为主要部分;一组竖在画面左下部,花少叶稀,是辅助的部分。这两组花叶的外轮廓形状差别很大,毫不雷同。左下方的叶子突然下垂,这一大的跌宕很象乐曲中的低音,节奏上来了个明显的起伏变化,处理得很是高妙。
通过藤蔓的线条把两组花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竹篱的排列大疏大密,密中又有疏密,极富节奏。直线倚斜、高低、横竖、错落有致,其中却找不到一根垂直线和水平线,可见作者深谙写意画“画面不宜出现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布局法则的。
更见匠心的是,在中间一朵花的上头加了三笔竹篱,顿时上下取得了联系,打破了全部竹篱都处在花叶下面的局面,仿佛乐谱上的高音符,再一次加强整幅画的高低起伏的感觉。
藤蔓是曲线,竹篱是直线,彼此质感、色彩、明度和形象都不相同,虽然交叠在一起,错综复杂,却仍能分明可辨,所谓“相错而不相犯”,收到了刚柔相济之效。
最低处的两片叶子下面几根藤蔓继续延伸至画外,着笔不多,却增益了花叶联贯的气势。
再看空白处,几块形状和面积都有较大的变化。就连地面淡淡的几个苔点的大小疏密,作者也没有信手抒笔。
这幅《牵牛花》不但章法合度,笔墨也相当生动。花朵线面结合,细而不板;叶片笔触活泼,浓淡相宜,虚实得当;藤蔓的中锋用笔轻快中见沉稳,都可窥见画家扎实的功力。
最后,再看那只秋虫,安排在最触目的部位,显然是全画的点睛之处。作者紧紧把握住三个关键:
一是头、胸、腹方向不一致,方向一致就呆板;
二是后面苦动作不同,一伸一缩,动作一致就呆板;
三是触须灵活有闪动感,如迟钝就呆板。这是描绘昆虫的要领。这些精微之处,画家都作了仔细刻划,形神兼备,几欲脱纸而出,这又与粗笔浓墨的叶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作文先谋篇布局,而后斟酌字句,同理,作画先经营位置,而后推敲笔墨。写意画看似笔墨奔放,其实优秀的作品,满纸都是作者的有得之见的体现,决不是信马由缰、率意而为的。
让我们学习古人“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贾岛)的创作态度!
<当代写意花鸟画佳作赏析>
编著:吴国亭
吴国亭《当代写意花鸟画佳作赏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