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人吃饭是用手的,...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人吃饭是用手的,有资料记载,那时候“饭黍毋以著”。每次吃饭前,先将手在凉水中沾一下,后将饭抓到掌心后停留一下,再送入嘴中。
所以,有资料记载:“共饭不泽手。”意思是与人吃饭,不能脏着手,“不得临时始捼莎乃食,恐为人秽也。”
不只抓饭不用筷子,古人吃珍馐佳肴时,也是用手的,现在最典型保存下来 的就是蒙古族的手抓羊,用手撕开肉去吃。
到了殷商时期,只有皇宫贵族可以使用筷子,因为最早投入使用的筷子,是用象牙做成的,成本非常高,也很难普及使用。
在《韩非子·俞老》中这样写道:“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主要是说,当时纣王不听贤臣的劝告,使用象牙筷子,吃山珍海味,用了这样的筷子,自然盛食物的器皿也要跟着奢侈起来。
果真,不久之后 ,纣王就建了酒池肉林,为了贪图享乐,把所有困苦都压在老百姓身上,百姓苦不堪言,而纣王却在美食美酒美人中一味沉沦。最终,商朝走向覆灭,一切功名毁于一旦。
春秋时期,筷子已经走入江南和西南地区中上层老百姓家中,在当时出土的很多墓葬中可以看到竹著的身影。这些筷子有的长达30厘米,直径达0.5厘米,很粗壮,工艺比较粗糙。
汉景帝时期,筷子逐渐成为家家户户的必需品,人们开始逐渐注重使用筷子的礼节。
在古代,两个人是不能同时夹菜的,如果同时夹菜,被叫做“截筷”,与古代收纳骨灰的动作相似,是不吉利的。
现在有的孩子玩儿的时候,会把筷子插在米饭上,但在古时候,这是决不允许的,因为这叫“供筷”,是祭奠死者时,在棺木前放置最后一碗饭时,所使用的的礼数。
在宋代,有这样的说法:“凡饮食,举匙必置著,举著必置匙。”也就是说,筷子和汤匙是不可以同时拿起来的。
如果人们出席比较正式的场合,筷子的摆放位置甚至可以表达出你的态度。如果你将筷子横放在盘子上,表示“吃饱了,大家慢用”。如果你将筷子十字交叉放在晚上,表示“吃撑了,实在吃不下去了”。
到了明朝,一位翰林陪明太祖吃饭,就将筷子抬过头顶,向明太祖行鞠躬礼,可明太祖觉得,这是一种民间的礼数,对自己不可以用,是对自己的不尊敬,于是直接将这位翰林贬职下放。
类似于如此的礼制还有很多,如今,可能有人觉得,使用筷子远没有使用汤勺刀叉来得方便,但一双筷子,里面包含这中华上下三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是中国源远流长和一脉相承的文化。
不论走到哪儿,用筷子吃饭,是一种浓厚的乡愁,是对国家最朴素的尊敬和思念。
#古人有哪些饮食习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