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14种过法
民谚云: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古之端午
家家户户都清扫庭院
采来菖蒲、艾条插在门嵋
或者悬挂于房间内
艾草驱赶蚊蝇
菖蒲提神通窍
不仅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民间还认为
插艾有招福纳祥的美意
粽子
又叫“角黍”、“筒粽”
是我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将糯米放入粽叶中
随心搭配豆沙、蛋黄等
再用五色丝线捆好
蒸熟即可食用
线线缠绕,叶叶层叠
入口糯滑,清香扑鼻
端午节食粽
象征着五谷丰登
对学子而言
则有“考中 ”“高中”的美好寓意
用盐佐食梅子
在鼎里增添味道
将美酒尽倾杯中
端午日饮酒
有避瘟驱毒、祈求健康之效
民谚亦云: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从两千多年前端午节诞生之日起
酒就与端午节结下了不解之缘
端午喝酒的习俗也流传至今
端午
又称“龙舟节”
鼓如擂、烟似云
动桡雾气生,吼声破山门
鼓声擂动,船只齐发
争先恐后,热闹非凡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如今的龙舟精神
已融入我们的血脉
成为了中华儿女奋斗的不竭动力
从屈原的《九歌·云中君》中提到的:
“浴兰汤兮沐芳”
到《荆楚岁时记》中的: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再到明代的《五杂俎》:
“兰汤不可得,
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可见端午节浴汤由来已久
究其缘由
除了为祭祀习俗外
还有强身健体之功用
年年端午风兼雨
似为屈原陈昔冤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荆楚之人
每逢五月五日
必烹煮米饭投入江中
以祭祀忠烈屈原
彩绳
又称五彩丝、五色丝
是端午节的吉祥物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
“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端午这天
人们纷纷将彩绳系于手臂
以祈福纳吉、消灾避祸
这曾是古代十分流行的节俗
纸鸢
亦称风筝、纸鹞、鹞子
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
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
趁着风势便可直入长空
五月节宜放鸢
巧糊彩画飞蹁跹
古人放鸢时
往往最后会把线剪断
让风筝顺风飘走
他们认为这象征着
不好的东西将随风而逝
人间端午日
五月芳菲天
此时天气清爽舒适
人们相约去田野、沟渠、山坡
采摘草药、踏青赏绿、品味秀灵
踏青归来
屋院已挂好菖蒲
家中已备好竹叶青酒
一杯佳酿便解一日疲惫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
“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
五月是仲夏,
端午为顺阳好天气之日”
此时日光柔长、林木葱郁
宜怀古寻幽、登山漫步
感受大自然的一抹清新一抹绿
闲看日出日落,远眺崇山峻岭
俯瞰绿水滔滔,坐拥林山云海
旧时没有电扇、空调
找凉快只得靠扇子
古人认为端午摇扇
能够“庶动清风,以增美德”
酷热的风
经过小扇一摇
转化为清风、仁风
故“端午扇”又称作是“避瘟扇”
蒙蒙细雨时作时停
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倘若端午赶上下雨
那便择一处僻静之所
屏气凝神,倚窗听雨
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
感受岁月静好
人间至雅
莫过于赏雨听风
荷花
亦称“莲花”“芙蕖”“水芙蓉”
它是曹植笔下的水中灵芝
是周敦颐心中独爱之物
历代文人皆爱莲
“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端午赏荷
倚栏深看莲花的艳丽
对水细嗅芦草的芬芳
别有一番诗情雅趣在其中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端午的味道
是团圆的味道
一家人聚在一起
吃着粽子,闲话家常
便是最好的日子
愿我们所念之人,
天天喜乐,岁岁安康!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