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就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中华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太大,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力补充,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珍惜和珍藏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图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所以说,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为了保护家谱文化传承,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史辩派的创始人、著名学者顾颉刚说:“我国历史资料浩如烟海,但尚有二个金矿未曾开发,一为方志,一为族谱。”他充分肯定了家谱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具有的重要的史料价值。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但作为一种特殊史料,家谱有与正史、方志等其他史料迥然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构成了家谱特有的属性。修谱还被视为重新树立家族观和道德规范的途径。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

解放以后,土地改革开始,批判封建宗族观念,家谱作为封建残余受到人们的唾弃。随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藏于深阁的宗谱被视作封建残余扫地出门。现在全国各地收藏的家谱原件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造纸厂回收的废纸堆里,大多是土改时期和文革时期所得到的。正是这些有识之士对这批历史遗产的抢救、保存,才有日后的宗谱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传承的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进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随着文化建设高潮迭起,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使家谱文化这座宝藏的发掘和利用一步步受到人们的青睐。

近些年来,民间修谱盛行。盛世修谱,记录家族历史,延续家族根脉,中华族谱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团结和谐的表现。但谱要修好也确实不容易,特别是现代修谱,更应该正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笔者因为在编修县志,工作中接触过许多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村志及宗族家谱,也接触过一些正在修谱的人员和具体的事情,从中发现了修谱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我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思想方法也就是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一些在修谱过程中带有一定封建色彩、迷信色彩、不利宗族团结的条条框框、消极因素统统应该去除,不应该在新谱中执行、记述;一些曾受极左思潮、“阶级斗争” 旧观念影响的做法也不能在新谱记载人和事中反映出来;一些与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相抵触的事例一律不应入谱;一些背时的、陈旧的、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语言应该停止表述。

家谱谱名、谱序、谱例、谱论、恩荣录、遗像、姓氏源流、族规家法、世系、传记、名迹录、年谱、艺文、捐修人名、后记等格式设置要改革、创新、规范,记述内容要真实、可靠、健康。为发扬古贤之风范,传承先人之美德,要重申族规家法之谕,启迪子孙后代之本。这样才能增强氏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感召力,激发同根、同源、同宗的血缘亲情。存历史之真容,考古今之沿革,扬先辈之业迹,鉴氏族之兴衰。家谱中记录族中的历史名人,也可记述现代各行各业的家族精英,他们爱岗敬业,奋发向上,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创造出不凡的业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可用来激励后代艰苦创业,再创辉煌。家谱中的族规家法,要求族人遵纪守法,不抢、不盗、不嫖、不娼、不赌、不吸(毒),其实也是现代法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家谱中的家训要求族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兄弟互携、妯娌相帮、家庭团结、邻里和睦,但在新谱中还可增加一些新内容,如倡导婚丧喜事移风易俗等。社会生活中,诚信待人、童叟无欺,不坑蒙拐骗,不以强凌弱,应助困济贫,见义勇为,这些也都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后人“忠、孝、善、美”的特殊的教材,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建设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破旧要立新,改革要创新。当前,我们党和政府树立的、倡导的、弘扬的、传递的好典型、好思想、好精神、正能量,凡是与我们族人有联系的或者是属于我们族人范围的均应在新修宗谱里予以记载,以示弘扬。在新谱的记录中,凡涉及到破旧的、立新的、改革的、创新的项目或事例均可在谱中的《凡例》进行规定或说明。新谱中还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许多宝贵的、有意义的事物和群体用图照来表达,充分发挥现代照片在谱牒中的作用。古人没有条件,不可能在老谱中用照片,“太公”的图像也只好用“画”来想象。现在不同了,能够办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编修新谱运用的文字要普及,不能再用“五四”运动以前的、普通群众难以看懂和读懂的文言文了,在老谱中用了“文言文”的文字我们也应该翻译成白话文,让族人读通、读懂,产生作用。国家规定,新编志书的文体一律用规范的语体文,我们新修的家谱应该也不例外。新修宗谱的出版应该采用横排简体印制,文字一律用简化汉字,从左到右排列,而且要有标点符号,段落分明。不提倡 “直排繁体无标点”印刷,以方便族人、方便群众读谱、用谱。谱修好,一版多本,存谱于文史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以及族人的家家户户之中,改变过去“一人修谱,一家保存”的局面,让大家都有经常查阅和研究家谱的机会。修史、修志、修谱都在于阅读、使用,否则毫无意义。

盛世修谱,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修谱人一定要与时俱进,修出一本人文源流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家族特色的好谱,努力为时代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