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乡镇名溯源

​馆长

文县乡镇名溯源

04-10 阅读227

文县城关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①

02-15 阅读139

城关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中部,东与尚德镇接壤,南与丹堡乡毗邻,西接铁楼乡、石坊镇,北与尖山乡、桥头镇相连,为文县人民政府驻地,[1]区域总面积158.31平方千米。海拨:3121米;最低点海拔940米。

截至2020年6月,城关镇下辖4个社区、17个行政村:东坝社区、县城社区、所城北街社区、所城南街社区、后山村、刘二坝村、凡昌村、元茨头村、贾昌村、城关村、高崖村、滴水崖村、关家沟村、申家坡村、大渡坝村、鹄衣坝村、白衣坝村、西园村、刘家咀村、干沟坪村、前山村,[3]镇人民政府驻韩家坝新城小区。截至2018年末,城关镇户籍人口为36484人。

城关镇溯源:

西汉建立之初的汉高祖六年(前201)时置阴平道, 为广汉郡辖县13之一《汉书. 地理志》。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开西南夷,为统治少数民族建“以广汉西部白马为武都郡”。此时西汉在今文县设置阴平道(秦时少数民族聚居的县称道)东汉因之,三国、晋称阴平县在城关西北。

至西魏废帝二年(553)平蜀在文县置阴平郡领曲水一县。北周置文州,县治所在今西元故地。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以旧城平地,窄小难守,遂移州治于故城东高原上麻关谷口”(今上城)。唐,宋沿之。《元和志》载。

宋代,文州城比较繁华,州县衙门,肃穆堂煌,亭台楼廓,处处林立。如吕疑之诗《题文州》作“安静堂”:“峡东秋空一线青,万山深处见官厅。此堂虚旷无余物,四面齐开碧玉屏。”还有:得要亭、坐啸亭,文化堂;及平里、来远、翠盖、圃山、仰高等五堂,实乃楼堂馆所林立。从唐代建中年间始建“文台”,几经修茸,分外妖娆,宋代更为壮观,《名胜志·樵楼记》载“文台在上城,南山为屏,清江为带,东阳开爽,旭日东升,江山先霁,故文台晓霁,为文县八景之一。”宋代文州之繁荣文化昌盛,时有文(州)一丶益二(广元)之说。

元代至明代洪武四年(1371)降州为县,立公署。明洪武二十八年(1393)设千户所建城,谓之所城。

明.成化六年(1470)于所城始建县城。为县衙门所在地,故称县城。两城中隔关家沟水,以修建麻关桥相连,通往所、县二城。

明,清二朝的县衙建在县城至今。

城关镇是文县的政治文化中心,商业中柩,阴平塑造的窗口,都见证在城关镇上。

清代,将凡曲乡、贾昌乡、鹄飞乡、西元乡归并入镇。设里:在县里,八坊:文明坊、承流坊、迎恩坊、宣化坊、通川坊、文兴坊、武胜坊、布政坊。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实行保甲制时,城关为第一区,区公所设在所城马家街。(辖:城关、固水(石坊、石鸡坝)尚德、白马三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裁区设镇时为兴文镇,镇公所在所城马家街。

1949年12月文县解放,县政府成立,城关为兴文区。(辖县城乡、所城乡、鹄飞乡、西元乡、铁楼乡、魏家嘴乡、旧寨乡、东峪口8乡)

1955年10月,废城关街设城关镇。:

1958年12月,建立城关人民公社(辖铁楼地区)。1962年划小人民公社铁楼析出。

1983年10月设城关镇人民政府至今。现镇政府机关在韩家坝小区。

历史遗留::

唐代:上城有,文台《名胜志》;宋代:庙宇有,圣寿寺(原党校址)、文王庙(南门)、慈沛庙、龙女庙、坐啸亭、清晖阁,有宋碑在今碑石地《名胜志》。明代:北禅寺,北山庙群。清代:城隍庙、文庙、社稷坛、先农坛等。(清文县志详)。"文县八景"中有:虹桥百丈,螳螂晚照,晴霓瀑布。

南横白水江之阴平桥,始于雍正七年(1729)建,知县葛时政,守备张金榜同建,桥匾额为"巴蜀咽喉"。桥畔江中突出ー石,高可二丈阔二丈余。乾隆甲寅(1794)于上建观澜亭。道光丙午(1846)知县张绩,饬鄢鸿瑞等募修,旋被水冲。咸丰丙辰(1856)知县张崇本,飭魏占鳌等募修,工甫竣,值番变復废。现议重修。旧志:桥南,崇山曲拱,朝夕重阴,惟日午阴阳平分,浮光照耀,如长虹卧波,故为阴平八景之ㅡ。阴平桥(南挢)后历时多有改建

三国文化之,邓艾城(清水平),姜维城(贾昌)均在城关镇内。

未完待续,敬请赐教!

千年名乡玉垒溯源一一地名文化②

02-18 阅读361

玉垒乡,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碧口水库上游,东连碧口镇,南接范坝镇,西依尚德镇,距文县县城46千米,区域总面积230.69平方千米。海拔2590米;最低点海拔700米。截至2020年6月,玉垒乡下辖12个行政村:大山村、蒿坪村、齐心坝村、马家沟村、何家坪村、徐家湾村、李家坪村、余家村、玉垒坪村、筏子坝村、黄路坝村、冉家村,[3]乡人民政府驻何家坪村玉枕社。截至2018年末,玉垒乡户籍人口为5230人。[

历代文人大家韵玉垒:

宋 杨 槱 《题玉枕驿》

栈道复险道, 客怀愁更愁。万山俱绝壁, 一水不通舟。

注:杨槱,生卒待考。阴平郡守,于宋时编印《文州古今志》一书。

宋 陆 游 《题阴平桥头》

自古英雄有曲伸,危机变化迹逡巡。

阴平穷寇非难御, 如此江山坐付人。

注:陆游(1125 年—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明 《 嘉 陵 江》 年代: 明 作者: 楊 慎

嘉陵江水向西流,亂石驚灘夜未休。岩畔蒼藤懸日月,

崖邊瑤草記春秋。 板居未變先秦俗,刳木猶疑太古舟。

三十六程知遠近,試憑高處望刀州。

注: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查看全部。

张其光 《玉 垒关》

天开一堑锁咽喉,控制西南二百州。 御寇有方泥不清,

重门无警析常收。 崖前月白鸟啼晓,林外风清雁唳秋。

瞻披路傍来往客,谁腾紫气驾青牛。

注: 张其光(?—?)明中丙午科举人。后任四川威茂兵备参议。 毛凤来

《玉 垒 仙 关》

石壁峻岩号玉关,清幽殊似出尘寰。

羊肠马渡应仃勒, 鸟道人行欲惨颜。

水含长河拖白练,云迷峻岭拥青髻。

天然设险防边警, 巩固神州万古安。

注:毛凤来(?—?)文县人,明崇祯庚午科举人。任山东信阳知县。 明《巩昌府志》玉垒仙关列为文县明八景之一。

张逢熙 《玉 垒 关》

大江绕玉垒,峭壁连高峰。

羡此重险关, 一丸差可封。

注:张逢熙:(?—?) 明,成州靖远卫训导。

李梦阳 《阴 平》

日落文台远, 光揺太白山。

无人说蜀魏, 往来渔樵间。

注:李梦阳(1473 年 1 月 5 日—1530 年 1 月 28 日),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汉族,进士。官至户部主事,江西提学副使。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著《空同子》六十卷。

李日强 《文 州 道 中》

黄金寒凿地,绿野火耕天。 万死沙中矿, 一生云下田。

行边犹汉垒,望里少秦烟。 况值天涯暮, 谁能不暗然。

注:李日强,明进士,著明诗人。有《春水吟.李日强诗集。

清,州守 叶恩沛《过玉垒关》

玉垒关前水合流,边花塞草尚空流。巡方有志遗鸿爪,

玩物无心动客愁。路转峰回情脉脉,抚今追昔事悠悠。

蓝舆尽日浑忘倦,如此河山称壮游。

注: 叶恩沛,安徽人,清德宗光绪中知阶州。

现代 何光第 《过玉垒关》

虹桥凌空起,百丈锁阴平。白龙从天降,白水绕山行。

两江汇玉垒,一湖掩淮城。悠悠千载事,魏蜀不再争。

注:何光第:陇西人,在26年的风风雨雨中,何光第在成长,他心中的诗、书之“树”也在成长。于是,便有了《光第诗选》中那一首首从稚嫩到成熟,从直白到含蓄,从外美到内秀的诗与歌的结晶体。

(未完待续)

玉垒乡溯源: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三国志》,《华阳国志》等称:玉垒桥,文县南120里,跨白水江称阴平桥头。(注意,这是史书中第一提到"阴平″)一《读史方與记》:明确指出阴平桥就是今玉垒桥。《华阳国志》:蜀,景辉六年春(264)大将姜维表后主刘禅,遣左、右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桥头。(此乃成军争兵战重地,引起世人瞩目)。

《十国春秋》记载"玉垒见龙″。文县志转载。唐,宋,元,明,清顺延至民国,均设驻军。称玉垒关。明,玉垒关。清,玉垒乡。

民国,以杨家、翰坪、朱家、玉垒四乡。编制保甲为第六保:石家门口、筏子坝、玉垒关、袁家坨、冯坪子、李家坪。第七保:玉枕、翰坪坝、马家沟、蒿坪、金口坝。

1949年解放后:玉垒乡因境内玉垒雄关而得名。1949年12月,属碧口管辖,设有玉垒乡、蒿坪乡。1953年5月,设玉垒区,辖玉垒、玉枕、黄路、范坝、河口、冯家、柏元、蒿坪、店坝等。。一乡。

1955年10月,扯区归′属碧口区,设玉垒、蒿坪乡。

1958年12月,属碧口区碧口公社,为玉垒大队。1961年,碧口公社析出玉垒公社。

1983年11月,玉垒公社改为玉垒乡,至今。(原乡政府淹没没厍)乡政府设今玉枕村之地。

阴平桥(玉垒桥)历史:

甘肃阴平桥,位于甘肃省文县南白水江与白龙江交汇处,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三国蜀汉建炎元年(公元263年)已有魏诸葛绪抢占“阴平桥头”的记载,可知此前已有桥梁。又根据“白水流急,中有苍石二道”的记载,可知早期的阴平桥属石桥类型。

阴平桥从见诸史册到清初改建为悬臂木梁桥,存在时间达1466 年,长48.8米,宽3米,高11.5米,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之一。

——摘自《中国桥谱》责任编辑:liuyamin现存清代重修的甘肃文县阴平桥为单孔木伸臂桥,桥跨达60余m,桥上建有桥樑。阴平桥位于文县东30公里处,横跨在两座对峙的山头之上。玉垒关就坐落在阴平桥头,桥下是万丈深谷,桥头是险关要隘,因而在历史上被称为“陇蜀咽喉”,其险要与四川的剑门关齐名。

当初,魏将邓艾所以弃阴平正道不走,而是沿着艰险的山路翻越被视为鬼门关的摩天岭,就因为姜维早就派重兵把守着被称为“天险”的阴平桥和玉垒关。 地点甘肃文县阴平桥 现存清代重修的甘肃阴平桥为单孔木伸臂桥,桥跨达60余m,桥上建有桥屋。 福建漳州江东桥的石梁最为巨大。该桥于宋·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由木梁桥改为石梁桥,计有15孔,每孔三片石梁。石桥现存5孔,其中最大的石梁长23.7m,宽1.7m,高1.9m,重量达2000kN(200t)。这样巨大的石梁,在没有重型起重设备的古时,其采、运、安装等工作都是十分艰巨的。

1988年8月落成一座钢丝吊桥,长213.11米,宽12.5米。主体径一孔180米。悬桥飞卧碧口库区,如飞龙腾空,驱云逐流,又是一道风景。

玉垒名胜:

古玉垒关:(千年关隘);玉枕古驿站遗址。玉垒龙潭;玉垒关三官殿;玉垒现今关头坝吊挢;冉家坪古宅;新建景区;巴巴沟千年石室建筑。文县进士米穜写《玉垒志》;玉垒花灯戏等等。

范坝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③

02-22 阅读177

范坝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东接碧口镇,南接四川省青川县,西接刘家坪乡,西北接尚德镇,北接玉垒乡,距文县县城100千米,区域总面积489.2平方千米。范坝镇地势山高坡陡、沟梁纵横;主要山脉有摩天岭、团包、哑巴咀,境内最高峰团包位于甘川交界处,海拔2702米;最低点海拔700米。

至2020年6月,范坝镇下辖22个行政村:竹元村、河口村、行家村、关子村、渭沟村、陈家村、董家村、银厂村、严家村、王家村、草坝村、枣树村、白皂村、对树村、高桥村、坪上村、店坝村、红林村、正沟村、前山村、交流村、柏元村,镇人民政府驻严家村田家湾。至2018年末,范坝镇户籍人口为11116人。

境内属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区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大鲵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珙桐、红豆杉、银杏、水杉、香果等珍稀保护树种。

水文,范坝镇境内河道属于长江流域,主要有白龙江、让水河,其中白龙江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占10%,让水河流域面积437平方千米,占90%,河流总长度43.2千米,河网密度0.9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2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让水河,从柏元村长岸坡至碧口水库,流经境内柏元、交流、店坝、白皂、草坝、严家坝、陈家坝、渭沟、衡家湾,长12.2千米,流域面积437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西沟、正沟、东沟、胡顺沟、黑鹰沟、银厂沟、关子沟等。

2018年12月,范坝镇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范坝镇溯源::

范坝地区让水河域开发较早。据史书记载因三国文化之邓艾伐蜀,于《三国志·魏书》有言: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陈寿说得再清楚不过,“艾自阴平道”,不是“阴平县”。我们有理由说,指的是从文县走广元的大道之间某一段,再行无人之地的(注:“再行无人之地”正是文县翻摩天岭从青溪以上入左担山的路)。说这是邓艾伐蜀道,是准确的,统冠:“阴平古道”,显然不确切。时值魏元帝景元三年(公元263年)蜀,炎兴元年。《通志》载:摩天岭又称眚塘岭。

在宋代孝宗(1163一1189) 年间,正式开发国道商通旅。也是最大茶马古道,可通四川江油,南部等地。

往来人们更多,迁入居住的也多了,故以姓氏家族群居,有了范家坝、范家山、严家坝、王家坝、高家磨、衡家湾等等,明未清初尤盛。范家坝,以范姓大家而名,请代己有逄场(赶集)记载。《甘肃建置志》载:每月逢二、五、八为乡镇集市。

清代,以柏元,梧桐乡合称,中华民国时,以柏元乡、梧桐乡。

民国延之,1947年归玉垒乡辖。

1949年解放后,设范坝、河口、冯家、柏元、店坝五乡,由碧口区辖。1955年6月,合并区乡,柏元、冯家2乡并入范坝乡,由玉垒区管辖。

1958年12月,建立人民公社为碧口人民公社,在辖范坝乡、店坝乡等。1961年8月,划小公社,建范坝、店坝公社,由碧口区辖。

1970年10月,因修碧口水电站,范坝公社驻地被淹没,遂迁至严家村田家湾。1983年11月,范坝公社改乡,店坝公社改乡。

2004年4月,范坝、店坝2乡合并为范坝乡。

2016年,范坝乡撤乡设镇,改为范坝镇。至今。

范坝镇名胜:

1,摩天岭位于甘肃省南部的文县与四川省北部的青川县交界处。穿越摩天岭有著名的“阴平古道”。 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所以历代除了当地农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战争需要才用此道。在明代将领付友德曾带兵走过此道,在红军长征时,李先念曾率领红军走过此路,后来人民解放军青川时曾走过此道。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其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当年邓艾就是从这里裹毡而下,度守摩天岭直插江油关而灭蜀的。如今岭南已开辟了曲折小道,当地人叫“九倒拐”。清《通志》称青塘岭。

2,金丝猴:金丝猴与国宝大熊猫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是甘肃的特产,是陇塬的瑰宝。据1982年珍贵动物普查,全省2,159只金丝猴主要分布在陇南的文县等地。金丝猴形瘦而壮实,背部有金黄色的长毛故得名“金丝猴”。当地人也叫:线猴、金线绒、仰鼻猴、蓝面猴,古时人称“狖”等等。此猴属灵长目,猴科,金丝猴线绒毛最长可达23厘米,脸形较圆,吻部隆突,面盘靛蓝、鼻孔上翅,眼周白色,尾巴与体长几乎相等。金丝猴的珍奇,诗人早有赞叹。屈原的《九歌·山鬼》中有歌,宋代大诗人文同为文州金丝猴赋诗曰:《寄夏文州谢金线狨皮》天地生奇兽, 朝廷近宠臣。 覆鞍须用此, 投网为何人。梨栗恩虽厚, 云山梦想频。 烦君远相赠, 时为一沾巾。《寄夏文州左藏佾》 翩翩贵公子,佳誉本能文。大第辞京辇,高旌拥塞云。(劝农唐刺史,养士汉将军。莫刻和戎誓,朝廷立功勋。)1958年店坝办起金丝猴厂捕善百余金丝猴,送京城部分,后因猴群死亡,不了了知。

3,名胜还有:摩天岭脚下《邓艾入川碑》;摩天岭古战场遺址;柏元古墓;严家坝古寺;店坝韩家老爷坟,范坝镇新街等。

4,古树:范坝李家山,山银杏,雄性,树20米,圍4点7米。寇幅188平米。千年古树。

范坝,黑鹰沟扇子排一株60牟生麦吊杉,胸径26厘米,高20米,(包包麦吊子)珍稀树种。

馆长

中庙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④

02-27 阅读223

中庙镇: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东部,白龙江下游,四川省广元白龙湖上游。东南与四川省青川县接壤,西与碧口镇为邻,北靠武都。乡境内的罐子沟是全县海拔最低处,海拔高程为550米。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1公里,地域面积1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8%,是全县地域面积最小的乡之一。乡政府驻地中庙,海拔570米, 距县城100公里,距甘川交界的罐子沟18.6公里,距昭化火车站100公里,距广元火车站120公里,距姚渡火车站20公里。

至2020年6月,中庙镇下辖19个行政村:强坝村、肖家沟村、中坪村、联丰村、后渠村、候家沟村、余家湾村、孔家山村、大盘峪村、郭家坝村、李家坝村、化坪村、肖家坝村、水草沟村、茶园村、木家坝村、后坝村、坪里村、大水村,镇人民政府驻中坪村。

2018年末,中庙镇户籍人口为12140人。

水文:中庙镇境内河道属于长江流域;境内最大河流为白龙江,从西至东流经境内肖家坝村、李家坝村、中坪村、强坝村、后渠村、联丰村、郭家坝村、余家湾村、孔家山村,长30千米,年均流量272.1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大团峪河、小团峪河。

中庙溯源::

中庙地域开发较早,唐、宋时已入文县版囹,但交通不便人跡少至记在之尚少。请参照碧口条文记。

明,因地铸大钟之庙而名。《文县地名资料》

清,中庙乡,巳载史志。中庙坊逢二,五,八,乡镇逢集《甘肃建置志》。

民国,(以现区述写)中庙乡,辖肖家地。地处甘、陕、川结合部,鸡嗚冠三省之誉。

1949年12月,属碧口区,分为中庙、强家坝2乡。肖家,坪里2乡在辖。

1950年3月,仍设中庙、强家坝,肖家,坪里乡。

1958年12月,属碧口公社,为中庙、肖家、坪里大队,。

1960年8月,划小公社,柝出中庙、肖家、坪里三个公社。

1970年1月,扯销坪里公社,归肖家公社辖

1983年11月,公社改为乡。

2004年4月撤乡建镇后,将原肖家乡的8村并入中庙乡。

2016年5月,撤销中庙乡,设立中庙镇。

中庙名胜::

清代后建:麒麟寺、海螺寺、双龙观等。中庙一带供奉全海龙王。

中庙街在乡绅赵子厚倡导下于民国重修。已成为一大富庶重镇。

大水沟自然风景区;大、小团峪河风景区;肖家坝开发区、保护区等,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底蕴。

文化名人许明成先生的《悠悠碧口情》述写了中庙、碧口风情。张锡田丶何明远丶谭祖德也有论著。

红色文化:

1935年4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根据“剑阁会议”精神,分西路、西北路两路前进。西北路红31军一部迅速向羊模坝、三堆坝地区推进,并围困广元国民党守军;'红39军89师和31军一部向青川、平武挺进,以切断广元与江油国民党守军的联系,相机夺取碧口。扩大陕甘边区.4月5日,红30军89师从宝轮院沿白龙江而上,经三堆坝、水磨沟至白水区后,分两路挺进.一路向文县碧口通近,一路经夭陛院、板桥直趋乔庄。红31军91师271团由罗家坝经切刀梁、茶园、茶坝,向白水区直奔五龙山和文县中庙境内的平台山、悬马关和摩天岭,与国民党部激战。

(0)

相关推荐

  • 范坝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③

    范坝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③ 范坝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东接碧口镇,南接四川省青川县,西接刘家坪乡,西北接尚德镇,北接玉垒乡,距文县县城100千米,区域总面积489.2平方千米.范坝 ...

  • 刘家坪乡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⑥

    ​文县刘家坪乡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⑥ 前天 阅读89 刘家坪乡,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东邻范坝镇,南接四川省青川县,西接丹堡镇,北靠尚德镇,距文县县城58千米,区域总面积343.41平方 ...

  • 临江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⑤

    ​临江镇溯源一地名文化⑤刚刚 阅读158临江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北部,东与武都区相邻,南接尖山乡.口头坝乡,西邻桥头镇,北接梨坪镇,距文县县城89千米.区域总面积113.51平方千米 ...

  • 有时间,就回一趟十八顷哇!

    十八顷镇位于商都县城东30公里处,东南与河北省交界,北与化德县接壤,辖地总面积470平方公里. 民国八年(1919年),有兴和几户农民来此开地,因租种小庙子喇嘛18顷庙地,故得村名十八顷,十八顷是商都 ...

  • 千年名乡玉垒溯源一地名文化②

    ​千年名乡玉垒溯源一一地名文化② 02-18 阅读299 玉垒乡,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碧口水库上游,东连碧口镇,南接范坝镇,西依尚德镇,距文县县城46千米,区域总面积230.69平 ...

  • 文县乡镇地名溯源选

    馆长 04-10 文县城关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① 02-15 阅读139 城关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中部,东与尚德镇接壤,南与丹堡乡毗邻,西接铁楼乡.石坊镇,北与尖山乡.桥头镇相连,为文县 ...

  • 文县城关镇名溯源

    ​文县城关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①刚刚 阅读89城关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中部,东与尚德镇接壤,南与丹堡乡毗邻,西接铁楼乡.石坊镇,北与尖山乡.桥头镇相连,为文县人民政府驻地,[1]区域总面 ...

  • 文县尚德镇名溯源一地名人文10

    ​馆长 文县尚德镇名溯源一地名人文10 08-26 阅读368 尚德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东接玉垒乡,南接丹堡镇.刘家坪乡.范坝乡,西接城关镇,北接尖山乡.口头坝乡,区域总面积2 ...

  • 多汗症中医病名溯源、生理病理、方药简析

    现代医学认为多汗症(Hyperhidrosisi,HH)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分泌过多的一种疾病.一般来讲引起多汗的原因无非功能性与器质性两类.功能性多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器质性则多与神经 ...

  • 尖山乡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⑦

    ​馆长文县尖山乡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⑦前天 阅读80尖山乡,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北部,东与口头坝乡相邻,南与尚德镇接壤,西南与城关镇相连,北与桥头镇.临江铺镇毗邻,距文县县城70千米,区域总 ...

  • 涉县“李家港”村名溯源 ——兼及牌坊路来历

    涉县城有个牌坊路,1968年以前真有个御史牌坊!名字叫做肃衣坊 原创 爱旅游的寒江 涉县周边游2021-3 今天突然有一个重大发现,城里李家港地名为什么姓李?! 城里李姓,东戍李栋之后,祠堂在正街,己 ...

  • 黄圣依穿“大爷裤”走机场,瞬间显老10岁,网友:乡镇名媛

    当今35岁的黄圣依,气质和颜值是没话说了,仍然养护得很好,乃至也不输给25岁的少女.但她的衣品真是不敢助威了,固然穿的衣服都是大牌,但搭配在一路,就有土里土头土脑的滋味.咱们能够一路来看看啊! 黄圣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