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却说:“感谢妓女!”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10分钟

“这种渣男,就该被封杀!”

文/晏凌羊

很多男哲学家、男作家的女性观根本是不及格的。

十七八世纪横空出世那一拨,包括尼采、叔本华、卢梭、庞勒等等,更是如此。

而他们对女性的看法,与其自身的出身、经历息息相关。

叔本华是悲观主义哲学的泰斗,但诋毁女人很有一手。

他评论女人的某些观点令人莞尔,哪天哪个男士若是被女人甩了可以找来看看解解恨。

叔本华对女人的负面评价,最出名的有几句:

“只有被性冲动冲昏了头脑的人,才会把矮小、窄肩、宽臀、短腿的人(即,女人)称为佳人。”

“女人终其一生都是大孩子,位于孩子和男人之间的过渡阶段。男人才是真正的人。”

在《论女人》一文里,他开篇就说:“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们轻佻琐碎、缺乏远见。”他还说:“女人只适合当护士或者老师是因为她们孩子气不退,没有眼光,愚蠢透顶。”

为什么叔本华会对女性有如此深的成见?这跟他自己的经历有关。

叔本华的父亲是自杀去世的,据说是因为母亲出轨。

叔本华的父亲是商人,母亲是作家。他的父亲特别暴躁又强势,甚至不允许妻子有交际圈,而妻子生来就是个社交达人。

叔本华认为,是母亲轻浮的生活方式害死了父亲,从此与母亲的关系特别恶劣。

叔本华父亲去世后,给他留下了一笔不菲的财产,他本人也比较善于理财、不乱挥霍,因此,一辈子生活无忧,不必为钱财发愁,可以完全沉浸到哲学的世界中去。

叔本华也有过几次恋爱,但是没有一段能成功。对母亲的厌恶,多多少少影响了他和女性的关系;和女性恋爱失败,又加深了他对女性的恶感。

年轻时,叔本华爱慕过一个有夫之妇,但这只是一场单相思。后来,他找了比自己小14岁的女朋友,两人相处了十来年,却因为他向往的是一夫多妻制,最终分道扬镳。

叔本华本身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兜里有点金币,他害怕被偷被抢,就把金币藏在地窖里。请人帮他刮胡子,他老担心别人会割他喉。有时候,还动不动就疑心女管家偷他东西。

叔本华曾经和一个女裁缝发生过纠纷。女裁缝说叔本华把她推下楼,导致自己失去了劳动能力。叔本华则说自己没有。

两人的这场官司打了五年,最后法院判叔本华每年给女裁缝支付点钱作为补偿。后来,女裁缝去世,叔本华开心地写日记:老太婆死,债务了结。

叔本华前半辈子郁郁不得志,当大学讲师也当不长久,出版几本书也反响平平。到了五十几岁,叔本华突然有本书畅销了,他火了,拥有了很多女粉丝。

以前,叔本华接触到的都是没什么智识水平的女性,后来他成名后,认识了一个女雕塑家。和女雕塑家相处,他有了“结婚的感觉”,这才对女性的印象稍微有点改观。

不过,他终身未婚,因为他觉得婚姻制度是最无聊的制度之一。

1860年,叔本华因肺炎去世,享年72岁。

叔本华所处的时代,男性的社会地位、受教育机会普遍高于女性的,女性的总体素质也比男性低。再加之叔本华本身没啥男性魅力但又智商奇高,他来来回回遇到的,都只是一些层次比较低的女性,这导致他对女性群体充满蔑视。

你看,对女性不大友好的社会,也会把男性坑得很惨。

尼采的厌女症也挺严重的。

他说:“妇人的天性浅薄,如浅水上漂游的一层浮沫。”

他还说:“女人,人类之半,是软弱的、典型病态的、变幻无常的、朝三暮四的——女人需要强力,以使自身好去攀附。”

最露骨的是:“你要走向女人那里去吗?请准备好你的鞭子!”

言下之意,女人都欠收拾。

如你所料,尼采的一生也没能跟女性建立和谐的关系。

尼采5岁丧父,两年后弟弟也夭折了,之后,他跟母亲和妹妹在一起生活。他还有一个祖母、两个姑姑,家庭中除了他之外几乎都是女性。

23岁,他成为大学老师,但从30岁开始他身体一直就很差,35岁时他因病重辞去教职。

尼采这辈子深受女人的折磨。在家庭里,他不喜欢自己的母亲,更厌恶自己强势的妹妹。

他曾经谈过一场恋爱,跟来自俄国的莎乐美,但是,他妹妹可能有点“兄控”,老是跟他说莎乐美的坏话,甚至未经尼采许可,给莎乐美写信,造成尼采和莎乐美决裂。

在这之后,尼采积极寻找伴侣,却无果。他也有过嫖妓经历,不巧被传染了梅毒。

因为身体很差,尼采不得不依赖母亲和妹妹的照顾,他很反感母亲和妹妹利用他的名声去谋利,却又无可奈何。

那时候,尼采的身体很差,他所有著作的出版都由妹妹负责,可因为妹妹为了向喜欢尼采哲学思想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献媚,老是纂改尼采的著作,尼采深恶痛绝,却又无能为力。

后来,他病情恶化、精神错乱,被送进精神病院。疯了一年后,尼采去世,享年才56岁。

很多人以为尼采的名言是“上帝死了”,殊不知现在网络上很火的那句“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在世界哲学史上,尼采的哲学思想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哲学主要是“神学”;他之后,哲学主要是“人学”。

我个人是能把一个人的精华和糟粕言论分开看的。叔本华、尼采是很“厌女”,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悲观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大放异彩。

《乌合之众》作者勒庞也非常厌女,但这不意味着他研究的群体心理学就站不住脚。

怎么看待一个作家的作品和人品?

关于这个问题,讲一个小故事。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名叫奈保尔。

这个人去领奖的时候,发表获奖感言,第一句话就是:感谢妓女。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奈保尔在私生活上,确实非常渣。他跟妻子相恋后结婚,但婚后他拒绝与妻子发生性关系,因为他认为性欲是可耻的,不该与真爱挂钩。
但是,为了解决性欲,他又经常出门嫖妓,找写作灵感。
而他的妻子,也能接受这种关系,在41年婚姻里,一直默默充当他的写作助手。
除了妻子之外,奈保尔还有一个情妇玛格丽特,两人保持了24年的情人关系。
奈保尔撩妹也很有一手,把玛格丽特迷得五迷三道。但我估计在这段关系中,玛格丽特可能是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受虐倾向)。
为了奈保尔,玛格丽特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和三个孩子。奈保尔没钱,她就甘愿去当银行家的情妇,以养活自己和他。玛格丽特像是着迷了一样,很想跟奈保尔结婚,但奈保尔不愿意和她缔结婚姻关系。
玛格丽特三次因奈保尔怀孕,却只能三次堕胎。后两次,奈保尔甚至都不付医药费。而且,奈保尔还时常家暴她。
在这期间,奈保尔认识了巴基斯坦的一个美女记者,他马上就把玛格丽特甩了。
1996年,奈保尔63岁的结发妻因癌症去世。妻子尸骨未寒(两个月后),奈保尔就迎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巴基斯坦一个美女记者。
据称:“奈保尔气她(结发妻子)不快点死,好让他的人生早点过下去。”
去领诺贝尔文学奖时,奈保尔的领奖发言惊世骇俗,搞得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马上表态说,他们是纯粹按文学成就的标准来决定获奖者的。
诺奖主席也立刻发表了声明:“我们评奖只看他的作品,不管他的人品。我们爱他的作品,但绝不跟他交朋友。”
在奈保尔最出名的作品《大河湾》一书里,他这样开头:“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说我,我完全没有兴趣,根本就无所谓,因为我是为这个叫文学的东西服务的。”
经常看到这样一些言论:
“鲁迅不睡结发妻子朱安却娶了她,渣男一个!”
“徐志摩诗写得再好,也是个渣男!”
“钱钟书在杨绛坐月子期间还让她做这个、修那个,渣男!”
“郁达夫?出轨嫖娼收干女儿,渣男一个!有啥了不起的!”
“沈从文婚前苦追张兆和,婚后居然精神出轨,渣男!”
“傅雷居然出轨过啊,他有很了不起么?渣男一个而已!”
“这种渣男的作品,就应该被封杀!”
“这人的女性观根本不及格,就这还哲学家呢?”
比方说,我写辜鸿铭,写到他的某些“直男癌”言论,就有人开怼:“你的立场不再女权了么?居然为这种人说话?能如此轻视女人的文化人,算是什么好鸟?又能为中国做什么贡献?”
我敢打赌,对方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知道“辜鸿铭”的名字,并且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把你对他行为的理解曲解为你对他言论的支持。
辜鸿铭是谁?他一生著作非常多,而且大多是用你看都看不懂的英文写成,其目的是希望西方人能够了解中国的孔孟哲学、精神道义,进而尊重中国文化、不要看不起中国人。而你除了在网上怼他,又做过什么?
有太多人看历史名人,不考证,不思考,只是道听途说来人家人生的一个横切面,就给别人扣“渣男贱女”“绿茶婊”等帽子。
不得不说,这种言论真让人遗憾。
曾经,有网友问我:怎么看待作者的人品和作品?
我说:我是一分为二看待的。佩服其写得惊艳的部分,对他们写女性的部分则嗤之以鼻。只是欣赏其才学,但不肯定其私生活。
这根本不矛盾的。如果我们的脑容量够大,应该能同时装得下这些东西。
很多人一听历史名人有点歧视女性抑或在感情上很渣,立马对他们关上门,这是典型的“倒婴儿洗澡水,把婴儿也一起倒出去”
作者的生平、人品,不过是我们看作品的某种辅助手段而已。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拿一把直尺去测量大象的身高,但是,身高只是了解大象的一个维度而已。大象除了身高之外,还有体重、食物喜好、脾气、力量、进化史等等,可供我们去研究。
就像我们吃鸡蛋,只要那只鸡蛋不是坏蛋,吃到嘴里有滋有味、有营养也就ok了。那只下蛋的母鸡跟几只公鸡交配过、头顶上是不是长了一个大瘤子,并不影响那只鸡蛋的价值。

一个人、一件事,哪怕“三观”再不正,哪怕再不符合你认可的运行逻辑,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如果你的追求只剩下“三观正”一件事,那只应该去背诵马哲、毛概、邓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作品、现实世界只会让你失望死。
提“三观”、提“道德”非常有必要,但不该随时随地挥舞道德这根大棒。
人生不是只有“正确”一回事,我们的内心应该要容得下对人性、软弱的悲悯,我们看人看事不该只有“符不符合道德准则”这一个维度,我们的思维不该如此简单粗暴和扁平。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的思维可以是立体的,而不是非A即B,非左即右。同样一个人、一件事,我们可以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去做研究,尽量学会全面、立体地去看待。

即使做不到,也不必“非我族类就该死”的。

我们面对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它有万千种五彩斑斓的颜色。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地球上的一个点,朝你所站立的位置往外走出去,也有无数条路。
学会“就事论事”,学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一种教养,你说对吗?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念

在这里,我要特别声明一下:这里说的人品是指道德上有争议的行为,而不是人神共愤的恶行、劣迹甚至是犯罪)。

关于名人的很多轶事,有些是以讹传讹,是后人硬生生编排给名人的,他们也只是为了享受一把把名人拉下马的快感。比如,白居易逼死关盼盼、苏东坡以马换妾等等,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

我自己,对他人的才华和感情上的人品是分开来看的。感情本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而才华是属于全人类的。

ps:头条有广告时,原创文章放在次条。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