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却说:“感谢妓女!”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10分钟
“这种渣男,就该被封杀!”
文/晏凌羊
很多男哲学家、男作家的女性观根本是不及格的。
十七八世纪横空出世那一拨,包括尼采、叔本华、卢梭、庞勒等等,更是如此。
而他们对女性的看法,与其自身的出身、经历息息相关。
叔本华是悲观主义哲学的泰斗,但诋毁女人很有一手。
他评论女人的某些观点令人莞尔,哪天哪个男士若是被女人甩了可以找来看看解解恨。
叔本华对女人的负面评价,最出名的有几句:
“只有被性冲动冲昏了头脑的人,才会把矮小、窄肩、宽臀、短腿的人(即,女人)称为佳人。”
“女人终其一生都是大孩子,位于孩子和男人之间的过渡阶段。男人才是真正的人。”
在《论女人》一文里,他开篇就说:“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们轻佻琐碎、缺乏远见。”他还说:“女人只适合当护士或者老师是因为她们孩子气不退,没有眼光,愚蠢透顶。”
为什么叔本华会对女性有如此深的成见?这跟他自己的经历有关。
叔本华的父亲是自杀去世的,据说是因为母亲出轨。
叔本华的父亲是商人,母亲是作家。他的父亲特别暴躁又强势,甚至不允许妻子有交际圈,而妻子生来就是个社交达人。
叔本华认为,是母亲轻浮的生活方式害死了父亲,从此与母亲的关系特别恶劣。
叔本华父亲去世后,给他留下了一笔不菲的财产,他本人也比较善于理财、不乱挥霍,因此,一辈子生活无忧,不必为钱财发愁,可以完全沉浸到哲学的世界中去。
叔本华也有过几次恋爱,但是没有一段能成功。对母亲的厌恶,多多少少影响了他和女性的关系;和女性恋爱失败,又加深了他对女性的恶感。
年轻时,叔本华爱慕过一个有夫之妇,但这只是一场单相思。后来,他找了比自己小14岁的女朋友,两人相处了十来年,却因为他向往的是一夫多妻制,最终分道扬镳。
叔本华本身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兜里有点金币,他害怕被偷被抢,就把金币藏在地窖里。请人帮他刮胡子,他老担心别人会割他喉。有时候,还动不动就疑心女管家偷他东西。
叔本华曾经和一个女裁缝发生过纠纷。女裁缝说叔本华把她推下楼,导致自己失去了劳动能力。叔本华则说自己没有。
两人的这场官司打了五年,最后法院判叔本华每年给女裁缝支付点钱作为补偿。后来,女裁缝去世,叔本华开心地写日记:老太婆死,债务了结。
叔本华前半辈子郁郁不得志,当大学讲师也当不长久,出版几本书也反响平平。到了五十几岁,叔本华突然有本书畅销了,他火了,拥有了很多女粉丝。
以前,叔本华接触到的都是没什么智识水平的女性,后来他成名后,认识了一个女雕塑家。和女雕塑家相处,他有了“结婚的感觉”,这才对女性的印象稍微有点改观。
不过,他终身未婚,因为他觉得婚姻制度是最无聊的制度之一。
1860年,叔本华因肺炎去世,享年72岁。
叔本华所处的时代,男性的社会地位、受教育机会普遍高于女性的,女性的总体素质也比男性低。再加之叔本华本身没啥男性魅力但又智商奇高,他来来回回遇到的,都只是一些层次比较低的女性,这导致他对女性群体充满蔑视。
你看,对女性不大友好的社会,也会把男性坑得很惨。
尼采的厌女症也挺严重的。
他说:“妇人的天性浅薄,如浅水上漂游的一层浮沫。”
他还说:“女人,人类之半,是软弱的、典型病态的、变幻无常的、朝三暮四的——女人需要强力,以使自身好去攀附。”
最露骨的是:“你要走向女人那里去吗?请准备好你的鞭子!”
言下之意,女人都欠收拾。
如你所料,尼采的一生也没能跟女性建立和谐的关系。
尼采5岁丧父,两年后弟弟也夭折了,之后,他跟母亲和妹妹在一起生活。他还有一个祖母、两个姑姑,家庭中除了他之外几乎都是女性。
23岁,他成为大学老师,但从30岁开始他身体一直就很差,35岁时他因病重辞去教职。
尼采这辈子深受女人的折磨。在家庭里,他不喜欢自己的母亲,更厌恶自己强势的妹妹。
他曾经谈过一场恋爱,跟来自俄国的莎乐美,但是,他妹妹可能有点“兄控”,老是跟他说莎乐美的坏话,甚至未经尼采许可,给莎乐美写信,造成尼采和莎乐美决裂。
在这之后,尼采积极寻找伴侣,却无果。他也有过嫖妓经历,不巧被传染了梅毒。
因为身体很差,尼采不得不依赖母亲和妹妹的照顾,他很反感母亲和妹妹利用他的名声去谋利,却又无可奈何。
那时候,尼采的身体很差,他所有著作的出版都由妹妹负责,可因为妹妹为了向喜欢尼采哲学思想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献媚,老是纂改尼采的著作,尼采深恶痛绝,却又无能为力。
后来,他病情恶化、精神错乱,被送进精神病院。疯了一年后,尼采去世,享年才56岁。
很多人以为尼采的名言是“上帝死了”,殊不知现在网络上很火的那句“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在世界哲学史上,尼采的哲学思想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哲学主要是“神学”;他之后,哲学主要是“人学”。
我个人是能把一个人的精华和糟粕言论分开看的。叔本华、尼采是很“厌女”,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悲观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大放异彩。
《乌合之众》作者勒庞也非常厌女,但这不意味着他研究的群体心理学就站不住脚。
怎么看待一个作家的作品和人品?
关于这个问题,讲一个小故事。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名叫奈保尔。
这个人去领奖的时候,发表获奖感言,第一句话就是:感谢妓女。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一个人、一件事,哪怕“三观”再不正,哪怕再不符合你认可的运行逻辑,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即使做不到,也不必“非我族类就该死”的。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念
在这里,我要特别声明一下:这里说的人品是指道德上有争议的行为,而不是人神共愤的恶行、劣迹甚至是犯罪)。
关于名人的很多轶事,有些是以讹传讹,是后人硬生生编排给名人的,他们也只是为了享受一把把名人拉下马的快感。比如,白居易逼死关盼盼、苏东坡以马换妾等等,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
我自己,对他人的才华和感情上的人品是分开来看的。感情本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而才华是属于全人类的。
ps:头条有广告时,原创文章放在次条。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