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朴炳奎医案(3则)乳腺癌
案一:益气养阴,化痰逐瘀解毒治疗乳岩
左乳癌(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痰瘀互结,气阴两亏之乳岩,以益气养阴,化痰逐瘀解毒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韩某,女,49岁。
初诊日期:2012年1月12日。
主诉:发现左乳肿物7个月。
现病史:2011年查体时发现左乳肿物,考虑乳癌,2011年6月18日在当地医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2/22,术后化疗6个疗程,放疗22f,2011年9月发现肺部阴影,未作处理,2011年12月CT示:肺部阴影增大,考虑转移瘤。肿瘤标记物均正常。刻下症:咳嗽,白痰量少,乏力,大便3~4次/日。
检查:舌淡红苔黄厚,脉弱。
中医诊断:乳岩、肺积,属痰瘀互结,气阴两亏。
西医诊断:左乳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放化疗后;右肺占位。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逐瘀解毒。
方药:沙参10g,桔梗9g,射干10g,前胡10g,虎杖15g,黄芩10g,土茯苓20g,白花蛇舌草15g,草河车15g,陈皮10g,炒神曲10g,炒山楂10g,炒麦芽10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太子参15g,甘草6g。配服中成药消癌平片。
二诊(2012年3月22日):服上药后,症状较前减轻,现咳轻,胸闷憋气,舌淡红苔薄,脉弱,复查右上肺占位缩小。上方去虎杖、黄芩、白花蛇舌草、草河车,加夏枯草10g、白英15g、金荞麦20g、百部10g。中成药停用。
三诊(2012年6月21):患者复诊,诉不咳嗽,怕冷,汗多,乏力,眠差。舌淡红苔薄,脉弱,予药物:沙参10g,桔梗9g,射干10g,前胡10g,土茯苓20g,夏枯草15g,金荞麦15g,百部15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肉桂5g,益智仁20g,白芍12g,枸杞子15g,煅牡蛎2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配服成药消癌平片。
按:本案中患者为乳腺癌术后,后检查出右肺占位,初诊时,患者经放化疗,一派气阴不足之象,患者表现为咳嗽,乏力,结合舌脉辨证为痰瘀互结,气阴两亏,朴教授治以益气养阴,适当加用抗癌解毒药,经治后,症状明显减轻,复查显示肺部肿物缩小,疗效显著。二诊时随病情于上方加减治之,调整祛邪药味,防伤正及耐药,现患者仍在门诊随诊。
(整理:侯炜、李站 审阅:朴炳奎)
案二:疏肝解郁化痰,健脾益肾治疗乳岩
乳腺癌术后肝郁痰凝,脾肾不足之乳岩,以疏肝解郁化痰,健脾益肾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周某,女,74岁。
初诊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主诉:右乳癌术后一年。
现病史:2004年11月12日患者在北医三院行右乳癌手术,术后化疗3次。刻下症:胸憋闷,眠差,余无明显不适。
检查: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中医诊断:乳岩,属肝郁痰凝,脾肾不足。
西医诊断:右乳癌术后、化疗后。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健脾益肾。
方药: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当归10g,紫草15g,黄芪30g,太子参15g,郁金10g,白花蛇舌草15g,土茯苓20g,莪术9g,陈皮10g,炒神曲10g,炒山楂10g,炒麦芽10g,法半夏9g,甘草6g。配服中成药西黄解毒胶囊(院内制剂)。
二诊(2005年12月22日):服上药后,病情稳定,复查WBC:3.5×109,HGB:14.9g,肿瘤标记物正常,B超:左腋下肿大淋巴结,约1.9cm×1.1cm,症见乏力,腿软,眠差,大便干燥,舌淡红苔薄,脉缓。上方去当归、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莪术,加金荞麦15g、鸡血藤15g、肉苁蓉15g、栀子10g、生白术15g。中成药软坚消瘤片(院内制剂)。
三诊(2006年2月9日):患者复诊,病情较前好转,诉睡眠差,偶胸闷,大便不爽,脉弱,舌淡红苔薄黄,予药物:柴胡10g,赤芍12g,枳壳10g,当归10g,紫草10g,陈皮10g,法半夏6g,茯苓15g,穿山甲粉15g,土茯苓15g,莪术9g,白术15g,益智仁15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炒山楂10g,黄芪30g,太子参15g,甘草6g。成药西黄解毒胶囊。
四诊(2006年3月23日):服上药后,病情好转,复查:肿瘤标记物正常,B超大致同前,予前方去半夏、莪术、穿山甲,加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15g、金荞麦15g。成药同前。
按:本案患者为乳腺癌术后,化疗后,病程较长,乳腺癌多认为与七情关系密切,与肝肾脾等相关,故治亦以其为主。大法为疏肝化痰,健脾益肾辅以抗癌解毒。之后患者长期单服中药治疗,病情稳定,已无病生存9年余,现仍定期门诊复诊。
(整理:侯炜、李站 审阅:朴炳奎)
案三:疏肝健脾、解毒抗癌治疗乳岩
左乳癌术后(食管下段占位?)肝郁脾虚、癌毒内盛之乳岩,以疏肝健脾、解毒抗癌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周某,女,58岁。
初诊日期:2011年7月20日。
主诉:左侧乳腺癌术后6年余。
现病史:患者术后一直口服中药治疗。刻下症:后背不适,手足麻木,气短,余无明显不适。2010年12月20日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部增强CT:第7颈椎水平食管后壁强化灶,食管壁增厚不明显,肿大淋巴结未见,双侧甲状腺结节(待查?),肝脏多发囊肿。2010年10月26日于北医三院查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瘤可能。
检查:舌淡红苔薄,脉弱。2011年3月4日查红外X线示:右乳外侧小结节,性质待定。CEA:1.41μg/ml,Ca153:4.85μg/ml(北京肿瘤医院)。
中医诊断:乳岩,属肝郁脾虚、癌毒内盛。
西医诊断:左乳癌术后,食管下段占位?
治法:疏肝健脾、解毒抗癌。
方药: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元胡10g,木香10g,砂仁3g,陈皮10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黄芪30g,太子参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北沙参10g,土茯苓20g,苦参15g,金荞麦15g,甘草6g。
二诊(2011年8月31日):患者服药后背刺痛消失,服药后有一过性头晕,余症基本无变化。舌淡红苔白,脉弱。予药物:白芍12g,枳壳10g,元胡10g,木香10g,砂仁3g,陈皮10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黄芪30g,太子参15g,枸杞子15g,北沙参10g,柴胡10g,土茯苓20g,仙鹤草15g,山慈菇15g,白术15g,甘草6g。
三诊(2011年12月1日):患者诉乏力较前减轻,余未诉明显不适,舌淡红苔白,脉较前有力。予药物:白术15g,山药15g,枳壳10g,益智仁20g,白英15g,仙鹤草15g,莪术9g,土茯苓20g,半枝莲20g,黄芪30g,太子参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北沙参10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甘草6g。
按:患者中老年女性,左侧乳腺癌术后6年余,4个月前发现“右乳外侧小结节,性质待定”。朴教授认为患者久病正气已虚,且右乳结节初起,考虑患者平素精神抑郁、情绪焦虑,肝气郁结日久,痰气阻滞于乳络,则发为结节,根据检查结果显示尚可见甲状腺结节、肝脏多发囊肿,此时治宜理气化痰、扶正抗癌。故以四逆六君调冲汤为底方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元胡以疏肝健脾,木香、陈皮、砂仁疏理脾胃气机,黄芪、太子参、女贞子、枸杞子兼顾已虚之正气,土茯苓、苦参、金荞麦以解毒抗癌,炒三仙以顾护胃气,助药物以发挥功效,甘草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扶正抗癌之功。气行则血行,解除血脉郁滞则局部刺感、手足麻木可消;疏肝健脾、顾护胃气则可解大便稀溏之苦,患者随诊时,均以此方为底加减治之,获效颇佳。
(整理:侯炜、李站 审阅:朴炳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