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棋坛六十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四十年代后期国内棋坛概貌

第一百五十七章 四十年代后期国内棋坛概貌

四十年代后期,广州和上海又成为国内象棋活动的两个主要地区,拥有的名手足可以互相抗衡。在全国范围内,象棋活动有历史传统的地区,棋坛也日趋活跃。各地健在老国手,相继培育出一批新人,成为五十年代与广州名将争雄的劲旅。
华北方面,抗战后几年间的知名棋手,北京有张德魁、候玉山、谢小然;天津有马宽,唐山有杨茂荣等。北京的棋艺活动,没有出现上海那样的盛况,各地棋手也较少到北京访问和较艺,棋坛波澜起伏不大。但是,北京一向棋风盛行,已故象棋名师孟文轩在地方上的影响很深,四十年代的棋手多与他有师承关系,棋艺水平较高。
孟文轩活跃在二十年代前后,是北京第一高手。一九一九年,北京富绅李律阁出很币一千元为彩金,专请江苏镇江棋手王浩然到北京,同孟文轩作南北二昆仑友谊赛。由围棋名手顾水如任纪录。原定对弈十局,战和后,续弈十局,又和,再战四局,仍和。孟文轩自愿将所得一半彩金赠给王浩然,两人结成挚交。
一九二0年,河北名棋手张耀亭到北京和孟文轩对弈六局,每局均弈至三百着以上,结果三比三成和。那时张耀亭年高六旬,孟文轩才二十七岁。后来,沈阳名手徐词海访问北京,初遇孟文轩,连胜三局。在场观战的棋家胡兰孙看见孟文轩汗流满面。但自此以后,徐词海竟无法再胜孟一局,因为孟已经尽谙徐的棋路,徐即无所施其技了。
一九二五年,孟文轩因脑溢血去世,年仅三十二岁。孟的棋艺生命短促,但扶掖了不少名手。据邵次明在一九五七年为广州《象棋》月刊所写的孟文轩事略,说杨茂荣、徐殿臣、全海龙、那健亭等都是孟文轩的高足,亦即华北棋坛所说的“孟派”。
孟文轩逝世后,那健庭居北京棋坛首席。徐词海再度访问北京,比较起来,那健庭可以让徐一先,如果分先,徐有逊色。一九二九年,那健庭和张德魁等北京名手,迎战南京万启有,形成均势。
三十年代早期,甘肃兰州名棋手彭述圣来游北京,曾挫败了那健庭和张德魁,他的局法对北京棋艺产生了影响,那时胡兰孙录存了彭述圣的中炮局,传述给侯玉山。侯钻研了有关论述屏风马的《盖马三捶》局法,曾在北京钦春园棋坛以上三比一击败了张德魁,一时声名大噪。
抗日战争二十前间这一段渊源,说明了北京是棋坛名城。四十年代后期的北京名棋手,多是老将,张德魁出身于一八九七年,比孟文轩还长二岁。张与孟同时争鸣于北京棋坛。张德魁十四岁开始下棋,十七岁击败了了北京东城老棋手祥二爷,誉满全城,以后又连续击败了北京名手赵福在、梁子芳、杨昆圃、石焕宸等。十九岁时,与孟文轩分先对弈四局,以平手告终。他是一九三五年北京市象棋冠军获得者。
他与侯玉山这一辈棋手在抗战后宝刀未老,仍旧是华北弈坛的代表人物,可惜年岁已高,和广州、上海两地正当英年的新一代棋手相较,就有精力已经消亡过半的缺憾了。
天津也是名棋手辈出的地方。三、四十年代,天津棋坛有田玉书、钱梦吾、庞霭庭等名手。田玉书的弈法绵密细腻,善于解拆、对布局很有研究。曾同那健庭代表华北与东北比赛。
田逝世后,马宽继之而起,成为五十年代代表天津驰逐在全国棋赛坛上的名将。唐山的杨茂荣,是职业棋人,抗战前即同张德魁、侯玉山等竞逐。战后年未满四十,棋艺处于高峰状态。一九四八年,他参加北京举行的华北象棋锦标赛,获得甲组冠军。
一九四九年六月七日,他和锦州名棋手赵文宣在北京崇文门外三友轩棋社对局,两局俱和。下录其中一局。
这局棋第十二手卒7进1,是按照王再越《梅花谱》的定式走子。这着如改走炮2退1,即向“弃马陷车局”发展。第十八手,杨走炮8进2,赵如走车七平三吃卒,则马2进4,车三进二,象7进5,车三退二,马4进2,红方受卧槽马威胁,以后变化复杂,胜负之数,未可逆料。现在赵不走车七平三,另辟晓径,献五路兵,是一步妙着。藉此获得在第二十三手进车捉双的机会。由此可见,黑方第十八手炮8进2是导致失子的劣着。弈至如图,黑方8路车骑河,虽失一子,但局势有所改变。第三十一手,红方应走炮五进一,以后可重炮邀兑,从而保持多子的优势,但赵走车九平八,是一步软着。如果三十二手黑方走车2平3,红不易应付。由于杨接走车2平4,才迅速演成和局。
另录杨茂荣对谢小然一局,也反映了在四十年代后期的水平。
中局时,谢小然迫使杨荣茂一车兑二子,局势不坏。但后半局却应付失当。如图,谢本来可以炮9退4打车,阻止红炮平中,现贪吃底士,并且连走劣着,以致败北。
杨茂荣棋路刚强,攻杀勇猛,中变很见功夫。五十年代以后,他担任唐山市工人文化宫象棋队指导,并且两次夺得唐山市棋赛冠军。
东北方面,四十年代以前,沈阳徐词海、锦州赵文宣、大连胡震洲,有“东北三大名手”称誉。抗战结束后,赵文宣仍驰骋在东北和华北棋坛。东北由于长期为日本军国主义侵踞,棋手的活动受到限制,同其他地区的比赛不多,与华南棋坛更没有接触。
四十年代后期在东北成长起来的名棋手王嘉良,可能是与广州棋手交流棋艺的第一人。王嘉良原籍山东省黄县,在黑龙江省哈尔滨长大,少年时代即爱好棋艺。一九四七年,他年方十五岁,在哈尔滨市道时区被誉为棋坛新秀。十八岁已能和市内名手分先对局。一九五一年版《万象棋苑》(钱梦吾、傅荣年编)收有王嘉良一个早期对局如下。
王嘉良棋风勇迈,早期对局已有这个特点。进入残局,王嘉良占多兵优势。钱梦吾一马兑双兵,以单车士象全守和车炮。钱梦吾在局后加注说:“王嘉良君为哈尔滨新进名手,曾于沈阳会战东北象棋名手赵文宣,弈后颇蒙赵君赞许,认为劲敌。”他们这局棋一九五0年弈于天津。
山东青岛是老棋手邵次明但是倡导棋艺多年的地方。邵次明是潍县人。四十年代后期,他已年近七十,对于弈事,仍然豪情未减。山东棋手多受过邵次明的教益,较早的有济南张振之,潍县李震川、陈天才等,稍后的如青岛棋手钮义正、迟锡山、方孝臻、王滋普、戴光洁等,都在他的指导下提高了棋艺,后来成为青岛棋坛代表人物。邵次明一生不忘傅授棋艺给自己的王尚纯。他十三岁从王尚纯学艺,十四岁时,王授给《自出洞来无敌手》全局秘本,十八岁成为潍县棋王。一九四九年冬,邵次明主持青岛象棋义赛,特意在会场上介绍了少时的师徒对局。
下这局棋时,邵次明才十五岁,王尚纯已七十一岁。弈后,王尚纯对人说:“不用再教了。末后我走车4退2,是要看他敢不敢用马吃象,如敢吃象,已经看到三步棋,以后可以无师自通了。”
王尚纯这样循循善诱。使邵次明记得很深,因此他教导从学,也表现了很高的热忱。
东南沿海的福建,棋风素盛,抗日战争结束后,除了活跃在上海的福建名手连学正、许弼德、萧光敏外、省内各级棋手蔚起,棋社组织勃兴。福州有中国象棋研究社、左海弈社;厦门有鹭羽棋社,莆田有逸心棋社,交流棋艺,战鼓相闻。
中国象棋研究社的董事长是海军宿将萨锁冰,社长是张国安,名棋手林幼如负责主编该社《象棋月刊》。萨锁冰爱好象棋,有较高水平,棋人和他很亲近。一九三五年,他曾邀同林幼如等在小西湖表演棋艺赈灾,林幼如当时年纪尚小,因而获得“象棋神童”称号。一九三八年,萨锁冰在新加坡极力支持谢侠逊的抗战宣传活动。因此,他担任福州中国象棋研究社董事长,正表现了他作为福建棋坛耆旧的身份。
中国象棋研究社在一九五0年初举办的一次省际象棋赛,由莆田棋手何永青、福州棋手陈秉芳获得冠、亚军。
西北方面,甘肃兰州棋坛老耆彭述圣有很高声誉。涿县棋艺名流胡兰孙在一九四九年和林幼如通信,说:“当今象棋名手,以鄙人所见,以甘肃彭述圣为第一。”这一年彭述圣年已七十六岁,仍然健在。
据胡兰孙所叙,彭述圣在自己的名片上印有“象棋知家”四字。他当初在兰州习棋,恰有一个老人每日都在茶社和人对局,没有人能胜他。老头自号“凉州高棋”,是从西凉来到兰州的。彭述圣受这位凉州老人让二先,差可对敌。一九三一年,彭旅游北京,同各名手都下过棋,回兰州后,才受凉州老人让一先,老人仍应付裕如。
彭述圣在北京的对局,都是由胡兰孙任“监局”(棋证)。所以胡很清楚彭的战绩。彭述圣对张德魁和那健庭,都是连胜二局;对其他二等棋手,一胜一和;对三等棋手,二局均和;对三等以下的棋手,一胜一负。这个胜负比分似乎有点反常,为什么他对高手能获全胜,对等级较低的反而胜负均等呢?原来彭述圣每次下棋,必先向胡兰孙询问对手的等级水平,预定胜和。他不愿意从低手的比赛上夺取全胜。因为胜之不武,所以出现反常的比分,那时北京棋人称彭为“棋圣”。
那健庭和张德魁各输二局之后,曾再作较量;彭、那续战十一局,积分五比五,另有一局和,自此,那健庭不再同彭对局了。张德魁不服,再战七、八局,连遭败衄,不能不让彭述圣高出一筹。
彭述圣认为弈棋只须“看一步真先,不必多妄耗心血”,所谓“真先”,是说自己所走的这一着棋,足可应付对方下一着所能够走出的上着。
据胡兰孙所述,沈阳名手徐词海在北京获见彭述圣,虚心受教,他按照彭的指点,再读《适情雅趣》棋谱二年,棋艺提高了二先。胡兰孙最钦佩彭的棋艺,认为“其力超出周德裕甚多”。这个论断只能是他个人的衡量,五十年代以前,还未有过全国性的棋赛,彭述圣名重西北,周德裕则誉满华东、华南,他们未经交手,高下难作定论。
与彭述圣同时的兰州棋手王和生,整理彭述圣的平生对局著,著为〈传彭集》,集中盛称彭述圣让子技术的高超,说他:“微持车、马、炮、卒随机俱灵,即飞一象,撑一士,动一帅,亦无不力支千钧,势挡半壁,恰如拳师一指,亦足破敌,此彭老枰间造诣绝顶工夫也”。下录两局,是彭述圣、张德魁弈于四十年代的名局。
彭述圣棋艺以细腻稳健见长,善用马,后手屏风马局的运用灵活善变。这一局棋正显出他的特点。开局后,他的步数不疾不徐,其实是在蓄机抢夺先手。二十八手,彭马6进4,拦断红方在河头的车炮,开始得先。以后通过兑子扩大先手。如图,张的守御已呈现出牵萝补屋的颓势。加上应付失当,被彭马踏中士擒车致胜。
这一局的前二十着,与上局相同。二十一手,张德魁改途易辙,走炮七退一,避免了上局接走挺三兵带来不利形势,经过中局激烈相搏之后,黑方右侧空虚,三十五手,张乘机炮二平九突击边线,复于四十三手炮五平九,用重炮取局,由此突破。兰州棋圣至此仅能节节抵抗,终被张德魁造成妙杀。
华西方面,重庆、成都也可说是象棋的“天府之国”。抗战期间,这里曾聚集了来自华东、华中、华南等地的象棋名手,最知名的有谢侠逊、朱剑秋、覃剑秋、张青皓、杨自平等。战后,燕归故垒,各自分散。
其中的杨自平,是安徽安庆人,幼随名棋手张德荣学艺,自日军侵入安徽,杨自平流入河南、湖北等地,后来绕道云南、贵州入四川。在云南的时候,曾遇上陈松顺,这段经历,前书已作叙述。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在昆明病逝,年才三十多岁。
战后的四川,学者贾题韬,一名玄非,山西赵城人。少时曾从山东名棋手赵树德学弈。在太原中学读书时,夺得全市棋赛冠军。一九三八年入四川,担任成都各大中学校逻辑、哲学教师,组织成都“国华象棋社”。他在对局中常用当头炮、单提马、起象局,长于中残局的转换、变化。
一九四0年冬,谢侠逊到成都,同贾题韬约定作三十局大战。赛事展开后,分先弈到第十七局即没出续战,贾多胜二局。在对弈到十一局后,谢侠逊曾对人说:“林弈仙猛鸷而粗,王浩然绵密过稳,贾君兼有其长而无其短。”他们这些对局纪录,曾连续登载于《蜀友》,是由崔复担任棋证的。
贾题韬入四川时,川中老棋手毛启东尚健在,但两人竟没有机会对局。毛启东在清末已经享有棋誉,因为同清督署的僚属陈东桥以棋订交,得到陈所赠的明版《适情雅趣》名谱刻苦钻研,棋艺更进。他战败了当时的川中名手晋青云,一跃而成为四川棋艺第一流名手。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间,挟技漫游川东、南、北各地,棋名大著。返成都后,对地方棋手均让一马,由此获得“通城马”绰号。
迄至贾题韬卜居成都,一城藏二虎,势在必战。他们曾三次约期,但很不巧,每次或因毛启东有病,或因他故,总未能如获至宝期交锋。不久,毛启东去世,两人便缘悭一局了。这事,贾题韬引为遗憾。毛启东平生不仅长于让马,而且长于让炮。饶子棋中让炮,在华东、华南和其他地区还未经见,但在华西、西北地区却是习见。毛启东之外,贾题韬和彭述圣都长于此道。毛启东遗局传世甚少,这里搜录一局。
让炮有出车快捷之利。毛启东在开局时以快击慢,虽少了一子而局势占优。有“虎将”称号的罗雪村在中局展开的反击,对红方右翼威胁甚大,可惜没有红方入局快速。毛启东在末后的杀着锋利。接图黑方如吃车,红车八平四叫将成杀。
毛启东逝世后,成都较为杰出的棋手有高佛泉、廖晋尧,他们同贾题韬对局,均受饶二先。一九四一年,贾题韬写成《象棋指归》在成都印行,书分三卷,论述了象棋的开、中、残局,是一部系统精密的名著。贾题韬在抗战结束后继续居留成都,成为川中最有代表性的棋坛前辈。下录一九四七年他到南京时的对局。
这一局棋,成当头炮夹马对右单提马还中炮开局,是一种强烈的进攻着法,颇有“投鞭断流”的声势。贾题韬不慌不忙,双车并立河头,加以监视。后来更调集重炮巩固中路,解拆得宜。最后形势媾和。十分巧妙。
成都市在一九四九年冬,曾举办过一次棋赛,是由四川象棋学会主办的。决赛结果,冠、亚军陈德元和侯静波。下为争夺冠军的一局。
终局时,侯静波误走炮4平7,导致失败。在进入五十年代之前,四川新一代棋手,正在成长中,因这时贾题韬在授课之余,传授棋艺,辅导实践,受他杀益的棋手中,刘剑青、黄蜀丹、唐博渊尤称杰出,有“蜀门三秀”称誉,这些新秀,到五十年代均成为四川省象棋活动的有数人物。
(0)

相关推荐